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曲,是由几个乐章组成的套曲。器乐套曲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奏鸣曲套曲,包括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特点是各乐章的结合有严密的逻辑性,适合于表现戏剧性比较强的内容;另一种就是组曲。特点是各乐章的结合比较自由,每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十八世纪中叶以前的组曲,是由一系列在风格和速度上相互形成对比的古典舞曲组成的,通常包括德国的“阿勒曼德”、法国的“库朗特”、西班牙的“萨拉班德”和英国的“基格”舞曲。有时并加进其他一些
舞曲。也可以包括序曲、前奏曲、托卡塔、咏叹调等乐曲。当时的组曲主要是古钢琴作品和乐队作品,大都采用复调的体制。
巴赫的四首乐队组曲都以长大的序曲开始,后面跟着一系列古典舞曲。他的第三首乐队组曲包括序曲、咏叹调、两首加沃特舞曲、一首布列舞曲和一首基格舞曲。现在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两首加沃特舞曲。“加沃特”是双拍子的法国古典舞曲,从第二拍开始。第一首加沃特有两段旋律,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反行,象水中倒影一样。第一首加沃特后面紧跟着第二首加沃特,前后形成对比,然后又回到第一首加沃特,构成复三段式。
十八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各种轻松愉快的组曲,叫做“娱乐曲”、“小夜曲”等等,常常作为游艺节目在户外演出,由器乐重奏或合奏,包括一系列舞曲、进行曲和其他轻松的乐曲。海顿和莫扎特都写过不少这样的作品。莫扎特第十七首娱乐曲中的第六乐章。这首娱乐曲由弦乐器和两个圆号演奏,共分六个乐章,它们是:快板、变奏曲、第一小步舞曲、慢板、第二个步舞曲和回族曲。第六乐章是一首大型的回旋曲,用奏鸣回旋曲式写成。包含四个主题,都属于轮舞歌曲范畴,但在性格上各有特点,互相形成对比:第一主题
轻快爽朗,第二主题真挚亲切,第三主题温柔润雅,第四主题奔放活跃。四个主题按照“AH-A-C-A-D-B-A”的次序交替出现,构成一首丰富多彩的回旋曲。
十九世纪以后的近代组曲,在题材和体裁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各种不同性质的组曲,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由几首富于特性的乐曲组成的组曲;第二类是由几首具有民族特色的乐曲组成的组曲;第三类是由从歌剧、舞剧、配剧音乐和电影音乐中精选出来的乐曲组成的组曲;第四类是标题音乐性质的组曲。
柴可夫斯基的四首组曲,属于特性组曲。它由各种不同体裁的乐曲自由连续而成。如他的第二组曲包含五个乐章,都是特性乐曲和舞曲:第一乐章是“音响的游戏”,第二乐章是“圆舞曲”,第三乐章是“幽默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孩子的梦”,第五乐章是“粗野的舞曲”。
匈牙利现代作曲家科达伊的《哈里·雅诺什》组曲,是从同名喜歌剧中选出的六段音乐连缀而成的,它同时也是一部民族色彩非常鲜明的组曲。传奇人物哈里·雅诺什。是一个喜欢夸大口的英雄。组曲的第一乐章“故事的开始”,描写这个英雄夸夸其谈地讲述他的故事。按照匈牙利的风俗,如果开始讲故事的时候,有人打个喷嚏,就意味着故事是真实不虚的。第一乐章一开始,乐队就打了一个大喷嚏。这个喷嚏是用木鼓、定音鼓的滚奏和木管乐器、弦乐器的自弱而强的上行半音阶进行表现出来的。接着,低音弦乐器奏出了哈里·雅诺什主题。整个第一乐章,就是由这个主题发展而成的。这个主题几乎转遍了所有的调,变化着绚丽多彩的和声与配器;不属于同一个调的和声,常常同时结合,造成奇丽的效果,它描写哈里·雅诺什的故事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
第二乐章“维也纳的八音钟”,描写打败拿破仑、胜利归来的哈里·雅诺什,被迎进维也纳的皇宫,看着皇宫里的八音钟入了迷。音乐选自歌剧第三幕,用木管乐器、圆号、钟琴、排钟和钢琴描写八音钟的音乐,开头的基本主题和三个中间段落交替出现,形成了a-b-a-c-a-d-a的回旋曲式。
