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制导导弹由三部分组成:导引头,战斗部、尾翼。激光制导导弹并不能发射激光,主要是接受激光。激光和导弹也不是安装在一块的,它的发射要两架飞机:一架叫激光照射机,一架是导弹携带机。激光照射机常在9万米高空作业,它完全避开了地面火炮(导弹)的射程;激光照射机在对地面欲打击目标进行照射后,激光制导导弹的引导头立即接收到了回射的激光,经过滤光片由聚焦透镜聚焦到探测仪上,形成误差信号;误差信号再经计算机变成控制信号,再传送到另一飞机的执行系统最终操纵导弹飞向打击目标。
激光寻的制导的基本原理是当弹外或弹上的激光束照射在目标上,弹上的激光寻的器(导引头)利用目标漫反射(即向各个方向散射)的激光,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和对导弹的控制,使导弹飞向目标。
激光制导导弹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激光照射器:它发射激光束照射目标,为导弹提供制导信息。
2. 目标反射:当导弹接近目标时,目标会反射激光束。
3. 激光接收装置:导弹上的激光接收装置接收反射的激光束,并计算出导弹相对于目标的偏差。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偏差信息调整导弹的飞行轨迹,使其沿着反射的激光束前进,直到命中目标。
总的来说,激光制导导弹利用激光技术获取目标信息,通过偏差计算和控制系统实现精确制导。
激光制导通常有“视线式”和“寻的式”。“视线式”的典型代表是激光驾束制导,“寻的式”的典型代表是激光半主动式寻的制导,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激光制导方式。
激光驾束制导简言之就是激光制导系统瞄准目标并连续发射激光,位于弹尾的激光接收器接收激光,控制弹体像“骑”着激光一样沿光束中心飞行。激光束指向哪儿,弹体就飞到哪儿,紧紧“咬”住目标不放,直到命中。但激光驾束制导必须在通视条件下才能实现,因而适合在短程作战使用,射程一般在3公里以内。
与激光驾束制导不同,激光半主动式寻的制导的激光接收器安装在弹体前端,而且由于发射器和激光目标指示器可以分离架设,从而可以实现较远的射程。美制“海尔法”激光制导导弹就是半主动激光寻的导弹的典型代表,主要用于攻击坦克、各种战车、雷达等地面军事目标。通常,一二发“铜斑蛇”即可摧毁一辆坦克,其作用量相当于300枚常规炮弹;而“宝石路”则特别适用于攻击坚固的目标和地下深处的设施,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它曾被用来攻击地下30米深处具有坚固掩体的高级指挥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