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山旧名横山;山上七个高墩,为春秋战国遗迹,俗称七炮墩、七子墩,相传山顶七墩是古人埋葬七个儿子处,故名七子山;南临太湖,若箕踞之势,又名踞湖山;山有七条支脉和芳桂、飞泉、修竹、丹霞、白云五山坞,亦名七支山和五坞山;吴越时建荐福寺,故又名荐福山。
遗迹
九龙坞为吴越广陵王钱元璙及其子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墓所在地。吴越时,在七子山顶月光滩建广福禅寺,后改名为乾元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修,60年代后期被毁,2001年后修复。苏州西部低山丘陵上共有石室上千座,其中以七子山上的为最大。
扩展资料
七子山位于苏州市西南郊,得名于山上七个高墩。山体呈北东走向,主峰海拔294.8米。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大致呈北东走向,长约6.5公里,最宽处约4.5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
山之北,自西往东依次是姑苏山、花园山、岷山(今称万禄山)、九龙坞、福寿山、梅湾、上方山、茶磨山,九龙坞南山上有乾元寺;山之南,自西往东依次是宝华山、薛家湾、东山、王家山、陆墓山、五坞、吴山、桃花坞。
七子山在苏州城西南7公里处,海拔294.6米。它因山顶上有七个土墩石室而俗称七子山。
七子山风光(23张)七子山一山多名,据隋书《十道志》说它四面皆横,故名横山;《吴郡志》说它滨临太湖,若箕踞之势,又名踞湖山;《姑苏志》说因吴越王钱镠葬于此,并建荐福寺其址,又称荐福山;此山有五个大坞,又呼五坞山,宋朝皇祜五年,即公元1053年,节度推官马云和高士仇道,给七子山的五个山坞,分别命名为芳桂坞、飞泉坞、修竹坞、丹霞坞、白云坞。七子山上的土墩石室都作平顶圆锥形,水平高度5米左右,底径20米左右,顶径8米左右。墩用石块和石条堆砌而成。石壁成“八”字形,上面有压顶石,内部空间可容纳十多人。因此,有人说它是春秋末期吴国防御越国攻击所筑的烽燧墩,供驻兵瞭望,每当发现有敌兵来犯,即在墩上举火烧烟,一墩相应一墩,以告戍守之兵及时御敌。因墩内曾出土过印纹硬陶和釉陶盂等实物,因此又有人说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也有人说它是镇风水的压胜。总之迄今为止,它仍是一个谜,有待考古学家进一步探讨论证。
我听到的版本是:有个男人经常独自出远门去赚钱,很久才回一次家。期间妻子陆陆续续为他生下6个儿子。有一年他回到家,发现家里多了1个小儿子,男人本来就疑神疑鬼,再听到一些长舌妇的风言风语,就认定了那是妻子跟大儿子乱伦生出来的孽种,甚至怀疑之前那几个也不是自己的种,一气之下把7个儿子全都杀了。妻子痛骂了嚼舌根的长舌妇们后,也自杀了。男人后悔了,把7个儿子葬在一起,那个地方就成了七子山。
七子山在苏州城西南 7 公里处 , 海拔 294.6 米 。它因山顶上有七个土墩石室而俗称七子山。七子山一山多名,据隋书《十道志》说它四面皆横,故名横山;《吴郡志》说它滨临太湖,若箕踞之势,又名踞湖山;《姑苏志》说因吴越王钱镠葬于此,并建荐福寺其址,又称荐福山;此山有五个大坞,又呼五坞山,宋朝皇祜 五年,即公元 1053 年,节度推官马云和高士仇道,给七子山的五个山坞,分别命名为芳桂坞、飞泉坞、修竹坞、丹霞坞、白云坞。
有人说它是春秋末期吴国防御越国攻击所筑的烽燧墩,供驻兵瞭望,每当发现有敌兵来犯,即在墩上举火烧烟,一墩相应一墩,以告戍守之兵及时御敌。因墩内曾出土过印纹硬陶和釉陶盂等实物,因此又有人说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也有人说它是镇风水的压胜。总之迄今为止,它仍是一个谜,有待考古学家进一步探讨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