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的潜规则是什么

2024-11-27 03:57:0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结算价高于促销价
  消费者谭先生曾遇到这样的事情,他在超市内看到的一个写字板促销价格明明是18.9元,可是在结账时发现它的价格为25.6元。
  王先生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大规模购物,而一次购物经历让他对超市结算产生了疑问。他在某超市一共买了27件商品,总金额227.9元,回家后,细心的王太太发现,所有商品加起来一共只有198.2元,比购物小票少了29.7元,经仔细检查后她发现,购买的酸奶和赠品(两袋)被重复收费。王先生第二天找到超市工作人员,经过交涉后,超市把多收的钱退还给他。王先生很疑惑:“大超市电脑也会出现计算错误问题?”
  有关人士表示,超市在做促销与价格调整时,一般都会在收银系统中进行一些调整,但有时会因为收银员操作不当、标签不规范或是系统没有及时调整到位等原因,造成顾客看到的价格与结算价不一致,从而使顾客不能享受伍睁“促销价”。顾客在结账时应该多咨询,避免类似事情发生。
  针对超市结算时多扫码、多收费现象,有关人士表示,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收银员不认真、不细心。顾客应该在每一次购物后保留好小票,回去后细心查看,发现问题后及时与超市交涉,青年人和刷卡族更应注意这方面的情况。
  腔渗岁潜规则二
  临近保质期大打“促销牌”
  记者在一家超市的冷柜前看到,很多顾客在挑选奶制品。同样是售价15.6元、规格1000g的某品牌原味酸牛奶,却有不同的“待遇”。一部分酸奶的瓶子上捆绑着两小盒红枣味酸奶,有的则没有任何赠品。
  记者仔细观察瓶身,原来他们生产日期不同。捆绑赠品的酸奶还有几天就要过期了。但并不是所有顾客都注意到这个细节,很多人拿起商品,没有多看就离开了。
  记者走访多家大型超市看到,多数超市都没有设置专门的“临近保质期商品专区”,也没有对临近保质期的产品添加醒目提示。据超市销售人员介绍,并非所有促销都代表商品快到期,但快到保质期的商品,几喊或乎都会搞促销。
  潜规则三
  早进的货 靠前码放
  记者日前在购物时发现,临近保质期或外包装盒有问题的商品被放在货架靠前的位置,顾客伸手就能拿到,而同品牌同品种保质期较长的商品,则放在相对靠后的位置。
  据有关人士透露,这种把临近保质期商品放在货架前的做法,被行业内人士称之为“先进先出”,这种做法被广泛应用于快消品流通行业。货物在进货时就会根据生产日期和批次分开储存,先进货的商品先销售,晚进货的商品会押后销售。他说,业内人士对此并不避讳,他们认为,“先进先出”是一件很正常、很科学的办法。

回答2:

偷东西?缺斤短两?还是以次充好?

回答3:

八九不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