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024-12-12 09:47:3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意思是人心深不可测,万事都要小心,别太轻易的相信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是一句民间俗语。字面可理解为:行善不能有伤害别人的坏念头,但是也要防备他人,警惕他人。


出处:《菜根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於虑也: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惕于察也,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译文:在与人交往时警觉性不够思考不细的人;宁可忍受他人的欺骗,却不事先拆穿人家的骗局,这是用来劝诫那些警觉性过高想得太细的人。一个人在和人相处时能把上面两句话并存警诫,才算是警觉性高又不失纯朴宽厚的为人之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洪应明,生平事迹不详。据推测,他很可能是金坛县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隐士。该书成书和刊行的时间可能在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这时,神宗皇帝治国无道,宦官专权,朝纲废弛,党祸横流。

由嘉靖朝开始显露端倪的内忧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来,有识之士的思想异常沉闷,无法从当时十分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于是就会有人形诸笔墨,表达时代的心声。

回答2: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了。

从字面上来看,害人的心思是不能有的,防人的心思是不能没有的,但其大意指的是行善的时候不能有想伤害别人的坏念头,但是也要懂得防范别人和警惕别人。总而言之,就是既不要伤害别人,也要懂得保护自己。

这一句俗语从古至今,一直都很实用,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做得每一件事,这句话都可以帮助到我们,做人嘛,其实并不难,只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不要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就可以了,但是这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这只是小编个人的看法。

在农村,大人总喜欢用这句话来教育小孩,想告诉孩子们,无论在未来会遇到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做事和做人,都要有一个防人之心,对任何人,都不能百分百的信任。就像小编的父亲会常对我说,你不要完完全全的信任一个人,包括我。

有时候小编是真的搞不懂,为什么父亲都不可信,但是小编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吧。表面上看到的并不是真的,哪怕我们看得这人觉得他是好人,难道他就一定是好人吗?也许他是表面一套背里一套呢?不是吗?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要多长一个心眼,做事之前都要好好的想一想,不管是好处还是坏处,都想想,是没有关系的,要经过大脑的思考,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再行动。

回答3:

哪怕他表现的象个好人,也不能认为他就是好人,因为他可能在背后是另一种人.
多长个心眼,凡事多想想,可以往坏处想想也没关系的,想想他会不会那样对你呢.
多和朋友聊天,不经意间可能会有人说出些什么.
总之,凡事要经过大脑思考,对任何人,你都要有个自己的认识,也许认识的不全面,所以,一般不要说出口,只是自己的一个参照而已
这是对善良人的一种善意提醒,因为这个世界上坏心眼的人太多了。所以必须时刻小心提防。

回答4:

下面还有一句,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初看没毛病,但是细品确实有矛盾之处,既然害人之心不可有,那么就是心存善念之人,却还要防人,时间一久自己岂不是多疑,岂不是善念有所触动了嘛。所以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这才是解释,即“不逆诈,不亿不信,惟亦先觉者,是贤乎”,如何为贤?“是故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苟不信焉而觉矣“。这是阳明先生的致良知之说,心体澄明之人,自然常觉,常照,有欺、有诈之人在其面前无所遁其妍媸矣。如此才能既无害人之心,又能够勿逆人之诈,既不会受人之欺,又不会无防人之心,我觉得这才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回答5:

我觉得为什么我们口头记住的都是这些不入流的民间俗语,为什么记不住那些大贤圣人的话语,例如道德经,论语里的文章,这些民间俗语,像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叉烧之类的,这些都是传递一种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