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2025-01-06 08:28:0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合格父母的金牌课程

回答2:

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星知计划#

回答3:

回答4:

一、责任心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托尔斯泰认为:—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因此,责任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品质,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以及将来的事业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一)有助于促进儿童其它社会性良好品质的发展
责任心有助于促进儿童其他社会性良好品质的发展。国内外的不少研究结果发现,儿童责任心水平的高低与其积极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如帮助、轮流、分享、合作等的发展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那些对集体、对他人负责的儿童会更多地出现帮助同伴,与同伴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因此其同伴关系也好;而那些责任心缺乏的儿童,则常常是见到他人摔倒也视若不见、漠然走开,或常出现与同伴争抢玩具的行为。因此促进儿童责任心的发展,提高其责任心的水平,将有助于儿童合作、帮助、友善、分享等积极社会行为的发展和提高。
(二)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独立性发展
责任心有助于儿童独立性的增强 。责任心的存在会使儿童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行为动机,促使其主动、积极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因此责任心强的儿童在需要他表现出责任行为时往往会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努力尝试,而不是退缩、畏惧、依赖成人的帮助。所以说,责任心的发展有助于儿童独立性的增强。同时儿童在不断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更好地产生自我认同,认识到通过努力,自己是可以独立解决一些问题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其行为动机,促进了其独立性的发展。
(三)有助于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责任心有助于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水平的提高。责任心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学习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责任心的存在使儿童能以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在面对任务、问题时能持之以恒地不断思考、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具有责任心的儿童往往能以一种认真负责、勤于钻研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面对问题时也会出现更多的探索、操作活动,在这过程中,其智力获得发展,学习获得提高。国内外有关天才儿童的研究就发现,他们往往比平常儿童有更多的学习责任心,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而这正是导致其学业突出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责任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才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随手翻阅报纸,信步走上街头,我们随时都可以发现,几乎在所有的招聘广告上,都将责任心作为对招聘人员的一项重要要求。因为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首先需要的是具有责任心的人,有责任心,才会去努力,也才会有发展。因此重视和加强儿童责任心的培养,对于其将来的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具有重要价值。
二、导致儿童责任心缺乏的原因
(一)父母的溺爱与包办代替
父母的溺爱与包办代替使孩子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日益优越的物质生活中,一些对孩子成长十分必要的因素被遗漏了,一些必须教导孩子遵守的规则被轻视了,他看不到生活的意义。以往,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孩子能更多地参与家庭的生活筹划,帮助父母持家守业,知道父母维持生活的不易,他们清楚自己必须为父母承担一些责任,为父母解忧去烦。这一切都使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的影响,从而生出自豪感和责任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和自豪感的内涵也会增长扩大。这种从家庭中培养出来的感觉,正是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基础。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一些家长在孩子教育上, 只注重智力开发、知识教育, 而把对孩子的品德行为培养和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放在一边。在生活上, 常常是父母“包打天下”。五年级的学生还要妈妈喂饭系鞋带;八岁的孩子分不清内衣和外套,不知道麦子和韭菜、红薯是树上结还是地里长。在这种“温室效应” 下,孩子因娇宠而缺乏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有的孩子在考试中成绩突出, 但因缺乏责任感、耐挫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一遇困难就一蹶不振, 有的甚至跳楼自杀。前不久,某市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支城乡学生“拉手” 活动, 结果发现城里的孩子(都是各学校挑选出来的学习尖子) 无论是在会场还是公共汽车上, 大都为自己抢个好位子, 没有占到好位子的同学还高声喊叫。可农村孩子呢, 大都老实, 主动谦让。于是,有人呼吁:该对这些“小皇帝”,明天的栋梁加强“精神营养” 以及“情感” 教育了!
