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要扣除暂估入账的材料,在期末计提价值准备时不用扣除暂估入账的材料。
(1)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成本+本月购入材料成本),计算时分子中的成本差异【没有暂估材料对应的材料成本差异】,如果不剔除公式分母中暂估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就会造成公式分子与分母口径不一致。
为什么分子中不包括暂估材料的成本差异呢?这个主要考虑到计划成本法下利用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出来的期末存货成本就已经有一定的误差了(成本差异率本身就算是一种会计估计,其准确性有一定的失真),而暂估材料成本更是一种会计估计,势必会使存货成本更加不准确。
(2)如上所述,暂估材料成本本身就是企业会计人员根据前期购入同类存货的一种职业性估计金额,所以本身就不准确,因此也没必要对这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再有就是会计实务中先发货后开票的情况很少见,一般都是同时到达或者发票先到,存货需要一定的运输时间。
比如单位存货入库需要拿着发票去,因为入库时需要将发票代号录入财务系统才能做账;至于说先入库后开票的情况我觉得有采购人员造成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采购人员由于疏忽或者其他原因月底之前没有及时将发票交给财务。
(1)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成本+本月购入材料成本),计算时分子中的成本差异【没有暂估材料对应的材料成本差异】,如果不剔除公式分母中暂估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就会造成公式分子与分母口径不一致。
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分子中不包括暂估材料的成本差异呢?这个主要考虑到计划成本法下利用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出来的期末存货成本就已经有一定的误差了(成本差异率本身就算是一种会计估计,其准确性有一定的失真),而暂估材料成本更是一种会计估计,势必会使存货成本更加不准确。
(2)如上所述,暂估材料成本本身就是企业会计人员根据前期购入同类存货的一种职业性估计金额,所以本身就不准确,因此也没必要对这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再有就是会计实务中先发货后开票的情况很少见,一般都是同时到达或者发票先到,存货需要一定的运输时间。
比如我单位存货入库需要拿着发票去,因为入库时需要将发票代号录入财务系统才能做账;至于说先入库后开票的情况我觉得有采购人员造成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采购人员由于疏忽或者其他原因月底之前没有及时将发票交给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