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自以为是且失败的人?最好有事例说明

2024-12-13 15:39: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秦国李信

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先后灭亡韩、赵、魏三国,并数次击败楚军。燕王喜逃亡被灭后,秦王政打算攻灭楚国,完成统一霸业。

秦王政知道李信十分勇猛果断,有一天便问李信说:“我打算攻取楚国,将军估算一下,需调用多少军士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

嬴政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嬴政就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李信的话是对的。”于是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军二十万向南进发攻打楚国。王翦因秦始皇不采纳他的意见,就推托有病,回到家乡频阳养老。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率军攻打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蒙恬率军攻打寝丘(今安徽临泉),大败楚军。李信接着乘胜攻克鄢郢,随即率领部队向西进军,要与蒙恬在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会师。

当时楚国将领项燕率领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跟踪追击李信军队,连续三天三夜不曾停息,结果大败李信的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名都尉,李信军大败而逃。

秦王政得知秦军兵败的消息,大为震怒,亲自前往频阳向王翦道歉,后悔自己没有采用王翦的计策,而任用李信使秦军蒙受耻辱,并请求王翦复出。

2、赵国赵括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的父亲赵奢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

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当时赵括的父亲赵奢已经去世,赵相蔺相如也身患重病,赵孝成王派廉颇带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

赵孝成王急于求胜,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国间谍说:“秦军最忌讳、最害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的将帅。”赵孝成王因此就让赵括当将军,以代替廉颇。

蔺相如说:“大王仅凭虚名而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死调弦柱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主将。

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秦国将领白起得到情报,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

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突围,四次突围均告失败,赵括在突围中被射死。主将阵亡,几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坑杀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

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之久,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3、秦武王嬴荡

秦武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君王,他从小便长得人高马大,力大无穷,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或许是因为他自己孔武有力的缘故,他对那些跟自己一样勇猛的人也很青睐,他对这些人都予以重用,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

在这些猛士中,就包括一个叫孟贲的人。据明朝文学家冯梦龙所写的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记载。这个叫孟贲的人勇不可当,书中形容他如果在水面上游行,那么他连水里的蛟龙都不怕;如果他在陆地上行走,那么就算是老虎和豺狼都要避他三分,他发怒的时候,声音可以震动整个天地。

当时秦军在大将甘茂的率领下攻克了韩国的重要城池宜阳,逼近了古都洛阳。秦武王带着任鄙、孟贲两人进入了洛阳,他们在太庙看到了周王室所铸造的九个大鼎。秦武王问孟贲是否能够举起大鼎。

孟贲当然不会拒绝武王的要求,只见他大喝一声,两手抓住鼎耳,大鼎就这样离开了地面将近有半尺。武王看到孟贲举起了大鼎,终究还是太过相信自己的力量。就连甘茂、白起的劝阻都不听,非得举鼎,于是迈开双腿,使出全身的力气,鼎也被举起了半尺。

这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秦武王在放下鼎的时候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右腿上,只听一声脆响,他的胫骨全断,立即昏了过去。武王随后便不治而亡,享年二十三岁。

4、蒋介石

重庆会议中,蒋公曾经对要不要扣留毛泽东反复的做心理斗争。最后还是决定放他一马,据他自己说:“我有400万军队,我想怎样就怎样!”。然后蒋公还在日记里得意的评价毛泽东:“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

结果呢,三年之内解放军席卷天下,蒋公的四百万军队瞬间土崩瓦解,自己转进台湾永远离开了大陆。

5、西楚霸王项羽

在项羽得知刘邦入了关中,立刻回师咸阳,更在函谷关外守候,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项伯竟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

刘邦立刻与项伯结成亲家,并且向项伯表明心迹,并许诺第二天早晨一定要亲自向项羽谢罪。项伯回到大营,将刘邦的一番心意转告项羽,并且劝项羽不要兴师动众,因为刘邦立有大功,“击之不祥”,不如善待之。

项羽自以为是一方霸主,被项伯三言两语说得就放弃了动手的准备,失去了消灭对手的良机。

刘邦于第二天清晨赶到鸿门,向项羽面谢:“我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没想到先入关,攻破秦军,与将军在这里相见。今有小人谄言,令将军与我有隙。”项羽听了这番话,犹豫不决,于是将曹无伤的话和盘托出,并且设宴招待刘邦。

在鸿门宴上。范增好几次用眼睛示意项羽攻击沛公,项羽却毫无反应,范增只好离席找到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优柔不决,你进去舞剑,寻找机会杀掉刘邦,不然,我们都会成为他的俘虏。”

