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涨价的原因是消费者对这个商品有需求,所以,当墨水涨价时,消费者肯定是对墨水有需求,因为对墨水有需求,所以,商家才把墨水涨价了的,同样,当消费者对墨水有需求的同时,对钢笔也有需求,所以钢笔也会涨价,既涨价是伴随着这两件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而来的,而不是一种商品涨价,所以它的互补品也会涨价。它们的涨价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不存在什么因果联系。你举的例子的结果应该是,它俩都涨价,然后都囤积,最后一起降价,它们无论发生什么都是形影不离,一起变动,周而复始。我是这样理解的,只是初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再讨论。
既然是供给 就必须站在生产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价格上涨供给量会增多,你说的需求方面不用考虑. 给你举个例子 我是个厂家 可以生产同品牌的两款洗发水,A和B. 我要生产产品A 替代品B的价格上涨了,那么我的产品A的供给量就应该减少,同时去多生产产品B(B的供给和我们考虑的问题无关) 研究对象是产品A 所以B的价格上涨 A供给就减少 所以成负相关. 互补品同理(可以自己代入想象)
生产中的互补品和替代品的概念与消费中的互补品与替代品的概念是不同的。
消费中的互补品与替代品应该都知道,在此不多赘述。
生产中的互补品指生产一种商品时连带生产出的另一种商品,如豆油和豆渣,尼龙和煤焦油。
生产中的替代品指生产一种商品的原材料可以生产出的另一种商品,如军用坦克和民用拖拉机。
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生产中商品数量与替代品价格负相关,与互补品价格正相关了
替代品价格就好比你喜欢吃面包或鸡蛋做早餐,他们两是替代品,假如面包升价,那么你就会选择鸡蛋,鸡蛋的价格也会渐渐上升.
互补品上面的钢笔和墨水,钢笔会没有人买,那么就会价格减少。
不关供给的事情,而是价格。
这样理解比较合理:我们在考虑供给或需求时,只能站在或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角度上。由此,在判断相关商品对该商品供给或需求的影响时,不能反方向考虑。即:需求影响价格而后再影响供给,或者供给影响价格而后影响需求。供需不能直接作用,必须有价格充当媒介。例如其价格对供给的影响,一定是需求先改变了价格,而后又作用于供给。你那样考虑是没有市场逻辑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