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罗斯福新政开始采取的经济政策长期奉行凯恩斯主义,长期推行需求管理政策。这种政策使美国摆脱了20世纪30年代得大危机,也造就了美国在战后得“黄金时代”。但是,凯恩斯主义有着它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通过增加投资可以促进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自然使生产资料工人收入增加,随后促使生活资料需求增加,这也就使生活资料工人收入增加,最后使得国民收入增长若干倍。美国一开始运用这一理论时确实是这样,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跟让人头痛的是失业与通货膨胀一起出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滞胀,也就是通胀率与失业率同时居高,美国的储蓄率、投资率以及国际竞争力严重下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对此束手无策,因为按照凯恩斯主义理论,尤其是当时盛行的“菲利普曲线”版本,失业率和通胀率应该具有替代关系,此消彼长,不会同时出现。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都没能解决这个难题。1981年,罗纳德·里根即在这一情况下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里根刚当选便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这些经济政策与美国此前七十年的所依靠的经济理论不同。许多人称之为保守主义。实施它上并不完全是保守主义,它既有供应学派与货币主义思想的保守特征,却不规定两种成分的比例,又不具有排他倾向,甚至也采用凯恩斯的部分观点;它在学术种类上是含糊的,但目标是明确的,而且是有效果的。一、 经济政策的内容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六点:一是建立简便、稳定得低税率税收制度,实现大幅度减税,二是大力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三是减缓货币增长速度,四是减少政府管制,减轻私营企业在规章制度方面承受得负担,实行政府资产私有化,五是扩充国防开支,六是实现预算平衡。1、减税是里根政府一系列刺激供给政策的核心。根据供应学派的观点,里根政府的经济顾问们认为:高税收是抑制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瓶颈,它减少了了从商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入,鼓励了消遣,有损于生产积极性。他们认为,只有减税才能促进经营活力,大幅度减税,可以鼓励储蓄与投资,推动经济发展。2、大力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紧缩社会公共开支以平衡财政预算,这反映了传统预算平衡派的主张。它认为,预算赤字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只有量入为出,才从源头上能摆脱通胀的纠缠。后来的事实证明,财政赤字并没有因此而减少。3、减缓货币增长速度是用提高银行利率等措施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紧缩信贷,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通货膨胀与过度紧缩都因错误的货币信贷政策所致,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大幅度波动引起需求的大起大落;它与凯恩斯“货币没有意义”的原理相对立,认为“货币有特殊作用”,长期内控制货币总量使之与与经济总量的扩大速度保持一致,最终可能实现稳定的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4、减少政府的管制,强化市场的作用。自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政府对经济得干预一直在不断地扩张。罗斯福以后得历届美国政府不仅依据凯恩斯主义实行需求管理政策,而且在价格、工资、劳动、环保、安全生产、商品检验、贸易、金融等经济领域得各个方面制定了大量得限制性法令和规章,到里根时期累积多达7万多项。许多规章条例严重束缚了企业得手脚,增加了企业成本,挫伤了微观经济主体得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弱化了竞争机制。美国经济的发展此时需要更多的摆脱政府的管制。5、里根政府大幅提高军备预算,还提出了金额巨大的“星球大战计划”。这样可以用强大的军事实力补充和保障美国的经济实力。6、里根政府提出要实现预算平衡。事实告诉人们这不过是一个梦想而已。 里根上任时的财政赤字是500亿美元,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2000亿美元,到他离任时达到1.5万亿美元。这些数字不过无声的说明里根的预算平衡目标不过是句玩笑。二、 经济政策的效果关于里根经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作用众说纷纭,有褒有贬。里根自己对他的经济成就十分自豪。他在自传中写道:“经济发展始于1982年10月,即3年削减税收计划的第一阶段发生作用后的一年。当我离开白宫办公室时,经济发展已为1800多万人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这是历史上同一时期最大的发展。同时,美国人受雇于好工作的人数比例升高到了最高点。在我写这本书时,经济增长已经持续了92个月,而且势头仍然不减。”[①]里根的这些话并不算太夸张。他所说的经济增长持续了92个月,事实上经济增长持续了110个月。当1981年通过新税收法时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在1982年时,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1%。这对里根经济政策来说,几乎是灾难性的。但是到了1983年,经济开始回升。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上升了2.8%,二季度上升了9.2%,三季度8%,四季度5%左右,全年综合增长了6.5%。由于美国政府中的决策者们宁愿复苏是在通货膨胀受到控制的情况下进行,以保证物价稳定与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因而上述回升保持了足够的势头。到1983年四季度,生产性投资开始上升,到1983年底,生产总投资上升了1.1%;1984年第一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竟达到了10.1% !1~6综合上涨了8%,工业开工率突破了80%,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上升,产品的劳动力成本普遍下降。所以,美国经济在长期内中速增长的可能性增大了。 与此同时,由于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与活期存款实行控制,使通货膨胀率明显减低,从1980年的12.4%下降到1982年的5.1%,并继续呈下滑趋势;1982年,将高达18%的利率调整到10.6%,并使之不断下降。由于美国国民习惯于使用按揭消费,这就使得居民消费的浪潮冲破了既有的闸门,汹涌于消费市场。1983年,消费总量增长了8.4%,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居民纯收入增加了3.2%。