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面的文章很不好找,你看看这个能有点用不:
物流的成本是难以掌握的,我们需要把物流合理化、标准化,用指标把物流量化,才能真正反映物流的效率好坏,帮助企业乃至整个国家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在设计物流指标之前,需要指出的是物流具有创造价值的转移,因为物流实质同样是凝结了无判别的人类劳动,创造了商品时间或空间的价值,就其特征来说,物流范畴应包括部分加工的价值。设计的物流目标,主要参照会计科目与物流各环节计算。
要衡量物流活动的价值,就是要看它所包含的时间与空间效果,实际上,就是商品在经过物流活动前后的价值之差。在扣除物流成本就是物流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
物流价值比率,是衡量国民经济中物流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它是物流创造的价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其比值越高,说明物流业发展程度越高。
物流成本,是包括储存、运输、包装、信息等各环节费用之和。
物流成本比率,这个指标越小,说明物流活动整体效益越高,它对提高物流活动整体重要的物流效益指明物流效益越好,反之亦然。由于物流活动是一个系统化过程的活动,各分类指标彼此联系,密不可分。
二、 物流评价指标的构建
1、 物流评价指标具有评价标准和控制标准的双重功能在制定评价指标中,必须具备下面2个必要条件:
(1) 可查性。任何指标都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可以比较的,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一定的方法观察得到。
(2) 可比性。每一条指标都应该是确定的可以比较的,可以在不同的方案间、不同的范围内、不同的时间点(或等长的时间间隔)上进行比较。
2、 物流服务状况的评价可以建立的指标体系
1) 廉价性:指运费的便宜程度。运费与物流成本密切相关。
(1) 人员薪金:包括工资、津贴、资金等;(2)营运消耗:包括燃油、润料、材料消耗、物流设备折旧与维修等;(3)物流企业外付费用:如港口、养路费、保险费等;(4)事故损失、管理费开支及其他临时性物流支出;(5)基建投资与技术改造折旧。
2) 准时性:运载工具从起点出发时刻和抵达目的地时刻的准确程度。
三、 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
物流质量评价体系是指根据物流服务的最终目标确定的,用来衡量物流质量的主要的主要指标,即“目标质量”的具体构成内容。一般说来,物流服务目标两个系列。围绕这些指标,各工作环节和各工程中又可以制定一系列“分目标”的质量指标,从而形成一个质量指标体系。从物流服务的最终目标看,总体目标质量指标(数据的获得主要是从内容顾客)有:
1、 服务水平指标
指满足用户次数或缺货次数与总服务次数的比率(%),用准时装运率表示。准时装运率是指装载的货物按要求的、指定的或协议的发运日期离开指定地点的百分率。
2、 满足程度指标
指满足要求数量与总服务数量的比率(%),用拣选准确率、存货准确率、品类完成率表示。
3、 交货水平指标
指按期交货次数与总交货次数的比率(%),用准时交货率表示。
显然,对于内部顾客而言,服务的质量的评估可比较客观。上述的总体目标质量指标主要是从内部顾客角度来设计的。
外部顾客情况比较复杂,发现顾客的评价服务质量时主要从可感知性、可靠性、反应性等方面来考虑。
找物流不要,找勒邦物流开始说的价格给拖的时候是两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