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2024-11-25 13:56: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琦君写作特点是作品多以散文、儿童故事为主;思乡怀旧是其主要的写作题材;创作中善于小中见大,善于引用古诗文,增加表达效果的技巧。
(一)琦君作品多以散文、儿童故事为主。琦君创作的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40余本,其中又以散文水平创作数量最丰、水平最高。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作为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从她的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琴心》算起,先后出版的《烟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青灯有味似儿时》、《琦君自选集》等散文共二十多本,占据了其作品绝大部分。其散文作品如《春酒》、《桂花雨》等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作品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并因此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二)思乡怀旧是琦君主要的写作题材。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琦君等人的主要写作题材。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有人评价,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
(三)琦君创作善于用小中见大的抒情方法,并善于引用古诗文,增加表达效果的技巧。在创作中,琦君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她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她以一颗温存的心细细地体味生活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从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同时,她的散文每多承袭传统技法,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句,无论是描述旧景情怀,或是描写现实景物,都表现出纯熟的文字技巧。

回答2:

琦君写人的散文,都小说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形神毕肖。事实上,琦君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这位母亲,没有文化、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性格坚强。母亲的谆谆教诲、关爱呵护、劳心劳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写作的题材。有时,简单的几笔,人物就立起来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在这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如在目前。

琦君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隽永。她驾驭文字得心应手,善于营造隽永温馨的氛围。琦君的文字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成就出的精粹与平和,她写人物、抒情怀,就有了鲜明的宽厚从容和温柔蕴藉。

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而要做到这一步,必须做到:1.平易;2.净化;3.蕴藉;4.真挚。我们在《春酒》一文中即可以看到这些特征。琦君善于使用抒情与叙事并用的方式,在娓娓叙事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感情自然流淌;琦君描绘人物鲜明细腻,亲友、长工、母亲都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尤其是母亲的宽容、善良、勤俭,在琦君温婉流畅款款细叙的笔下,得到了极为传神的刻画。

琦君就是用这样一种洗净铅华的笔调,絮絮地说着自己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回答3:

总结琦君老师的作品,我觉得有下面几个特点
1、细腻自然。属于自然而然的风格,在描述一些场景的时候,她经常会点缀细节画面,让画面很生动;
2、真实生动。琦君老师好写文章都涉及到她母亲的,你会发现她描述的东西很简单,很朴实,但却很写实,即使没有那个年代的经历,你都有很高的代入感。
3、随性。其实这一点我没想好怎么形容,总之这是她受到万众追捧的根本,有些东西,只有你经过了年代的洗礼,你才能写出,这种东西不仅仅只是文字,更多是文字大概人的那种随性的真实,你看着看着就能感觉压抑不痛快,不舒服的,但是同样的文字换一个场景就没有这个感觉了

回答4:

写作风格是简洁,纯朴,淡雅,生动

  1. 琦君的文字不尚花巧雕琢,内容朴实平淡。

  2. 观诸琦君的散文篇名,就清楚可见借物抒情的手法几乎是一以贯之的主题。〈毛衣〉、〈金盒子〉、〈红花灯〉、〈风筝〉、〈桂花雨〉、〈烟愁〉、〈月光饼〉、〈髻〉等,几乎都是从具体可见的生活物件出发,去描写一生中深刻的人事物,最後传达出她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中国传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