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地区夏县)人,汉族。(但宋人袁说友著《成都文类》记,司马光是在他父亲司马池任光山知县时,生于县衙官舍的,该观点已为当今主流,多数专家学者认同),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另外还有大量作品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高中课文《训俭示康》。 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废“祖宗之法”。与宰相王安石是政敌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成都人,汉代文学家,善鼓琴。著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等名篇。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龙门人,汉武帝时太史令,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所著《史记》是我国史学界的一部巨著,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懿(179-251): 司马懿字仲达,即晋宣帝,河内温人,三国时曹魏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权臣。曾多次领军抵御来自蜀汉的进攻。司马师(208-255):司马懿长子,字子元,即晋景帝,河内温人,三国时曹魏权臣。曾废魏帝曹芳,掌控曹魏大权。 司马昭(211-265):司马懿之二子,字子上,即晋文帝,河内温人,三国时曹魏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权臣,263年灭蜀。 司马炎(236-290):司马昭之三子,字安世,河内温人,西晋开国皇帝,即晋武帝,265年废魏帝曹奂称帝,建晋朝,始称西晋,280年灭吴。 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人,唐代著名道士。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所著《资治通鉴》为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