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没有区别,只是唐朝时期的集权制度还不完善,皇帝不善于管理,导致各个节度使叛乱。而清朝的集权制度是封建社会发展到巅峰时期,皇帝相对比较精明,有一套治理封疆大吏的办法,所以显得总督权力小。
唐代驻守于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节度使。一般情况下也时常称持节的各镇守军官,如观察使、招讨使和安抚使等为节度使。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新唐书·百官志四》载:“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持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中官祖送,次一驿则上闻。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将鸣珂,金钲鼓角居后,州县赍印迎于道左。”
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立了碛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范阳(今日北京地区,即古幽州)节度使是节度使中兵力最大的。此时的节度使多由胡人担任,往往封郡王。朝廷任命节度使,要授予其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
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并兼任驻在州之刺史。
安史之乱后,国中遍置节度使,多为安史之乱的叛将和平叛战事中崛起的军阀。各统一道或数州,军事民政,命官、征税,皆得独立,父死子继,自以世袭,号为留后而不待朝命。朝廷无力讨伐,往往姑息了事,承认其地位,世称藩镇,迄于唐亡。
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势达到了极点,皇帝的拥立与罢黜都取决于节度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开国君主均为节度使。
宋建立后,宋太祖有惩于唐末五代时期节度使割据一方、相互混战的教训,对各节度使采用了赏钱夺权的办法,给予功臣银钱田地,要求他们解除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时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节度使石守信对禁军的控制。并派遣文臣知军州事,限制了节度使节制郡县的权力;又以转运使接管了节度使的财政权利;将地方上强壮的士兵编入禁军。凡此种种,节度使徒坐空城而已。
之后,节度使一般作为宰相卸任之后的荣誉职务,称“某某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所谓“使相”。也用于武臣的加官,南宋时,有加至三镇者,就是说名义上兼任了三个地方的节度使,如岳飞、韩世忠等。
辽、金都仿唐制置节度使,往往有名无实,地位也远不如宋朝的使相高。元朝废除。
明朝时期,朝廷临时授予文臣监督军事的一种官衔,带有军事巡查性质,明末朱国祯《涌幢小品·总督总兵》卷8曰:“文臣称总督,武臣称总兵,皆是虚衔。”《大明会典》:“国初、兵事专任武臣。后常以文臣监督。文臣、重者曰总督。次曰巡抚。总督旧称军门。而巡抚近皆赞理军务。或提督。”与总兵一样没有品秩的差遣,如王守仁即以新建伯及兼职“南京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兵部尚书、都御史皆正二品,总督无品秩,散官衔特进光禄大夫正一品,勋官位阶“柱国”为从一品,新建伯为超品三等爵)。如宣府、大同总督、陕西三边总督等,其巡查范围有遍及数行省者,也有限于一省内若干府州者。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开始常设两广总督。正德年间,一度将总督改称为总制。此后总督兼掌民政,成为地方军政首长。在明朝,凡有大学士头衔的总督,多半被称为督师。
清朝时期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军”、“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任兵部尚书头衔高配至从一品。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
清代,巡抚一般负责一省,而总督一般负责相邻数省事务,但总督也有负责一省的,如四川总督,直隶总督;也有山东只设巡抚而无总督。总督与巡抚的职能相同,都管辖地方民政、司法及军队,其区别只是官衔(官职级别)不同,总督与巡抚也互不隶属,而职能上却互相监督。
总督的正式名称是: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某某等地事务,有的还加提督军事。
巡抚的正式名称是: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某某等地事务,有的还加提督军事。
(注:尚书及侍郎都是一部堂官,无上下隶属关系,其区别只是品秩上的。)
总督官署称:某某总督部院,民间或称“辕门”而非影视作品中的总督府,如:两广总督部院、两江辕门。部即兵部;院即都察院。总督的自称与部、院堂官相同,择一而称:本部堂或本院。
他们的区别是节度使初期是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总督初期则是临,时授予文臣监督军事的一种官衔,后期有点相同,都是地方军政首脑,不同的是节度使权力更大,没人节制处于割据状态,而总督有巡抚监督,大部分都是服从中央政府的。
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期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并兼任驻在州之刺史。
总督:正式名称是: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某某等地事务,有的还加提督军事;明朝初期是朝廷临时授予文臣监督军事的一种官衔,带有军事巡查性质,文臣称总督,武臣称总兵,皆是虚衔;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开始常设两广总督。正德年间,一度将总督改称为总制。此后总督兼掌民政,成为地方军政首长。在明朝,凡有大学士头衔的总督,多半被称为督师;清朝时期为督一般负责相邻数省事务,但总督也有负责一省的,总督与巡抚的职能相同,都管辖地方民政、司法及军队,其区别只是官衔(官职级别)不同,总督与巡抚也互不隶属,而职能上却互相监督。
唐代节度使是州级官员,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
总督是地方最高级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军政为辅,民事为主,清代有的总督可以兼理粮饷,但是有的总督却没有这项权力。
综述:两者职能大致相同,略有区别,管辖地域是总督较大,节度使一般管辖一镇,但少数也有达四镇的。
权责差不多。但是总督不是地方官只是中央委派的;而地方治权、军权全在中央掌握。。。而节度使俨然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