第三乐章“歌曲”是一首变奏曲。哈里·雅诺什拒绝公主的求婚,忠于对未婚妻奥尔捷的爱情。这段音乐原是歌剧第一幕中哈里,雅诺什和奥尔捷的爱情二重唱,主题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古老的匈牙利农民歌曲,现在由独奏中提琴单独演奏。接着的三个变奏依次由双簧管、圆号、双簧管吹奏旋律,匈牙利扬琴和弦乐器伴奏。
第四乐章“拿破仑的征战和失败”是一首进行曲,音乐选自歌剧第三幕。第一段,三支长号在大鼓和铙钹的伴奏下吹出进行曲主题,描写哈里·雅诺什的军队投入战斗,中段速度转慢,长号和低音大号在鼓、钹的伴奏下吹出节奏滞重、旋律单调的另一个进行曲主题,描写拿破仑的重兵压境:这个主题在发展中力度逐渐加强,音区逐渐扩大,乐器逐渐增多,达到了高潮,描述法国军队耀武扬威,气势汹汹。但第三段急转直下,变成了一首失魂落魄的丧葬进行曲,意味着拿破仑的失败。这是一个变化的再现部,第一段的进行曲在这里变了形,节奏放宽了一倍,速度又放慢了一倍。变得死气沉沉,暗淡无光。
第五乐章“间奏曲”原是歌剧第~幕和第二幕之间的幕间曲。这是一首匈牙利的士兵舞曲。这个乐章也象第三乐章一样富于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乐队中也用了匈牙利扬琴。音乐分三部分:两头部分情绪热烈,由全部乐器演奏,中间部分先由圆号独奏抒情旋律,木管乐器和弦乐器起来呼应,轻柔优雅的格调和两头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六乐章“皇帝和他的朝臣登场”是一首诙谐的进行曲,原是歌剧第四幕哈里·雅诺什朝见奥地利皇帝时演奏的音乐。
这部组曲的六个乐章,并不是按照在歌剧中的顺序排列的,各个乐章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单独演奏,特别是第五乐章,匈牙利出身的小提琴家席格蒂,曾经把它改编为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最后。讲一讲标题组曲。这种组曲通常是文学题材的标题音乐,根据特定的文学构思写成。例如李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安塔尔》交响组曲,就是取材于森科夫斯基的阿拉伯故事。这部组曲曾被称为交响曲,可见标题组曲有时和标题交响曲没有严格的区别。
《安塔尔组曲》描写愤世嫉俗的安塔尔,到沙姆沙漠中的帕米拉废墟去离群索居。他在沙漠中解救了一
头被怪鸟追逐着的小羚羊。这头小羚羊是帕米拉女王古尔——娜查尔仙子的化身。而怪鸟则是黑暗之神的化身。感恩图报的仙子,把安塔尔邀请到仙宫里。献给他三件礼物:第一是报仇的欢乐,第二是权力的欢乐,第三是爱情的欢乐。整个组曲包含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描写安塔尔在沙漠里搭救小羚羊。第二、第三和第四乐章分别描写三种欢乐。音乐富于东方风味。并以鲜艳瑰丽的色彩引人入胜。
第一乐章, 缓慢的引子,描写沙姆沙漠的壮丽景色,和帕米拉废墟的宏伟景象。
弦乐器在木管乐器的伴奏下奏出了悲愤孤独的安塔尔主题。
音乐转入快板,长笛在圆号、竖琴和小提琴的伴奏下,吹出了轻快、活泼的仙子主题,也就是小羚羊主题。
接着是一个描绘性的插部:弦乐器上不断反复的颤音和急速上行的震音,描写怪鸟鼓起遮天蔽日的翅膀,追逐着小羚羊;大鼓和定音鼓的震音,描写安塔尔枪击怪鸟;木管乐器和圆号用阻塞音吹出的强音。描写怪鸟的一声狂叫;弦乐器的下行震音,描写怪鸟惊慌逃去。音乐回到慢板,长笛和中提琴分别奏出短短的仙子主题和安塔尔主题,表示小羚羊的感谢和安塔尔的回答。
第二部分是活泼的小快板。描写安塔尔梦见自己来到一座漂亮的宫殿里,仆役们侍候在他周围。悦耳的歌曲送进他的耳朵。他已被邀请到了仙子的仙宅。在木管乐器和竖琴的伴奏下,弦乐器奏出了优美的歌舞音乐的曲调:
圆号吹出安塔尔主题。和舞曲结合在一起。竖琴的华彩段,引出了单簧管上的仙子主题,和双簧管上的安塔尔主题。最后,音乐又回到慢板,再现了描绘帕米拉废墟的引子主题。它描写安塔尔从梦中醒了过来。
HOHO 特点就是很多乐器组织和形成的咯
概念就是演奏出庞大的音乐 就是很多乐器形成的气势还有它的声音大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