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封建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因此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1840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逐步转变为封建统治者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个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于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产生的原因: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较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群众和党派的矛盾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工人阶级内部,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知识分子之间,农民阶级之间,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根本上是 政治和思想的矛盾 和 经济矛盾
从古至今中国的主要矛盾可以概括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持续两千多年古代是阶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