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 写一篇”我知道的李商隐”

2024-12-16 06:23:3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李商隐,唐代最杰出的四大诗人之一。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曾做过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在唐宣宗即位后,因为党派关系,一直被压抑,最后因怀才不遇,罢官而去,不久便病故 。

李商隐,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有分歧的诗人。他的诗作有政治诗、咏史诗、友情诗、自伤身世诗等,而人们最熟悉的则是他的爱情诗,这些复杂的内容,几乎都和他的身世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

唐朝最杰出的四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在我看来,他们大致可分为两派:杜甫、白居易为现实派,而李白、李商隐则为浪漫派。杜甫、白居易的诗中写出了现实生活的困难,也写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们敢于面对现实,懂得苦中作乐,不拘于眼前的苦难,相信希望,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李白与李商隐,他们虽然看到了现实的生活,却不肯面对生活的现实。他们在诗中虽然写出了生活,却都用华丽的词句掩饰着。李商隐写诗用词华美至极,意境凄迷浪漫至极。在他的诗中,虽然写的是生活,但人们看到的却不是生活,而是他诗中的那些华美凄迷。在李商隐的诗中,往往是避实就虚,现实中的艰难困苦的生活都被他用华美的语言、凄迷浪漫的意境给掩饰了起来。然而,在那种衣食无着的年代,谁还有闲致管你浪漫不浪漫呢。所以在我看来,李商隐是一个逃避现实的人。他的多愁善感和复杂的意念,在诗里透过一种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这种象征手法建立在丰富而美妙的想象的基础上。因而,他笔下的意象,有时如七宝流苏那样缤纷异彩,有时像流云走月那样活泼空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他的写作手法,着实令我佩服不已。而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具有独特的风格,清词丽句,镶嵌典故,包含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有重大贡献。

李商隐,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一位耐人寻味的诗人。

回答2:

我眼中的李商隐

花明两暗绕天愁,
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
不知身世自悠悠。
——《夕阳楼》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蹊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从祖父起迁居郑州萦阳.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卒于唐玄宗大中十二年即公元858年,终年46岁.他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宪,穆,敬,文,武,宣宗六朝,主要活动时期大约在文,武,宣三朝,这一时期唐王朝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异常的尖锐激烈,李商隐的人生之舟就在这动荡迷乱的时代风浪中起伏沉沦.

  翻看有关李商隐的生平资料,我在想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是趋炎附势之徒吗?绝对不是。因为在他的很多诗作中对于封建君王的荒淫靡烂现象都毫不讳饰的加以批判和揭露。是忘恩负义之徒吗?绝对不是。商隐对提携他的令狐楚父子始终怀有感激之心,虽然很难说这种提携对他是幸还是不幸。是滥情风月之人吗?绝对不是。商隐在没有娶王茂元之女为妻之前,与柳枝姑娘,与女冠的恋情中,始终将女性放在与男子同样的地位上,自然的相悦相引,自由的结识交谈。在结婚之后写了许多的爱情诗送给他的妻子,尤其是在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商隐无比悲痛,写了大量的悼亡诗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商隐对待感情是认真的,执著的。他在那个时代所表现的追求个性解放,渴望心灵自由的精神光芒照耀着后世的人们。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看李商隐的一生,我们就会对这个人物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

  商隐本是唐王室同宗,他的祖先和唐高祖李渊的祖先都是汉李广的十六世孙凉武昭王李高的后裔,但他的先世并没有被编入属籍,得到唐王朝的承认,自然也享受不到和王室同宗一样的待遇,在商隐九岁那年,父亲去世,作为长子,他小小年纪便义无反顾的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既为人抄书,又贩卖舂米,打短工干零活,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磨练出诗人坚强的性格,坚韧的毅力,激发起他发奋读书追求理想的决心。少年的商隐拜隐居在乡间的一位堂叔父为师,这位”处士叔”耿介的品格,广博的学识对商隐一生影响颇大。

  商隐在十六岁以后就开始应举,走的是唐代士人都走的”温卷”的道路,他得到了当时的朝廷元老和骈文名家令狐楚的赏识,这位老人对商隐扶植奖掖,使商隐对他终生感怀不尽。然而初次应试,商隐落第了,这对出生寒门的青年商隐来说是沉重的一击,但他毕竟又是血气方刚的少年,他依然满怀信心。这时候他遇见了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崔戎,被招聘为幕僚,可惜岁月是那样无情,赴任不到几个月,崔戎便病故了。终于在开成二年(公元837)年,靠令狐陶的关系,商隐考中了进士。

  几近十年,商隐才中举。从中举到入仕还有遥远的距离,而在长安求仕的十年中,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中成为可悲的牺牲品。商隐原来投身的令狐父子是牛党,中举之后商隐得到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赏识,并娶王之女为妻,而王茂元却是李党的中坚人物,当时两党斗争正激烈,商隐的这种行为必然受到牛党的攻击,后来宣宗即位又重用牛党官员,商隐自然又受排挤,十年京师应举十年京师求仕,商隐以整整二十年的青春年华苦苦奋斗,最终还是未能在京都找到栖身之地,从此又开始了他远赴南国天涯漂泊的幕府生涯。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冬天,另一位赏识商隐的卢弘去世,接踵而来,他的妻子王氏也病逝,接连的沉重打击,将诗人置于死地,从此他陷入了真正的绝望,开始沉浸于佛教,大中十年(公元858年),商隐病逝享年仅46岁。

诗人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也是奋争的一生,污浊的社会毁灭了诗人的理想,但是污浊的社会也孕育了诗人伟大的诗篇,给了诗人不朽的生命,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的话,商隐的性格特质便是"纯情"。对政治的纯情、对理想的纯情、对人生的纯情、对人间的纯情,纯情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无关。

回答3:

从古到今,中国出现过不少的著名文人。诗是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精髓。

李白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告诫人们遇到困难时,应鼓起勇气去勇敢面对,并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隐含了诗人“逢秋作客”.“万里作客”.“独自作客”.“多病作客”等八大悲情。

赵翼却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己觉不新鲜。”是呀!因为江山代有才人出。

在李、杜之后又出现了李商隐――一个家知喻哓的诗人.他的诗虽不及李白诗的飘逸,也不及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但是李商隐对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却是别人所无法比的。

像《锦瑟》一诗.以“锦瑟”二字兴起,首联写出了对青春年华的怀念;颔联借用了“庄周梦蝶”和“杜宇化鹃”的典故.说的是迷惆之情一他曾留恋的梦境;到了颈联.诗人想要表达的情就更让人扑朔迷离了。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最后尾联是身处其境时己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就更如水中月和镜中花了。这只是我个人对这首诗的理解。但这首诗的主旨却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清朝一品大学士纪晓岚评说:“以思华年领起,以此情二字总成,盖始有所欢,中有所阻.故追忆之而作。”

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戈》《圣女间》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折开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李商隐的诗有着:美丽的辞采,哀婉的情调,朦胧瑰丽、含蓄蕴藉的语言.虽然他的一生运与愿违,且常遭人排挤.但是他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这就是我对李商隐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