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篷船》中体现的周作人人生经历的启示

如何体会周作人散文的‘平和冲淡’的特色
2024-11-29 13:09:0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周作人】 (1885~1967)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影响日益缩小。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伪职。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

周作人出任伪职成为汉奸是一个历史事实。

最近读了抗战前周作人的文集《谈虎集》。这个周作人与日后成为汉奸的周作人怎么也不象是同一个人。几年前,有报道说李葆华等同志出面为周作人当汉奸的历史事件辩护,认为当时周作人出任伪职是根据北平中共地下组织的意见而非本人甘当汉奸,但旋即又被有关方面否定。但从中原因,我以为并非空穴来风。读抗战前周作人的文集《谈虎集》后,我有以下观点,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周作人与李葆华的父亲李大钊烈士(中共主要创世人之一)关系密切,在李大钊烈士牺牲后确实关心与帮助过李葆华等人,并在抗战时设法把李葆华等人送到延安。

第二,周作人的思想左倾。当然他不是共产主义者,但也是一个充满无政府主义思想,或者倾向社会主义的人。在李大钊烈士牺牲后,当时的北洋军阀的报纸曾经极尽污蔑之能事,而周作人却对李大钊非常崇敬,撰写文章为李大钊辩护,矛头直指北洋军阀。(见《谈虎集》)

第三,周作人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北伐后,国民党清党时,周作人是当时反对国民党屠杀爱国青年的少有的几个著名学者。在这点上,他比蔡元培、胡适要强得多。当然比吴稚辉这类积极鼓动清党的反动文人不知强多少倍。而其兄鲁迅也不及他。虽然当时他在北平,甚至还是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他能著文抨击。(同见《谈虎集》)

第四,周作人虽然娶日本女子为妻,但在抗战前是非常反日的。当时北平的日本办的汉文《顺天时报》一直是周作人的抨击对象,认定它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一张机关报。(同见《谈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