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想的名人有哪些?他们的理想是什么?

详细说一说个别名人的理想,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
2024-12-17 14:34:3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安徒生理想:我想写诗剧,而且在皇家剧院演戏

从前有一个穷孩子,父亲是鞋匠。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为了生活不得不带着他另嫁。有一天,他有机会去晋见王子,他满怀希望,在王子面前唱诗歌。朗诵剧本。表演完毕后,王子问他想要求什么赏赐?这个穷孩子大胆地提出要求:我想写诗剧,而且在皇家剧院演戏。

”王子把这个长着小丑般大鼻子的苯拙男孩从头到脚看了一遍,然后对他说:“能够背诵剧本,并不表示能够写剧本,那是两码事,我劝你还是去学一门有用的手艺吧。”  但是,他回家以后,打破了自己的的储钱罐,向母亲和从不关心自己的继父道别,离家去追寻自己的理想。这时候,他才14岁,但他相信,只要自己愿意努力,安徒生这个名字一定会流传千古。

他到了哥本哈根,挨家挨户地按门铃,几乎按遍了所有达官贵人的门铃,却没有人赏识他,他衣衫褴褛地落魄街头,却仍不减他心中的热情。

终于在1835年,他发表的童话故事吸引了儿童的目光,开启了属于安徒生的新页,他的童话故事被译成多种文字,除了《圣经》之处,没有任何一本书比得上。这时,距离他离开家已经16年了。

二、爱因斯坦的理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

上个世纪初,一位少年梦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但又怕讲出真话会伤害少年的自尊心。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支,简直破绽百出,不忍卒听。一曲终了,老琴师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

少年说:“我想成功,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琴师又问道:“你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在我看来,快乐本身就是成功。”

少年听了琴师的话,深受触动,他终于明白过来,快乐是世间成本最低、风险也最低的成功,却能给人真实的受用。倘若舍此而别求,就很可能会陷入失望、怅惘和郁闷的沼泽。

少年心头的那团狂热之火从此冷静下来,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于帕格尼尼的梦想。这位少年是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一生仍然喜欢小提琴,拉得十分蹩脚,却能自得其乐。

三、焦耳的理想:科学家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四、林清玄的理想:成为作家

有个农村的男孩,从小跟父亲在田间干活。一次在田头休息的时候,他望着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遐想。

父亲问他在想什么?他回答说,他想将来不种田,也不上班,坐在家里,就有人把大把的钱汇来(他的根据是见老师写文章投稿刊登后有稿费寄来,也想自己写稿),父亲自然不信。这个男孩从书上知道埃及有个神秘的金字塔,说自己长大一定要去看看。

父亲听了直摇头,说他别白日做梦了,那是不可能的。然而出乎父亲的预料,这个男孩为了圆梦,努力学习,大学毕业后写得一手好文章,很快成名,稿费汇款单真的像雪片般飞来。有了钱,去埃及看金字塔的愿望也实现了。

这时他想起当年和父亲的对话,站在金字塔前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呀,如今我的梦想成真了!”此人就是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的林清玄。

五、施瓦辛格:追求第一

1947年,一个出生在战后奥地利普通家庭的男孩,却在日记里立志长大后要做美国总统。但如何能实现这样宏伟的抱负呢?年纪轻轻的他,拥有了伟大的目标,经过思索,拟定了一系列的连锁目标:

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雄厚的财力后盾的支持→要获得财团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财团→要融入财团就最好娶一位豪门千金→要娶一位豪门千金必须成为名人→成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电影明星→做电影明星前得练好身体练出阳刚之气。

按照这样的思路,他开始步步为营。某日,当他看到着名的体操运动主席库尔后,他相信练健美是强身健体的好点子,因而萌生了练健美的兴趣。他开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练习健美,他渴望成为世界上最结实的壮汉。三年后,借着发达的肌肉,一身似雕塑的体魄,他开始成为健美先生。

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囊括了欧洲、世界、全球、奥林匹克的健美先生。在22岁时,他踏入了美国好莱坞。在好莱坞,他花费了十年,利用在体育方面的成就,而一心去表现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

终于,他在演艺界,声名鹊起。当他的电影事业如日中天时,女友的家庭在他们相恋九年后,也终于接纳了这位“黑脸庄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总统的侄女。

婚姻生活恩爱地过去了十几个春秋。他与太太生育了四个孩子,建立了一个“五好”的典型家庭。2003年,年逾五十七岁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坛,转为从政,成功地竞选成为美国加州州长。

他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他对目标执着,时刻不忘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追求第一的精神,拥有自己的生意头脑;他的经历让人们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施瓦辛格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榜样!