项庄于是入席敬酒,并借口“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随即拔剑起舞。项伯心知项庄舞剑,其意在沛公,遂起身对舞,以自己的身体翼蔽沛公。

在营外担任警卫的壮士樊哙急闯进来,樊哙粗中有细,他分析了刘邦入定咸阳以待项羽的事实,接着他责备项羽听信小人之言,与沛公为敌,这样下去恐怕丧失天下人心,几句话说得项羽无言以对。

一会儿,刘邦以上厕所为由悄悄跑了,让张良留下和项羽周旋。老谋深算的范增对性格固执、自负的项羽也无能为力,最后连自己也成了项羽的殉葬品。

在楚汉相争的时代,势力弱小的刘邦最终胜利了,势力强大的项羽最终却失败了。项羽因过于自信、刚愎自用而错失良机,最后不得不自食苦果。

回答2:

1、袁术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有一条禁忌,虽然谁都觊觎皇帝这个称号,可谁也不敢公然犯规,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只有这个袁术,不听属下的劝告,非要登上皇位,染指一下,当了几天皇帝,谁知犯下致命的错误,结果失败得最惨。

2、马谡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于当时的蜀汉大军而言,从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来看,当务之急就是守好街亭。那么问题来了,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到底应该派谁去守呢?正在诸葛亮沉思之时,马谡向前一步说道:“学生愿往!”

“幼常(马谡字幼常),你虽深知韬略,但无作战经验,而街亭那我军要地,你可知其重要性!”马谡自信地说:“学生在老师身旁耳提面命,聆听教诲已有数年之久,街亭之战略地位怎会不知,还请老师放心,愿领军立状!”

于是号称“蜀中才子”的马谡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实践,在此之前没有他已经完成了大量的理论训练,再没有接受任何一次模拟训练之时,就被委以重任。马谡来到街亭,看了一下地形之后,果断放弃诸葛亮的安营布阵方式,没有在道路旁安营扎寨,而是跑到山上去了。

副将王平问:“为何不按诸葛丞相的计划执行?”“丞相千算万算,也算不出这里有着如此大好的地形,如若魏军一来,我军居高临下,便可大获全胜!”副将王平又问:“可是水源在山脚,如若敌军切断水源,我军岂不是不攻自破吗?”

“倘若如此,那我军便可置之死地而后生,以一当十!”随后又是一堆军事理论!司马懿的探得马谡的安营扎寨图,大喜过望,激动得眼泪都快流了下来。他也不客气,带着兵马就把马谡围在山上,切断水源,放火烧山。

马谡及其所率军队,面对着饥渴和熊熊烈火,已经是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没,街亭失守!结果蜀军就只能撤回汉中,害得诸葛亮不得不含着泪斩了马谡。

3、袁绍

官渡作战,袁绍十万大军而曹操2万余人,二者手下都有大量猛将谋臣。可惜,曹操从善如流,自己谋臣的好建议基本上都采纳了;而袁绍则刚愎自用,手下谋士的一些好建议都没有采纳。结果导致乌巢粮草被烧而兵败。自此曹操称雄北方。 打的袁绍原本七十万大军,还剩不到百骑。

4、项羽

公元前202年冬,项羽兵败垓下。最后自刎于乌江,死时仅30岁。他临终前曾这样悲怆地呼喊:“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项羽到死的时候,竟然还认为天要亡他,真是可悲可怜!项羽高傲,疑心,自以为是……赶范增,关钟离昧,犯下种种错误,焉能不败?

5、关羽

关羽的一生,可谓辉煌。正是其性格的狂傲,听不进劝,最终导致败走麦城,失去了蜀汉赖以恢复汉室的根基荆州,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6、杨修

三国的杨修,自以为是,每次都能预知曹操的心思,尤其利用这一点参与曹丕与曹植的继承人之争,威胁曹操的权力,必死无疑。

7、祢衡

击鼓骂曹的祢衡,暂且不论其才华,其狂傲不羁桀骜不驯也是无人出其右,脾气不懂得收敛,攻击性太强,曹操被骂烦了,就把他推给荆州刘表;刘表烦了,就把他推给部将黄祖;最后黄祖也烦了,把他咔嚓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回答3:

袁世凯,他自认为能当上总统管理中国结果败了,项羽,他俘获了秦兵40万精英结果他不善加利用全部活埋,蒋介石,他自以为由美国支持能当上总统结果被共产党打败了!

回答4:

前秦皇帝苻坚!自王猛死后,苻坚就变了,变得自以为是!留用慕容垂,姚苌等心怀不轨之人,随意征招各族士兵,战前准备不足导致淝水之战惨败!

回答5:

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