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金融资产有关的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额的所得税影响
交易性金融资产 期末公允价值 初始成本 公允价值上升,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公允价值下降,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期末摊余成本 与账面价值相等 无递延所得税
(国债投资、未减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期末公允价值 初始成本 公允价值上升,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未减值) 公允价值下降,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对应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所得税影响
bbs.xuekuaiji.com
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导致存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由此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费用。
三、长期股权投资
若没有出售长期股权投资的计划,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四、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涉及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同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和净残值的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
若固定资产会计折旧额大于税法折旧额,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若固定资产会计折旧额小于税法折旧额,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2、因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五、投资性房地产
1、采用成本模式后续计量(同固定资产的处理)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算计税基础不要忘了应该为初始成本-税法计提折旧)
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大于非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公允价值上升,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公允价值下降,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六、或有事项
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形成的预计负债
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经营合同违约确认的预计负债
因债务担保确认的预计负债 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七、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未行权前)
计税基础为0,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八、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前多确认的事项,要冲减已确认事项;未确认的,要补充确认)
九、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前多确认的事项,要冲减已确认事项;未确认的,要补充确认)
十、合并财务报表
1、因抵消未实现的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的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或未分配利润--年初)
2、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非同一控制合并下,将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调整到公允价值
以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为例
借:固定资产--原价
贷:资本公积--年初
借:资本公积--年初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十一、其他
递延所得税若涉及转回税率与当初确认税率不一致,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为:
990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396为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500为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20为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3%为当初确认递延所得税税率,25%为转回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990 / 33% + 500)* 25% -990= -115
递延所得税资产= (396 / 33% +120)*25% -396 = -66
1楼洋洋洒洒写了粘贴了一大堆,可能不太好理解。我总结归纳一下
其实递延所得税的对应项目只有4种:商誉、资本公积、所得税、留存收益
其实对应除所得税项目以外的另外3种情况,都不能计入所得税费用。
所有情况无法一一说全,举几个例子
比如企业合并形成的正商誉,合并报销时对应的是商誉,就不能计入所得税费用科目。
被投资企业的某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比如股票投资)上升,使得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增加,这种情况要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也不能对应所得税。
最后一项是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什么的,这主要是针对以前年度追溯调整时涉及的,也不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