扩展资料

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雨 果

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牙。——莫格利希

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伏尔泰

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约翰逊

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纪伯伦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雪 莱

对于年轻人来说,未来是一个仙境。——塞 拉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加 缪

我们的理想,不管怎么样,都属于未来。——奇雷特

回答2:

一、司马迁立志写史书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

二、张海迪立志翻译

张海迪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她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

三、贝多芬立志音乐家

贝多芬,他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四、杰克·伦敦立志作家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灭吴

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王。

扩展资料:

勾践历史评价:

一、墨子:“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二、司马迁:①“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彊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

②“越祖少康,至于允常。其子始霸,与吴争彊。槜李之役,阖闾见伤。会稽之耻,勾践欲当。种诱以利,蠡悉其良。折节下士,致胆思尝。卒复雠寇,遂殄大邦。”

三、王朗:“勾践欲广其御儿之疆,馘夫差於姑苏,故亦约其身以及家,俭其家以施国,用能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国,定霸华夏。

公元前494年,吴越夫椒之战中,勾践一败涂地,被困在会稽山。打了败仗的勾践听取了臣下文种、范蠡的意见,答应卑辞向吴国求和,等待时机以再图大业。文种通过吴臣伯嚭说服吴王接受了越国的求和,勾践夫妇入吴为奴,在阖闾墓旁的石室里喂养马匹。

他们小心地侍候着吴王,百依百顺,忍饥挨冻,毫无怨言。整整三年,吴王终于相信他们已臣服了,决定放他们回国。回到越国后,勾践迁都会稽,重修政制,用最快的速度复兴国家。他尊贤礼士,敬老恤贫,以百姓为念。为了牢记亡国之痛、石室之辱,不让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意志,他撤下锦绣被,铺上柴草祷,餐钦时先尝一口悬在床头的苦胆,给后人留下了卧薪尝胆的成语。

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发展生产,增殖人口,减缓刑罚,轻徭薄赋,博取了军民的爱戴之心。他令国中男女入山采葛,赶织黄丝细布献给吴王,表示自己的忠顺,用来麻痹对方。这一招十分有效,吴王增加了越国的封地,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

勾践君臣同心努力,发愤图强,国势蒸蒸日上,吴国却一天天走向衰败。经过了近十年的耐心等待,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吴王发兵北征之机,发动了复仇战争,越国大获全胜。但考感到吴国实力犹存,勾践答应了伯嚭的求和之请。

公元前475年,越军攻打姑苏城,围了二年以后,最终攻下了这座城,夫差逃至姑苏山。历史惊人地重演了,这一次品尝胜利滋味的是越王勾践。他没有接受吴国的投降,夫差自杀,越国吞并了吴国。勾践成为春秋末年政坛上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

他率领得胜之师,北渡淮河,在徐州会合齐、晋等诸侯,派人向周天子送去贡礼,他的霸业达到极盛。这时离战国开始已经不远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勾践

回答3:

【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瑞。安徽凤阳人。元末参加郭子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取集庆路(今南京),改为应天府,自称吴国公。为平定天下,他注意选用才将,搜罗谋士,秦从龙、刘基、朱升、宋濂、章溢、叶琛等儒士、学者尽入他的帐下。他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以集庆路为根据地,为统一全国积蓄力量。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初,朱元璋在旧王府内接受群臣跪拜,登上吴王位。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派徐达、常遇春率兵北伐,攻克元大都(今北京)。次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明",建元洪武。八月,下诏设南北两京,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今开封)为北京。自1366年起,他下令建造皇宫和扩建应天府城作为都城,至1386年完工。都城周长33.676公里,为世界现存第一大城。都城外又筑有外郭,长60公里。他重视兴修水利,开通胭脂河。为造就人才,洪武十四年(1381)在鸡笼山下建国子监,到永乐二十年(1422)已有学生9972人,供读书和住宿的"号房"1000多间,供外国留学生用的"王子书房"和"光哲堂"100多间。将元末建于鸡笼山上的观象台扩建成国家天文台--钦天台。他制定了各项制度,维护封建秩序,诸如严刑律以整肃吏治,造鱼鳞册以防豪猾兼并。又下令承认农民开垦的荒地归农民所有,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和其它经济作物,发展手工业,振兴经济,为明王朝近300的基业奠定了基础。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与马皇后合葬于明孝陵。

【谢安】 谢安,(320~385)东晋丞相、政治家。字安石。河南太康人。年轻时曾隐居会稽东山,以山水文籍自娱,无出仕之意,然却胸怀韬略,留心时政,人喻之为诸葛孔明。"安石不出,如苍生何!"都希望他出来主持政局。简文帝时,国运每况愈下,已过不惑之年的谢安慨然叹曰:"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为晚",于是由会稽赴建康接任丞相。他性格沉静,临危不乱,温雅有儒将风度,常与大书法家王羲之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谢安历任侍中、尚书仆射、中护军、骠骑将军、司徒等职。在建康20多年的宰辅生涯中,做了两件名垂青史的大事:一是巧妙地阻止了桓温的篡位活动,避免了内战的爆发;二是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他用诱敌移动之计,以8万北府精兵,一举击溃苻坚90万大军,使前秦之兵一蹶不振,保住了东晋政权,奠定了南朝300多年安定局面的基础。谢安执政期间,对建康宫城作过大规模整修,以原成贤街四牌楼为中心,建成了有大小殿堂3500间的"建康宫",成为1600年前金陵地区最大的建筑群。在建康南郊东山建有豪华别墅。"东山秋月"在清代为金陵的四十八景之一。病逝后葬于建康梅岗。

【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时南朝科学家。字文远。祖籍河北涞水县,生于建康(南京)。其先祖、父亲先后在东晋时期的朝廷做官。在宋、齐两朝,祖冲之曾任地方小吏。他在前人刘徽创造的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基础上,运用开密法,推算出圆周率数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数值。近千年后,到1427年,才被中亚数学家阿尔.卡西更精确的推算所替代。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祖冲之完成了大明历。"大明历"中首次运用岁差测定每一回归年的天数,结果跟现代科学测定的只相差50秒。祖冲之还有许多发明创造,如齐永明六年(488)在覆舟山下的"乐游苑"中装置的水碓磨,用机械开动的千里船,改造的古代指南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和中国长城科技工业园有祖冲之塑像。

回答4: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回答5:

梦想和理想这两个词在很多时候是被视为等同的,但在每个人的心里这两个词的分量却绝不等同。在人的心理天平上,“理想”较多的是代表既定的并且会努力实现的目标,且在潜意识里这种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力所能及的;而“梦想”更多的是代表一些偶尔会想想、但决不会去做的事情,且认为这样的事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可望而不可及。随着年龄的变更,这种倾斜在我看来变得越来越明显。梦想和理想这两个词在很多时候是被视为等同的,但在每个人的心里这两个词的分量却绝不等同。在人的心理天平上,“理想”较多的是代表既定的并且会努力实现的目标,且在潜意识里这种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力所能及的;而“梦想”更多的是代表一些偶尔会想想、但决不会去做的事情,且认为这样的事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可望而不可及。随着年龄的变更,这种倾斜在我看来变得越来越明显。梦想和理想这两个词在很多时候是被视为等同的,但在每个人的心里这两个词的分量却绝不等同。在人的心理天平上,“理想”较多的是代表既定的并且会努力实现的目标,且在潜意识里这种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力所能及的;而“梦想”更多的是代表一些偶尔会想想、但决不会去做的事情,且认为这样的事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可望而不可及。随着年龄的变更,这种倾斜在我看来变得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