(二)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就越强烈。”因此,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形象鲜明的富有责任心的人物故事。不但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感受,还要同他谈些自己的喜怒哀乐。很多家长不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更没有意识到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会有什么影响。他们以为孩子就是孩子,什么也不懂,等长大再说吧,岂不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其实,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强,对外界的观察力非常敏锐,只是他们的心理活动常常被大人忽略。对于他们的有些问话,有些家长经常以“这事跟你没关系,你还小”之类的话搪塞。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从未看到自己对家庭有什么可能的帮助,也感觉不到家长除了看中他的学习、吃住以外,对他还有什么其他需要。当然,他也自然不会懂得什么是责任。家长要放下为人父母的姿态,聆听孩子的意见,采纳他们任何有价值的建议,欣赏他们任何帮助父母或家庭的举动,鼓励孩子对家庭的日常事务进行了解和分析,有意识地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和对家庭有所助益的自豪感,明确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为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基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的责任心及人品素质培养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现在的许多家长却无法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诚实、礼貌、责任感、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却总是主观地把自己和孩子分割开来,自己做是一套,要求孩子是另一套。另外,现代绝大部分家庭都有着比以往更好的生活条件,能使孩子脱离为家庭生活操劳分忧的境地,将精力放在自身成长的需求上。而父母也固守这样的观念:必须为孩子争取并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最好的生活待遇,使他们能出类拔萃,不负父母一番苦心。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越是怀着这种心态教育孩子,孩子越是辜负他们的期望,这种现象似乎令人费解,但如果考虑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就会不难理解。
(三)媒体舆论的导向偏失
对于孩子来说,现在的知识教育已经比较完善了,可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教育仍任重而道远。某些媒体舆论的导向有所偏失,导致家庭教育缺乏理性,而这一现象在独生子女众多的当代社会更加严重和突出。广州的一名教师曾反映,某香港明星来广州开演唱会期间,竟有4名家长替孩子请假去看演出。而在其家长替孩子请假时,学校和老师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对家长和孩子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引导,而是顺从了家长的请假要求。毫无疑问,这种纵容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家庭教育和学校导向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孩子难以树立正常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无法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最终游走于社会的边缘。另外,在这个娱乐化时代,过度的商业化使某些媒体丧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在杨丽娟事件中,某些媒体不顾别人的感受竭力发掘每一个细节,试图找出所谓的“独家新闻”,却很少有人考虑对杨家进行切实的帮助与正确的引导。
三、家庭中儿童责任心培养的策略
(一)给予孩子一定的职责
想要让孩子有责任心,就要让孩子去承担他应承担的责任。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子女的,但是在慈爱的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原则性相配合,才能使教育的方法落实于生活中。在家庭中给孩子分派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打扫卫生、长期取报、取牛奶、负责给花草浇水等,并及时对孩子所做的一切给予鼓励。一旦确定某个责任是孩子的“自留地”,父母就一定不要进去除草浇水。要对孩子的疏忽持“熟视无睹”状。我的爱人喜欢种花,儿子非要认养其中的一盆君子兰,在坚持给君子兰喝了半个多月的“牛奶洗瓶水”后,儿子就忘了它。我和爱人看在眼里,但就是不给他的宝贝花浇水,等儿子忽然想起这回事冲到阳台上去看时,他的君子兰已经枯萎了。儿子哭了!失职的后果已经惩罚了孩子。一盆枯萎的君子兰,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它讲清了“责任”二字的重大。
(二)给予儿童锻炼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可以训练孩子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当孩子对自己切身的种种事情都能负责到底的时候,才能要求孩子对其他的事情逐一负起责任。特别要提醒父母的是,要想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不要替孩子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像。成年人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完全有能力驾驭。因此,父母们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和勇气,这样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务中增强责任心。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纠正他的不良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中要有明确的分工,父母应该分配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检查和监督。特别是要明确地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事。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目的就是要克服孩子的依赖性,培养独立性,也就是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去处理自己应做的事。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如我的家庭要求家人洗澡后把换下的衣服放进洗衣机,可八岁的儿子经常忘记,于是我让他用本子记下洗澡后该做什么事,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从此以后,儿子再也没有忘记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他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可见,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大人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也慢慢地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三)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
