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盖棺定论了、呐喊也没用。基层医生注定是要淘汰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社区基层服务站。赤脚不好干 自抛自吃 干好了上面收拾你 干不好自己挨冻受饿 没人可怜你
好的地区给交保险了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关于解决乡村医生待遇的倡议书
村级卫生所是农村三级卫生网最基本的单位,而乡医则是农村卫生队伍的主要力量,处在卫生战线的最前沿,主要担负着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还担负着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知识宣传等公共卫生工作。几十年来,广大乡村医生扎根基层,履行人道主义职责,默默无闻地为村民解除病痛,抢救了无数的生命。同时还积极参与各项公共卫生及预防保健任务。乡村医生曾改变了当年农村缺医少药,甚至无医无药的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新生事物。 拿老一辈乡村医生来说,在上世纪60年代农村卫生环境极其恶劣的状态下,响应党中央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通过卫生部门培训担任赤脚医生,种,采中草药、办合作医疗、身背保健箱走村窜户、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儿童建卡造册、预防接种、实行计划免疫、保护孕产妇和儿童健康,有利于计划生育在农村的顺利进行。如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丝虫病、疟疾等就是依靠乡村医生共同配合一起消灭和控制的。可以说,闽北卫生事业取得可喜的成就,其中就有乡医的一份功劳。
疫情报告、监控和防治各类流行病、暴发病、常见病诊治、送医送药上门,方便农民群众,几十年来默默无闻地工作,起到了一些大小医院和各级防疫部门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农村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成绩。
非典流行时,乡村医生和全国医务人员一道奋战在监测第一线,与回乡人员零距离接触,详细登记,测量体温,为保一方平安昼夜工作,不叫苦不叫累,也未要求任何报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无私贡献。
禽流感期间,各级领导下达紧急动员令,我们更是义无返顾,毫不迟疑,赤膊上阵,投入这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天两次为疫区人员测体温,体温登记表写的密密麻麻,经过一个月的日夜奋战,禽流感战胜了,而我们有谁理喻呢?如今我们仍然监控着随时可突发的传染病预防保健工作。
乡村医生除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外,没有其他诊疗设备,中西各成一体,医生护士为一人,病人要求价廉速效,行医使药困难重重,真苦了我们的头脑,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了,乡村医生积极向群众宣传参保,但是农民最近的医疗单位,最能节省患者医疗费用的村卫生室却不能报销医疗业务,就连小额报销所用的登记表、报销条和处方都得自己掏钱买。乡村医生每年要交校验费,罚款,管理费,药监检查,消杀费,物价,培训费用等等,少则一千多,多则一年几千元,早些年还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收费,现在随着合法的、不合法的药店、药房的普及,钱越来越难赚,村卫生室进入窘境。
赤脚医生和民办教师是上世纪农村中的“双胞胎”兄弟,都是农村青年经过村委会推荐,有关部门审批参加了各自的工作,民办教师每个大队2——3名,赤脚医生各有一名,教书育人为百年大计,防病治疗为百年人生,对人类和社会问题同等重要,但是后来国家政策是民办转公办,拿可观的国家工资及退休金,可我们乡村医生在国家经济综合国力日夜增长的今天,我们仍然赤着脚。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仍然守卫在农村三级卫生网的最底层,以人为本,服务于农民兄弟,永远是我们的宗旨。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许多风华正茂的乡医如今即将步入老年的行列,后顾之忧也随之迫在眉睫,根据《乡医从医管理条例》规定,男60岁,女55岁的乡医将不予执业注册,停止其医疗行为。因此,老年乡医面临着失业和老无所养的尴尬境地。相比之下,与这些乡医同时代为国效力的“民办教师”却幸运的多,他们已全部转为国家正式干部,解除了后顾之忧,过着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 “赤脚医生”与民办教师一样,都是我国在一定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若干年前的农村合作医疗站、“赤脚医生”和现今的村卫生所、乡村医生是国家认可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是我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的最基层。
中国的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是一块有里程碑意义的闪亮称谓。在那个年代“赤脚医生”曾编入小学的教科书,被一代人当儿歌传唱。在农村,“赤脚医生”与民办教师一样,都是村民眼里的“最可爱的人”。确实,如果没有民办教师,很多农村孩子将失学成为文盲;如果没有“赤脚医生”,他们的基本医疗将得不到保障。当年政府把“赤脚医生”和民办教师当“同胞兄弟”,对他们的待遇是相提并论的。“赤脚医生”虽不是共和国的功臣,但深信在四十年代工作中,为提高中国农民的健
为了小孩的健康,爸爸妈妈最好还是去问问医生
Whatever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
任何值得做的事就值得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