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创造。它反映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规则段律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正确地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却是非常不容易的。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俄国革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严重地阻碍着中兄衫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毛泽东等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开创出来的。走这条道路,也不可避免地遇到来自教条主义者的重重阻力。
扩展资料:
农村包围城市提出历史原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完全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必须把工作重心首先放在乡村,不仅是由于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应当成为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而且是由于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由此也就决定了必须在反革命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建立根据地,以积蓄、锻炼和发展革命力量,经过长期的斗争,逐步地羡盯腔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当然,着重于农村根据地的工作,不是说可以放弃城市工作。相反,如果没有充分的城市工作,也达不到革命胜利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军网-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提出的具体背景:
1930年9月中旬,攻竖橡打长沙失利,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毛泽东率前委机关30人、警卫连130人,从长沙白田铺出发,傍晚到达株洲。毛泽东、古柏驻扎在港口街一竹器店、朱德、彭德怀驻扎在恒和药号和志新昌余橡旁布店。
毛泽东等当晚在中正街(现解放街)“协丰长“绸布店召开了总前委扩大会议,做出“撤回江西、进攻吉安”的正确决策,扭转了中国革命又一次严重危机。此为共产党第一次确立放弃攻打城市,优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方针。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富有蓬勃的革命朝气,但是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对于如何进行革命并没有清晰的认识。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回顾了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他说:“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的。
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如漏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相信,没有那回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个阶段才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经过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逐步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并在这条道路成功指引下,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提出的具体背景如下:
在井冈山等农村根据地建立、发展的同时,党领导的上百次以夺取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相继失败,党在城市的工作始终处于困难境地。
但是,这一时期,党领导的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农村游击战争却已广泛发展起来。
到1930年上半年,全国红军已发展到十几个军,约7万人,在十几个省的100多个县境内建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
从1929年到1930年,处在农村武装斗争第一线的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总结各根据地的斗争经验,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
扩展资料:
红色记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
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同时或稍后。
各地党组织也把在武装起义和农村游击战争中发展起来的革命武装逐步发展成为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及其他许多红军部队。
先后建立了湘鄂西、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左右江、川陕、陕甘、琼崖、海陆丰、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
当时在党中央主持军事工作和组织运乎工作的周恩来等同志,也克服了敌人封锁等重重困旁颂悉难,把各地红军的经验。
特别是把毛泽东、朱德等创建湘赣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通报给各地党组织,对许多地方的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起到了指导和启发作用樱基。
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它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革命正是循着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
1927年农村包围城市是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
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议会可以利用,共产党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政权,只有进行武装斗争。
2、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不仅人数广大,而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革命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地弱小。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力量不可能马上同敌人进行决战,一下子取得胜利,而应同敌人作长期的持久的斗争,逐步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准备将来同敌人进行决战,这就需要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阵地。
工农武装割据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而它在中国发生,当有其独特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受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的遗留。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大革命的影响还遗留在这些地区的广大群众中,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准备了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的形势是在向前发展的。所以,红色区域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4、已建立了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认为,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中心支柱和根本保证。
5、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说,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犯错误,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要紧的条件。
以上五个条件,前三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最重要;后两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了这个主观条件,就可以充分发挥客观条件的作用,把可能性最后变为现实。
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是中国经济政治发不平衡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体表现为:
1、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多种革命运动,但主要是工农运动。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发展程度的不平衡。
2、革命发展城乡的不平衡。党成立后,一直重视城市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乡村农民运动则在1925年才开始起步,故大革命失败以前,就全国范围看,是乡村斗争落后于城市斗争。
3、革命发展地区的不平衡。体现在:南、北方革命运动发展不平衡;在革命发展的南方各地,也存在发展的不平衡;在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苏区内也存在不平衡性。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3、农村包围城烂行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4、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扩展资料:
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缺历闭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理论体系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1、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伏裂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
2、成功地解决了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发展、扩建,革命力量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3、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解放了的广大翻身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踊跃参军、支前。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4、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
那么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是什么呢?
1、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即中国的城市不能完全统治农村,广大的人力物力在农村。
2、农村可以离开城市而相对独立存在。
3、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4、统治集团的不统一和矛盾冲突,为农村革命提供机遇。
5、已经有了新的政党和革命的军队和人民,有了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
6、总之,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形成过程
1、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
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2、1930年9月中旬,攻打长沙失利,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毛泽东率前委机关30人、警卫连130人,从长沙白田铺出发,傍晚到达株洲。毛泽东、古柏驻扎在港口街一竹器店、朱德、彭德怀驻扎在恒和药号和志新昌布店。
毛泽东等当晚在中正街(现解放街)“协丰长“绸布店召开了总前委扩大会议,做出“撤回江西、进攻吉安”的正确决策,扭转了中国革命又一次严重危机。此为共产党第一次确立放弃攻打城市,优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方针。
3、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
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特点和主要形式,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和“先难后易”的“保龄球”战略相反,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市场拓展战略。即首先蚕食较易占领的周边市场,积蓄力量,并对重点市场形成包围之势,同时也对中心城市形成一种无形的影响。等到时机成熟时,一举夺取中心市场。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首先就选择进攻最难占领的中心市场,欲速则不达,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企业这时还不如首先选择较易攻占的周边市场,一方面积蓄自己的力量和营销经验,另一方面对中心市场给予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实践中,“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实施常常伴随着“时空间断法”的运用。企业在包围占领周边市场同时,会对中心市场进行一定的广告宣传,但是却没有产品的跟进,有意造成市场空缺,让销售和宣传有一段时空间断,令消费者由出奇到寻觅。
由寻觅到渴望,形成消费势能的递增蓄积,犹如大坝之于江水,人为地制造水位落差,最后形成万马奔腾之势。为一举占领中心市场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包围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包围城市”拓展战略
在井冈山等农村根据地建立、发展的同时,党领导的上百次以夺取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相继失败,党在城市的工作始终处于困难境地。
但是,这一时期,党领导的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农村游击战争却已广泛发展起来。
到1930年上半年,全国红军已发展到十几个军,约7万人,在十几个省的100多个县境内建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
从1929年到1930年,处在农村武装斗争第一线的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总结各根据地的斗争经验,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
扩展资料
形成过程:
1、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耐圆作了深刻论述,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2、1930年9月中旬,攻打长沙失利,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毛泽东率前委机关30人、警卫连130人,从长沙白田铺出发,傍晚到达株洲。毛泽渣薯东、古柏驻扎在港口街一竹器店、朱德、如亩者彭德怀驻扎在恒和药号和志新昌布店。
毛泽东等当晚在中正街(现解放街)“协丰长“绸布店召开了总前委扩大会议,做出“撤回江西、进攻吉安”的正确决策,扭转了中国革命又一次严重危机。此为共产党第一次确立放弃攻打城市,优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方针。
3、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特点和主要形式,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包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