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是现代化了,很多东西都赶潮流,能省则省,总往一些简单的方法走,但是我觉得有些事还是遵循老规矩的好,就像拜师,你是想学东西,有求于人,就得对人家表示尊重表示你的诚意.
是常见的就的给师傅倒茶,敬茶.(现在不兴跪拜)
要不就买些茶叶送上门也一样.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要有诚意才成,祝你成功
新社会了没有什么规矩可言、作为师徒之间就如同父子之间,所希望的就是徒弟能够争气和成才!如果有其它所想那么就没有真正的师徒之情了!
其实我拜师的时候是师父和师娘在上座,然后给师父师娘磕头,我之前给师父师娘敬的茶。希望对你有帮助
恪守拜师门规 继承传统武德
古语云:“始传者,生根也;后授者,枝叶也;晚学者,幼株也。根,父也;枝叶,傅也。父生代,傅无代也。父、傅有别,代承有序,乃武德之基,不可违也。”
自古以来,中华武术传统流派讲究一条以“生”字意义为核心的拜师门规,要求十分严格。
这条门规规定:始传者为父代辈,晚学者为子代辈。始传者,即师父;师父不分年龄大小,不问武技高低,只论将初学者带入该武术门派中,即“生”在该门中。弟子若想正式成为该武术门人,应向始传师父领取代辈拜师贴。
作为师父,要高风亮节,给弟子搭建结识名师高师、学习提高武技的平台。弟子可向同门、名师、高师请教,但绝不可为求名利而转拜他师;各武术门派名师、高师都应依学生品性、才能、辈分不同,相应传授其真功绝技,切不可见才夺爱、见财起意直接举办收徒仪式,否则,这种乱代之举破坏武德门规,会触犯武术大忌,不仅自毁声誉,还会累及所属武术门派秩序和隽誉。
恪守拜师门规,就是传统武术门派门人遍及世界各地却始终不乱代辈的关键原因所在。
中华传统武术爱好者切记:德为立人之本,学艺先立德。恪守拜师门规,继承传统武德。
武德
拜师,手工业、服务业和娱乐业等多种行当的职业民俗。新从业或学艺者通过仪式与授技授艺者结成师徒关系,谓之“拜师学艺”。
通常,拜师者要有引荐人和担保人,师徒双方签词相应的契约后举行拜师仪式,由新从业者行拜师礼,再由师傅引领拜行业祖师并一一介绍给师兄等。各行各业的拜师礼仪程序大同小异,但也各具行业特点,甚至有入行拜师的行规。
中国拜师习俗的形成主要受儒家传授学术的规制影响,最早可追溯至孔子收徒的做法并由其演化而来。至现代,中国的中医药、传统艺术等行当仍采取拜师从业、传授技能的方式。
收徒和拜师是为了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使学者确有所成。师徒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大都由各行业的行规及特定的契约加以规范、限定。如一般不准各门师傅争带投师学艺者,亦不准学生在从师学习过程中另投他师,以免造成前师费力而后师享其成的情况。有的行业规定,出徒一个才能再招一个,不得同时招收两徒。对学徒顶有许多规定。如典当业学徒名为“学生”,每日不仅要例行早挂当幌、晚摘当幌、倒便桶尿壶等杂务,还要学习典当行特定的《当字谱》和《当谱》,并不得随意外出和省亲,违规者要受相应惩罚。这种学徒规约制度在封建社会受法律保护。日本等国的有些传统行当也存在类似的拜师学艺习俗。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手工业、商业行会组织的规约中,也往往对收学徒、拜师授徒以及师徒义务等规定出相应的制度。
拜师礼仪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
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第三,师傅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