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一笑——“冷笑”。这是楚王在见面时给晏子的一个下马威,也体现了楚王的狂妄蛮横。
楚王二笑——“陪笑”。陪笑是楚王被晏子反驳后,无奈尴尬的举动。
楚王三笑——“笑嘻嘻”。笑嘻嘻表面是笑,实则是笑里藏刀,是刺向晏子的一柄阴气逼人的钢刀,这也体现了楚王阴险、狡诈的性格。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创作背景
春秋时期,很多谋士能臣游走于各国之间,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各为其主,谋取霸业。晏子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元前547年,齐景公即位。前548年,由于齐景公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通过这次教训,齐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晏子使楚》即是记录晏子在这种情况下出使楚国的这一故事。
楚王第一次笑晏子是因为晏子矮小;楚王第二次笑晏子是说齐国没人才;楚王第三次笑晏子是说齐国的人没出息。
这三次侮辱都代表了晏子一身凛然正气,高超的语言技术,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楚王时不时要灭齐国的威风,来显示楚国的威风
《晏子使楚》是战国末期佚名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全文语言简洁明了,层次分明,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且叙述客观,情节一波三折节奏紧凑充实,作者将两国交锋时的紧张刺激娓娓叙来,并且通过语言描写向读者传递这种气氛使读者如有亲身体验之感,同时也能领略到晏子的风采。
楚王一笑——“冷笑”。这是楚王在见面时给晏子的一个下马威,也体现了楚王的狂妄蛮横。
楚王二笑——“陪笑”。陪笑是楚王被晏子反驳后,无奈尴尬的举动。
楚王三笑——“笑嘻嘻”。笑嘻嘻表面是笑,实则是笑里藏刀,是刺向晏子的一柄阴气逼人的钢刀,这也体现了楚王阴险、狡诈的性格。
1.“冷笑”。这是楚王在见面时给晏子的一个下马威,也体现了楚王的狂妄蛮横。2.“陪笑”。陪笑是楚王被晏子反驳后,无奈尴尬的举动。3.“笑嘻嘻”。笑嘻嘻表面是笑,实则是笑里藏刀,是刺向晏子的一柄阴气逼人的钢刀,这也体现了楚王阴险、狡诈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