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是白凤菜,是从台湾引进的。
白凤菜作为蔬策栽培的白凤菜抗逆懂、病虫害少,是一种理想的无公害特色蔬柴.、作为蔬菜食用时,因为其有密实的短茸毛,为保证口感佳,在炒食时需适当加放食用油。白风菜可清炒、凉拌,或与肉丝一起炒食来增加美味。
中国台湾(台北、基隆、淡水、宜兰、新竹、台中、台东及花莲等)特产。白凤菜对生长土壤要求不严,但喜日照条件良好且高温环境,其生长适温一般在20-30℃。
扩展资料:
白凤菜基部渐狭或急狭成长叶柄,叶柄基部有1对耳状假托叶,上部 或中部以上常有1—2个小齿,边缘有波状小尖齿,侧脉3—4对,弧状弯,主脉和细脉干时不明显,两面被贴生短毛;上部叶小,无柄,长圆形,羽状浅裂或披针形而具小齿,基部有假托叶,最上部叶极退化;
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20毫米。头状花序2—5,通常3个在上端排成疏伞房状,直径15—18毫米;花序梗细,长5--7厘米,被短柔毛,有1—3个苞片。总苞筒状,基部蛇螺形,长11毫米,宽12—15毫米,基部有数个线形小苞片;
总苞片1层,12—14枚,披针形,宽1—1.5毫米,顶端尖或渐尖,边缘干膜质,背面被疏短毛;小花伸出总苞,花冠黄色,长14—15毫米,管部细,长10—11毫米,上部扩大,裂片卵状披针形;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顶端有披针形附器,被乳头状微毛。
瘦果圆柱形,长4--4.5毫米,两端的截形具10条肋,被微毛。冠毛多数,白色,绢毛状,长约10毫米。花果期5—7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凤菜
片仔癀草的学名叫白凤菜。
白凤菜特产于南热带部分地区(台北、基隆、淡水、宜兰、新竹、台中、台东及花莲等),常野生于乡问农禽附近、农田道路两侧以及低山阴湿处,也常作为药草或稀有特色蔬菜零星栽植于田边地角,或栽于房屋周边或阳台等地。
白凤菜作为蔬策可清炒、凉拌,或与肉丝一起炒食来增加美味。白风菜还具有解热、解毒、消炎、利尿、降血压等特殊功效,对肝炎、肝硬化、肺炎、肺癌、感冒发烧、肾炎、肠炎、水肿、便秘及高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扩展资料
白凤菜栽培技术
1、整地
要选择排水比较好、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pH约为6的微酸性土壤移栽。移栽之前要施洒足够腐熟的有机肥。施肥后要深翻土地,使肥料与土充分混合,做宽2米、长6米的平畦,在畦上每隔40厘米开一8厘米的沟。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8-25℃,一年四季都可以对白凤菜进行定植。
2、移栽
移栽时要注意保持幼苗处在直立状态,把周围的土填满栽培沟,要高出幼苗基质坨的1厘米,用力稍微压实就可以。然后用定根水浇透,7天左右就能够成活。7天中根据土壤湿润情况浇1次水,利于幼苗尽快扎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凤菜
学名叫白凤菜。从台湾引进的,国内很多人称之为神仙草。漳州花博会里的展馆就有好多,你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