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形态千姿百态,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根据它的成因、形态等方面的差别可以将地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地貌类型有不同的等级,最常用、也是最高一级的基本地貌类型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5个。还有按照形成某一种地貌的主要营力来划分的地貌类型,如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侵蚀和堆积类型中又可进一步分为河流的、湖泊的、海洋的、冰川的、风成的、喀斯特的等次一级的类型。 基本地貌类型 类型 特征 分布 成因 山地 海拔都在500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全世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占陆地总面积的28%地壳构造运动,水平方向的挤压、垂直方向的隆起、火山的喷发都可以造就成山 高原 一侧或数侧为陡坡、顶面相对平坦宽广、海拔较高 除去南极大陆的冰盖高原以外,大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一个面积较大的地区,地壳比较均匀地抬升,当抬升的速度超过外营力的侵蚀和剥蚀速度时,地表就隆起成为高原 丘陵 表面起伏,但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 中国的丘陵面积有100万平方千米,约为全国总面积的1/10 平原 近于平坦或地势起伏平缓的开阔陆地,绝大多数海拔低于200米,地面起伏的相对高度小于50米 全世界的平原面积约1872万平方千米,占陆地总面积的12.5%地表接受侵蚀和剥蚀碎屑物质,填平原有地表起伏,称堆积平原。可再分为冲积平原、洪积平原、湖积平原、海积平原、冰水平原等多种类型;侵蚀剥蚀作用将地面逐渐夷平而形成的称侵蚀平原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的平地 地壳沉降形成构造盆地,风的侵蚀作用形成风蚀盆地,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溶蚀盆地;深居内陆称内陆盆地,与海洋有河流相通称外流盆地 按照主要外营力划分的地貌类型类型 成因 主要类型 流水地貌 由地表水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形成 流域地貌、斜坡地貌、沟谷地貌、河谷地貌、河床地貌、河漫滩地貌、冲积平原地貌、三角洲地貌、以及峡谷地貌和瀑布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侵蚀而产生 地表喀斯特(石芽、石林、封闭洼地、盲谷、干谷和喀斯特盆地、槽谷,漏斗和落水洞、竖井以及塌陷生成的天生桥与“天坑”),地下喀斯特(溶洞、钟乳石、暗河) 黄土地貌 黄土分布地区形成、发育的地貌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坪,以及形态各异的黄土柱、黄土塔、黄土桥、黄土陷穴 丹霞地貌 红色砂岩、砾岩经侵蚀和溶蚀形成 中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很广,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四川等省区最多 风沙地貌 经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 风蚀地貌(风蚀残丘、雅丹地貌、风城、风蚀谷、风蚀洼地、石蘑菇等)和风积地貌(沙丘、沙垄、沙山等) 海岸地貌 波浪、潮汐、海流,河流、冰川,以及地壳构造运动、海面变化、生物作用形成 海岸堆积地貌(三角洲、海滩、潮滩、沙坝、沙嘴、潟湖和各种海岸沙丘等)和海岸侵蚀地貌(海蚀洞、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平台以及海蚀阶地) 海底地貌 内营力作用 大陆边缘、洋盆和洋中脊 火山地貌 地球内部岩浆喷发形成 火山可分为盾形火山、穹形火山、锥形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