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及成因

2025-01-04 08:13:5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华北地区自然灾害主要类型有:地震、洪涝、干旱、寒潮、沙尘暴等。发生灾害的原因有很多,自然方面有:
(1)华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灾害。
(2)华北地域位于黄河、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黄淮海平原与黄土高原地域,春季东北风盛行,干燥少雨,蒸发旺盛,农作物易发生旱灾。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造成干旱、洪涝灾害频发。黄河下游地区为地上悬河,河道曲折、含沙量大,在雨季的时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3)来自于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在冬半年长驱南下,入侵华北地区,使华北地区发生寒潮。
(4)干旱使得土地沙尘物质松散,再有东北风动力驱使,因此华北地区冬春季节易发生沙尘暴。
中国位于东亚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环球自然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处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华北地区是中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国经济损失的比重大。
华北地区位于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上,又位于环太平洋沿岸的自然灾害带上。华北地区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沿海地带地形平坦,西与黄土高原相邻,水土流失严重,由此导致了华北地区河道淤塞。西北邻内蒙古高原,来自于西部地区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强烈的季风环流控制,年内降水季节性分配不均。
人为方面的原因也有很大的影响:华北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以及气候等原因,使华北地区的自然灾害具有频率高、强度大、类型多、危害大等特点。这些灾害对华北地区生活、工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重大损失。

回答2:

华北地区自然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华北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地震、土地盐碱化和农作物病虫害等。 黄河流域洪涝灾害十分严重。黄河泥沙每年的堆积量十分惊人,河床平均每年以 1 厘 米多的速度淤积抬升,成为举世闻名的“悬河”。黄河是中国历史上水患最多的大河,解放前 2000 余年决口竟达 1500 余次,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拨巨款加强黄河的治理,所以 40 多 年未发生洪水决堤,但下游的“悬河”终究是一大隐患。此外,海河、淮河也在历史上多次发 生水患。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范围最广、 强度最大和灾情最重的干旱中心。 受旱灾面积占全国受旱 灾面积的 46.5%,因干旱造成的粮食损失,占全国干旱粮食损失的 32.1%。 此外,华北平原又是多地震地区。1679 年 9 月 2 日三河—平谷发生 8 级地震,1830 年 6 月 12 日邯郸南发生 7.5 级地震, 1937 年 8 月 1 日山东菏泽发生 7 级地震, 1966 年 3 月 22 日河北邢台发生 7.2 级地震, 1976 年 7 月 28 日河北唐山发生 7.8 级地震, 都是破坏性地震, 给华北平原的经济与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华北地区位于黄河、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黄淮海平原与黄土高原地区。这里是全国旱涝灾 害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季,该区增温快,风速大,蒸发强,降水少,又是 冬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6 月以后,雨季开始,旱情缓解或消除。 如雨季到来迟或降水量小,还可形成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这时,河川径流枯竭,工厂、 城市用水,农村生活用水都可能发生极大的困难。 华北地区靠近西北地区的沙源地, 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当从西北蒙古高原方向吹过来较强冷 空气时,华北地区出现浮尘扬沙天气。同时处于冬季风的通道上,容易引发寒潮、霜冻等灾 害天气。 该区本身城市密集、人口集中,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海 水倒灌, 引发土地盐碱化。 该区又有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因此一旦成灾, 后果十分严重。
华北地区的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形成原因是综合的、 系统的, 兼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显然, 环境演变敏感地带或孕灾环境的不稳定地带、 社会-—经济系统脆弱地区、 防抗救灾能力不 强的地区,易于成灾。

回答3:

风,沙,西伯利亚吹来的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