什么是地球体、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岩石圈、软流圈、磁偏角、磁倾角?

2024-12-18 11:07:3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地球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形体,即地球的真实形状。据卫星观测,地球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凸出,南极凹进;中纬度南半球凸出,北半球凹进,形状不规则。2、康拉德面:地球内部的次级不连续面。在地壳中平均深度约20km(指拦物陆地)处。其深度变化较大,最深约40km,陆地最浅约10km,海洋上明显浅得多,甚至没有。 一般认为此面以上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密度2.7左右),以下的一层与玄武岩简带液相似(密度2.9左右),故康拉德面成为“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的分界面。3、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故以他的名行源字命名,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或莫氏面)。地幔与上下层不同物质的分界处称为不连续面。外面的被命名为莫霍不连续面,深处的则是古登堡不连续面。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增加明显,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地幔物质密度、硬度大于地壳。此面以上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密度约2.9×10^3kg/m^3;此面以下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橄榄岩相近,密度约3.1-3.3×10^3kg/m^3。莫霍面温度为400-1000/℃。4、古登堡面:在软流层之下,直至地球内部约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处,属于地幔圈。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S波及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P波(指纵波)曲线在此界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这个界面是古登堡在1914年发现的,所以以古登堡界面为此命名。它构成了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界面。通过此界面向下,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5、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 层。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 6、软流圈:软流圈 指地壳岩石圈以下的圈层在地表以下70—100公里至地下1000公里之间,位于地幔上部。地震波的波速在这里明显下降;又称低速带。据推测,这里温度约1300℃左右,压力有3万个大气压,已接近岩石的熔点,因此形成了超铁镁物质的塑性体,在压力的长期作用下,以半粘性状态缓慢流动,故称软流圈。板块构造理论的地幔对流运动,就是在软流圈中进行的。岩石圈板块就是在软流圈之上漂移的。7、磁偏角: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夹角。8、磁倾角: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磁场总强度矢量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地磁场强度方向在水平面之下的,为正磁倾角;而在水平面之上的,则为负磁倾角。 楼主问的真多。这下分数得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