这些数字是里根经济政策对美国经济产生巨大推动力的证据。里根政府的减税政策,包括简化税制、降低边际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对企业新技术投资减免税。这一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是既促进了国内私人资本得投资,又吸引了美国海外企业和跨国公司抽调资本投资于国内低税市场,从而增加了供给;二是减轻了美国企业得税负,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国际竞争力;三是促进了高科技产业得发展,为新产业得发展创造了条件。减税政策引起了一个经济扩展时代,这个扩展时代约从1983年开始,一直继续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间只有几次暂时停歇。经济增长还有助于为技术革命提供大部分风险资本,而技术革命本身则加快了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造成了股票市价得不断上涨,将道一琼斯指数从1982年得800点提高到今天得11000多点。经济得增长促使财政收入猛增。 当然,还有其他措施也直接、间接地刺激了供给。例如,放松政府管制,减少对企业得不适当干预和限制,强化了市场竞争,加快了企业得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得发展。再如,削减补贴、社会福利开支,促使个人少休闲、多工作,迫使个人提高自身素质,也间接促进了供给。通过促进供给推动经济发展。里根通过放松管制、减少政府干预和经济自由化,促进了市场竞争,刺激了创新。例如,当时得金融自由化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金融创新,这在金融体制上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创造了条件。市场竞争的强化,既淘汰了大批落后企业,改善了产业结构,又迫使生存下来的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从而大大提高了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扭转了美国企业的相对颓势。通过加强在市场上的竞争,促进了美国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极大地优化了美国的产业结构。同时,里根政府将干预的重点放在维护美国得长远利益和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之上。例如,扩大国防开支,既维护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又带动了一系列尖端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美国科技水平在80年代以后的大飞跃。再如,政府对高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给予倾斜性支持.里根政府把大部分科研经费拨给了电子、光导纤维和新能源开发等重点领域,还增建了数所理工科院校和科研机构及时将发明成果转化为技术,这也有力地支持了美国在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从而为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得发展打下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三、 经济政策的缺陷里根经济政策在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高赤字、高利率、高汇率和高逆差。它不仅没有兑现平衡预算得承诺,反而使财政赤字膨胀到前所未有得程度。比以往历届总统在204年中得赤字还要多。他离任时的财政赤字达到1.5万亿美元,这是空前的。人们指责里根任内的经济繁荣,是靠“先花后来钱”带来的。继任的布什和克林顿,为了填补这个大窟窿,不得不连番征税,累计超过了里根上任时的水平。 里根的减税计划加上大规模的星球大战计划,造成了里根政府的高额预算赤字,为了尽可能达到预算平衡,又大力削减福利。这是人们对里根政策大加批评的另一个原因。在里根经济政策下美国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下的家庭在1982-1985年大约少得联邦津贴470美元,收入在10000至20000美元的损失360美元;而收入超过80000美元的家庭则只损失170美元。约70%的削减影响年收入低于20000美元的48%的人口,食品券,学校午餐,医药补助,住房津贴等等都有所削减。同时,年收入在250000美元以上的所得税率从49%减少到39%。从里根竞选总统时所提出的观点来看,他的初衷是要大力削减政府非军事支出的。但是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当他成为总统时,就会知道要削减政府开支会有多困难。没有一个部门愿意把已经分给他们的钱还给联邦政府,国会也不会让任何一个项目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削减福利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关于里根留下的巨大财政赤字,里根为了对付这一麻烦,实施了“高利率”与“强势美元”的政策。这一政策吸引了日本的资金来购买美国的中、长期国债。高利率政策以高利益为诱饵吸引日本大量的机构和个人的投资资本,强势美元政策足以稳定日本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里根政府的这一系列以吸引国际资本为主要目标的政策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高利率和不断走强的美元的双重诱惑下,日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如潮水般大量涌入美国,购买美国政府发行的中、长期国债。1976年,日本购买美国国债总额为1.97亿美元,10年后的1986年4月达到了138亿美元。日本1985年一年对外投资额为818亿美元,其中535亿美元是对美国债券的投资,特别是对美国中、长期国债的投资。从纯粹的资本投资角度来说,日本对美国国债的投资是一种很好的投资策略,在1980年—1985年期间,美国的利率一直高于日本的利率。同时,美元又一直保持强势。因而,在此期间投资美国国债对日本来说是一项收益率非常高的投资选择,既获得了美国的高利率,又可从美元升值中赚钱,双重的收益使美国国债投资特别受到日本投资者的欢迎。日本国际政治问题专家吉尔平教授在其论著《国际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写到:“没有日本向美国的资本流动,就绝不会有里根政府一边减税刺激经济,一边进行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扩充。里根政府为了使与经济和国防有关的政策都能取得成功,利用了来自日本的资金。” 由于大量国际资本(主要是日本资本)持续流入美国,弥补了美国不断增加的贸易和服务项目赤字,美国的国际收支依然保持平衡。不仅如此,美国还有多余的资金进行对外投资。并且由于减税刺激了高新技术产业得发展,推动了经济持续增长,最终促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为克林顿政府消灭财政赤字奠定了基础。从长远来看,里根经济政策(包括赤字预算得应用)推动了美国科技、经济优势得发展,达到了重整美国经济得目得,并为其在20世纪90年代得发展奠定了重要得物质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