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都喜欢戴银饰
侗族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侗族好客习惯侗族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月也”村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社交活动农闲斗牛集体娱乐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青年男女社交和谈情说爱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习俗
宗教信仰与节日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个村寨都“萨岁庙”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
侗族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民族之间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苦酒和腌制多年酸鱼、酸肉及酸菜款待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主人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生诞婚丧之日都要不同规模宴客活动
在广西三江地区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后十天内选二个单数日子如:五、七、九(有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双日)祝贺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有吃周岁酒)
侗族风俗习惯:
“月也”,是这一村 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三月三日或二月二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侗族婚礼禁忌:1)忌同姓结婚。2)五行相克不婚(尤不喜水克火)。3)属相相冲不婚(有羊怕鼠、蛇怕虎、龙怕虎、马怕牛、金鸡见犬泪交流之说)。4)忌正月、三月、五月嫁娶、定亲。5)忌寅年婚嫁。6)忌接亲时碰见孕妇、丧事。7)新嫁娘忌在半路说话。8)新娘进新郎家门时忌碰见新郎家人,全家要回避,否则不睦。9)陪嫁的箱子、水桶、盆忌空去,一定要用它物或米充实。10)已嫁之女,回娘家时忌开禾仓、拿炊具。[3]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侗族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林业以产杉木著称。侗族有自已的语言,多通汉语。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有自已的民间戏曲——侗戏。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习俗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
在广西三江地区的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后十天内,选其中二个单数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双日),进行祝贺。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有的吃周岁酒)。
食俗
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或酥黄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加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
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如:酸黄瓜、酸罗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
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做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节庆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
新婚节: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节”,常有数十对青年男女在这一天成亲,类似今天的“集体婚礼”。贵州剑河县小广、化敖等地还保留此风俗。
架桥节:相传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桥发子发孙,架桥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把这一天定为架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