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资料所有制”都可以用决定这个词。前者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角度讲的。后者指的是生产关系内部: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后者的影响的表述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答政治题一般不要区分“基础”和“前提”,但这两者是有区别的。这类定位词尽量要按书上的原话,尤其是选择题。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在现阶段,我国仍奉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所以在明面上不能拔掉“按劳分配”这个社会主义的标签;
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逐步建立起“按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在这个制度下,资本收益制度已成为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
4、为了避免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理论上的冲突,因此党发明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提法;
5、事实上,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靠出卖自个的体力、脑力和智力赚钱,而资本所有者(包括外资、国资、民营资本也就是私人资本)靠投资和市场收益赚钱。也就是说,体力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在给资本家打工,这是今天中国社会通行的基本准则;
6、是资本收益占主体还是按劳分配占主体?要看是听党的话还是独立思考。
楼主看来是在认真思考马克思主义的经济问题(或者说教材的内容)。
ok,
我们国家的分配制度,最终的理想是——所谓共产主义的“在物质资料极其丰富情况下,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因为达不到这个所谓“物质资料极其丰富”,篡改成“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然后,改革开放后,这个理论也行不通,改为现在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而现实呢?真是是实行这种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吗?这种分配制度真的行得通吗?我的理解是改革开放以后,其实真正现实是,市场经济,在竞争的条件下,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分配。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楼主可以看看这个简单易懂的批判: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51418/
如果再有意深入可以看看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对于,书本的东西,不能全信,会扭曲人性,用来应付考试即可。教材或者老师是会把人教傻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消费资料的分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在分配上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一种政治制度;
二、我认为政治决定经济,而不是书上的观点;
三、所谓按劳分配,只是一个书本的东西,实际上不是。我的观点按劳分配是一种不现实和理论上也是错误的分配方法,因为劳动的质量不可测量或计量。劳动也不是唯一的一种分配要素,否则土地没有价格。
四、所以,按书本上的东西套用实际的东西是行不通的。应试的话,你只好看书上的,也不硬理解,否则,你的思想会被扭曲,被人家笑话。
抛开书本从现实看,按劳分配为主是人类文明实践得出的唯一高效公平分配方式。
多种分配方式补充是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遵循的原则,来保障社会福利性。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几乎无关,资本主义,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都是类似的分配制度。搞计划经济分配的苏联古巴经济都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