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在一定的年龄段自动出现的,它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慢慢形成。幼儿的责任意识还不稳定,其行为习惯需要通过模仿或反复训练而逐步形成。因此,父母在对幼儿提出行为规则的同时,还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如孩子游戏结束后,让他认真收拾玩具并放回原处等。长期不断的训练,不仅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还有,父母的养育方式和以身作则十分重要。民主式的教养方式容易促进幼儿责任心的良好发展;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和不一致型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幼儿责任心的不良发展。父母更要在孩子面前言行一致、赏罚分明、公私分明,这些行为都会对孩子责任感的产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四)恰当运用必要的法则
在很多的家庭教育当中,我们很多家长常常会犯一些错误就是把给予孩子的“帮助”变成了“代替”。我们的孩子虽然说是幼儿,但他们也有想自己独立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任务,作为父母或教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干的不好,就代替他们去干。比如说,老师要求孩子们做一只大红花带去学校,父母应该鼓励他们自己去做或者帮助孩子们完成,但绝不能以“你做的不好,不漂亮的”借口代替他们去做,这样孩子们就会形成一种依赖的惯性,无法培养出孩子们责任心。“包办代劳” 的活动中善意地剥夺了孩子承担角色责任的机会,使孩子从小养成依赖的心理,不知不觉地丧失了责任心。又如当孩子打破了学校的玻璃,老师通知家长,家长立即拿出钱来赔偿,学生安然无恙,最后似乎已经不关他们的事了。曾经看过一个故事:美国总统里根在小时候摔坏了邻居家的一只花瓶,他回家向父亲索要钱来赔偿,但里根的父亲并没有给他现钱,而是叫里根写一张欠条,注明花瓶价值,然后再借给里根花瓶的价钱,并告诉里根一年后得还他。至此,小里根边学习边打工,在规定期限内定时把钱还给了父亲,从而造就了一代总统。是呀,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为过失负责呢?在“打破玻璃赔偿事件”中家长完全可以从孩子的零用钱中扣除那赔玻璃的钱。所以为人父母者要善于让孩子承担他应该承担的职责,承担错事的后果,并尽力去弥补。
(五)纠正不良的家教方式
除正面、直接的教育外,对儿童积极责任行为的及时强化也是儿童责任心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儿童由于年龄尚小,能力有限,其责任行为常常表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如自己收拾玩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而这些小事常会为父母所忽视,从而错过了教育孩子的良好时机。因此作为父母,要善于观察,在日常的小事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其及时的强化,如“看,强强真不错,能自己做事情了……”“真是个负责任的好孩子” 等,从而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行为动机,促进其责任行为的再次出现。而父母的批评、指责,如“看你只会添乱”、“瞧你搞得一团糟,还是让我来弄好了”等,则会严重地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阻碍其责任心的发展。
(六)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栖息的窝巢。在单位要做一个好职员,在社会要做一个好公民,在家里也要尽力扮演好自己应有的角色,做父母的好儿女,做子女的好爹妈,做夫妻的好伴侣。老人的冷暖病痛记挂在心,无论工作多忙多累都抽点时间去陪陪他们,“常回家看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子女的功课自不必说放在心上,但更重要的是言传与身教紧密结合,做他们学习的好榜样、人生的“第一老师”。有了责任心才会有孝心、慈心,才会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赡养父母、抚育儿女的义务,才会做家务也像做自己兴趣盎然的事情一样津津有味,孜孜不倦。
(七)父母加强自身的修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尤其是幼儿,由于其自我独立判断能力较差,他们常常是以权威人物,主要是家长、教师等的行为作为其判断的主要依据,并且通过模仿而习得相应的行为方式,因此父母自身的责任心水平在儿童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在其行为的熏陶之下,其子女也能习得相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而父母言行不一、不负责任的行为则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消极、不良的负面榜样,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应该高度重视自身言行对孩子所起的榜样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在朋友交往中,做到对自己的事情尽心负责,能关心、帮助他人,具有集体责任心,对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认真负责,重承诺,答应别人(包括孩子)的事就努力做到,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起到影响和教育儿童的目的,促进其责任心的发展。
总而言之,培养孩子责任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知到行的渐进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向孩子讲述道理所能奏效的,也不是几次具体的情境感染就会成功的。它需要意志的支持和实际的锻炼。希望为人父母者都懂得培养孩子责任心,因为责任心是根,根深才能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