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平法原位标注优先,梁上部钢筋在没标注处是2根18,有原位标注处是2根20+1根16,或者5根20(满足左右跨长跨净跨的1/3,满足18的搭接长度)。
按11G101-1图集说明要求,集中标与原位标注不同时要按原位标注。所以此梁应该配25的钢筋。
左边应该是悬臂端,上面是7根25,分二排上5下2(其中4根25是通长钢筋,放在四肢箍筋的四角,上面多出的1根是按1/3LN,下面2根是1/4的LN),右边是4根25的(就是左边4根25的通长钢筋过来的)。
扩展资料:
钢筋混凝土梁的典型配筋构造在主要承受弯矩的区段内,沿梁的下部配置纵向受力钢筋,以承担弯矩所引起的拉力。在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区段内,配置横向箍筋和斜向钢筋,以承担剪力并和纵向钢筋共同承担弯矩。
斜向钢筋一般由纵向钢筋弯起,故也称弯起钢筋。为了固定箍筋位置并使其与纵向受力筋共同构成刚劲的骨架,在梁内尚须设置架立钢筋。
当梁较高时,为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及承受由于混凝土干缩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应力,在梁的侧面沿梁高每隔300~400毫米需设置直径不小于10毫米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用拉筋连接。
为了保证钢筋不被锈蚀,同时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紧密粘结,梁内钢筋的侧面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为25毫米(对混凝土标号较高的预制构件,可减为20毫米)。
箍筋距离混凝土表面不小于15毫米。为了能有效地利用高强钢材,避免混凝土开裂或减小裂缝宽度,以及提高梁的刚度,对梁的纵向受力筋可以全部或部分施加预应力(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筋混凝土梁
应该看一下03G101图集。集中标注的钢筋根数,就是面筋根数,在端支座原位标注的钢筋根数,减去集中标注的钢筋根数,就是负加筋的根数。注;负加筋分一排、两排、三排,它们之间的长度取值不一样。
这个要按照原位标注优先于集中标注的原则参见03G101-1图集第22页说明(下图)
第一图,KL7的上部通长筋,应服从原位标注,应该2Φ22;
第二图,KL25的上部通长筋2Φ25,集中标注与左支座原位标及跨中上部原位标注均为2Φ25是统一的,唯有右支座标错,是制图人失误,应该及时联系设计人解释修改。
平法说明中以原位标注优先,即没有原位标注的按集中标注,有原位标注的按原位标注。
这一跨即按原位标注即可。
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不同,以原位标注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