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
引证
一、先秦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译文:汤里有菜可使用梜)。
二、西汉书法家史游《急救篇》中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译文:筷子,又名梜,是夹食物的)。
三、明人陆容所著《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译文:民间的习俗忌讳,各地都有,而吴中为严重。如行船忌讳‘住’,意思是‘翻’,所以以‘箸’为‘快儿)
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筷子乃竹木所制,久而久之,后人就把“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
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
世界上最长的筷子是以百年以上的老红松木为原料,历时一年制作完成,其长度为6.295米,方头宽11厘米,圆头直径7.5厘米,重达53.7千克,现保存在沈阳的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筷子
筷子在古代叫箸。
“筷子”取代“箸”的最后一幕是其的英语翻译。筷子曾经令初来中国的西洋人大为惊叹,万历年间的传教士利玛窦对明末频繁举行的宴会上繁琐而慎重的礼仪、精致而铺张的饮食及其器具倍感新奇,尤其使其感到震撼的是中国人吃东西竟然不用刀叉。
这位与徐光启一道将数学术语引入汉语的学者却忘记了将“箸”或“筷子”的称呼介绍给他的欧洲同胞。直到两百多年后,流行于上海租界的“洋泾浜英语”始将“筷子”译作chopstick,意为“很快的棍子”。虽然翻译者未必了解当初改“箸”为“筷”的出典,却也歪打正着,不能说什么错误了。
扩展资料:
送筷子的寓意
送新人寓意着祝福别惹珠联璧合,快生贵子;送恋人寓意着成双成对,永不分离;送朋友寓意着平等友爱,和睦相处;送师长寓意着耿直正直桃李回报;送老人寓意着快乐永久,福寿无疆;送孩子寓意着筷长筷长也就是谐音快长快长。
送老外寓意这国际友谊的源远流长;送商友寓意这双木成林,希望可以合作长久;送爱人寓意着双宿双飞,同甘共苦; 送乔迁的人寓意着快快发家,祝福别人乔迁快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筷子
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
引证
一、先秦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译文:汤里有菜可使用梜)。
二、西汉书法家史游《急救篇》中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译文:筷子,又名梜,是夹食物的)。
三、明人陆容所著《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译文:民间的习俗忌讳,各地都有,而吴中为严重。如行船忌讳‘住’,意思是‘翻’,所以以‘箸’为‘快儿)
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筷子乃竹木所制,久而久之,后人就把“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筷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最长的筷子是以百年以上的老红松木为原料,历时一年制作完成,其长度为6.295米,方头宽11厘米,圆头直径7.5厘米,重达53.7千克,现保存在沈阳的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
扩展资料
使用筷子的礼节:
1、夹起食物之后,不应该放回盘碟。
2、不能用筷子对着人或用餐时拿筷子指手画脚。
3、不能将筷子插入一碗米或饭。这是祖先奉献物安置方法,有不祥的征兆,参见脚尾饭。
4、不与他人的筷子相争。
5、赴宴的时候,不应提前于主人动筷子(汤匙亦然)。
6、在有些国家,会等客人(或者在座最年长者)动作才开始吃饭。
7、在用餐过程中,已经举起筷子,但不知道该吃哪道菜,这时不可将筷子在各碟菜中来回移动或在空中游弋,在菜盘上来回的转而却又不夹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筷子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箸。"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
历史记载,大概3100多年以前,我们就已经有了象牙筷子,《史记》记载:“纣始为象箸而箕子怖”,殷纣王是殷代末期,纣王因为他很奢侈,他把大象打死以后 ,把象牙锯下来做筷子,以显示他的豪华的气概,这是我们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双象牙筷子,这算起来,已经有3100年,就是公元前1100 多年,已经有了象牙筷子。但作为历史来说,他并不是中国的第一双筷子,而仅仅是第一双象牙筷子。
根据研究,我国筷子的历史还要前推1000年。我们最早的筷子是竹木筷,而不是象牙筷。我们的老祖先为了方便捞煮熟了的事物,就在原始森林里取下树枝,在陶锅里而捞菜,在捞来捞去的过程中,逐步逐步产生了筷子的雏形。这个最原始的筷子应该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并不象我们现在这么有规则。等到了"纣始而象箸而萁于怖"时候,筷子已经形成了,粗细长短都相同了,这样说来,我们中国有筷子的最早的雏形一直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
远古的时侯,筷子多是就地取材的树或木棍、天然的动物骨角,原始社会末期是修削后的木筷或竹筷。夏商出现牙筷、玉筷。春秋战国,庄重古朴的铜筷铁筷,汉魏六朝,光亮秀丽的漆筷、精致名贵的银筷和金筷出现。近来,质料各异的筷子名目繁多,有象牙筷、犀角筷、乌木镶金筷和各种玉筷。
在我国的唐代,银制的筷子是最出名的,因为金筷被皇家所垄断,别人不能再用,但是银筷却可以,一般大户人家都用银筷。自唐代产生了银筷之后,到现如今银筷仍然很流行,有流传说,银筷子能够验毒,那有毒的东西用银筷子插进去以后,原来的银白色发黑。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此外,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