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济开放,对外交流。
198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得以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
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经济区,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
一般来说它的最西点定义在三水。 2009年1月8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规划范围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
“珠三角”概念1994年10月8日首次正式提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7个城市组成(不含香港澳门2个特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珠江三角洲。
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珠三角经济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珠江三角洲
在过去的20多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源。从比较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它们经济发展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其相同点有:
一是两个三角洲都走在了中国改革前列,各自确立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市场化道路。改革开放之初,两地充分发挥自己轻纺产品和机电产品优势,迅速占领并扩大了国内外市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和乡镇工业顺应改革大潮,很快实现了全面启动,千百年的商业文化厚积薄发,创造了"温州模式"等经济奇迹。珠江三角洲依靠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位置,发挥其信息优势和侨乡众多的人文优势,以较低的土地价格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外资的直接进入,尤其是吸引了港澳台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使"三资"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城乡迅速发展起来。80年代,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制作、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为主要贸易形式的外向经济企业遍及城乡。
二是不断提高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国外资金力度大。1985年-1999年,长江三角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0.07%,高出全国均值10.49个百分点,1979-1999年珠江三角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3.5%,高出全国均值12个百分点以上。国际贸易快速增长。2002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进出口贸易额为2069.7亿美元和1174.1亿美元,分别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3.3%和18.9%.在引进外资、扩大外贸的同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更重要的是引进了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科学管理方式,提升了人力素质,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不同之处在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属于"外向型",即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企业就把产品市场与国际接上了轨,广东外贸一直独领全国风骚,占全国外贸出口的1/3,2003年1到11月,进出口贸易更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而长江三角洲90年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资为主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以此来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力量还显不足。而上海因受计划经济体制限制,经济转型较为艰难,短期内,其经济增长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较为有限,这一时期,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略显滞缓。
两个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改革开放政策对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人力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源泉。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长江三角洲在高素质人力资源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社会经济基础较好,不但人口密集,而且人口素质相对较高,高科技人才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1000余所科研机构,150余所高等院校和30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科研基础雄厚,科技人才密度高,高级人才比重大。此外,还拥有大批熟练的高素质技术工人。这些都对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十分有利。90年代以来,在开发开放浦东的有力推动下,长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发展呈现出起点高、规模大、增长快的特点,这与其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有着直接关系。
3.城市协调合作是决定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4.粤港的经济互动加速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几个经济区域之间的相互竞争、三角洲内部各个城市的相互竞争也在加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如何加强相互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取长补短,建立良性的竞争模式、避免地方保护行为和重复建设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两个三角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地级市行政地位和经济实力相当的城市之间的畸形竞争。各个城市从追求自身发展目标出发,极易滋长地方的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从而使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渐离散,导致各个城市均以行政区域为界,相互封闭,各自发展建立"小而全"的经济体系。而按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往往是优先重点建设中心城市,进而带动周围地区发展。目前,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地位更加明显,而珠江三角洲也应该尽快确立广州、深圳的龙头地位,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整合区域内的各类基础设施、行政措施、资源,从而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三角洲整体的竞争能力。
目前,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土地面积不足全国的2%,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1/10,却创造了全国近30%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全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主导作用,它们是中国其它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教室",其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观念、经营思想和管理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其它地区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