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是靠接受投资人委托、代为买卖证券,并收取一定手续费来获得利润的。除了证券经纪公司的权限外,还可以自行买卖证券的证券机构,它们资金雄厚,可直接进入交易所为自己买卖股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证券公司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
(一)证券经纪;
(二)证券投资咨询;
(三)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
(四)证券承销与保荐;
(五)证券自营;
(六)证券资产管理;
(七)其他证券业务。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三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范公司与客户之间、不同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证券公司必须将其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承销业务、证券自营业务和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分开办理,不得混合操作。
第一百三十七条 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必须以自己的名义进行,不得假借他人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进行。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必须使用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证券公司不得将其自营账户借给他人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证券公司
交易佣金
资产管理业务:就是客户购买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产品,由证券公司运作这些钱。证券公司可以从中收取基本的申购费和赎回费,如果业绩达到合同中载明的水平,可以相应提取业绩报酬。
IB业务,就是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介绍客户的业务,期货公司会相应的给予证券公司返佣。
投行业务,就是承销与保荐,比如指导某家公司完成IPO啊,或者是增发啊,借壳上市啊,诸如此类,这些业务上市公司都要向券商支付相应的报酬。
自营业务,就是证券公司用自己的合法资金来炒股啊,买债券啊,什么的,产生的利润也是证券公司的收入。
还有融资融券业务,简单说就是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或者股票,然后客户加一定利息归还。这些利息也是证券公司的收入。
再就是财务顾问业务,这个主要针对公司的。
可以看看如下网上摘录就会清楚啦:第一,经纪业务。
经纪业务一直是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从总量上看,由于近5年内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量表现为一个先增后减的走势,相应的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收入也体现为先增后减。我们利用股票、基金的总成交金额对佣金收入进行了测算,得出了平均每个营业部月佣金收入的大致数据,营业部的月佣金收入在2000年达到最高点,平均每个营业部每月佣金收入为70.35万元,2002年为最低点,为25.18万元。而根据业内人士的测算,每个营业部的年运行费用大约为300-500万元,平均每月为25-42万元,也就是说,到了2002年,国内平均每个营业部的佣金收入还不够支付费用,营业部出现整体亏损。
从经纪业务收入的重要性看,在1996———1999年的4年中,国内券商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呈下降态势,但仍占据业务核心地位。2000年由于二级市场表现异常火爆,券商手续费收入所占比重有所提高。2001年虽然二级市场开始下跌,经纪收入的总规模也下降了,但由于其他收入下降的更快,经纪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反而上升了。具体情况可参见表5。
一直以来,国内券商实行的都是3.5‰的佣金标准,券商坐收丰厚佣金。在固定佣金制下,证券公司对经纪业务的成本没有控制,只是一味的扩大经营规模,增加业务网点。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浮动佣金制,使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迅速进入了一个高度竞争的时期,这一时期经纪业务的竞争核心是价格,竞争的重心则是成本控制。国内券商一直谋求的经纪业务转型一直未有明显的成效,目前难以带来利润,更是难以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
第二,投行业务。
广义上的投资银行业务所包括的内容是很广泛的,但从国际证券公司的实践来看,主要可以分为证券发行、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而在我国又以证券发行占绝对主导地位。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就证券发行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而言,中信证券和宏源证券的比重均有所上升,中信证券2002年证券发行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甚至达到了创纪录的25.06%。表6统计了我国证券市场筹资情况及测算的总发行收入。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证券市场的筹资情况同二级市场的走势也有着高度的正相关性,2000年的募集资金总量规模最大,2001年随着二级市场的下跌募集资金总量有所下降,2002年的募集资金总量还不到2000年的一半。这也印证了中国的证券发行收入同二级市场的正相关性。按照我们的测算,2002年中国证券公司的发行收入达到了15.39亿,以60家具有承销资格的证券公司计算,平均每家券商的发行收入只有2565万元,规模确实太小。而且,传统的证券承销与发行业务目前受制于新股发行速度和通道制,将来还将受制于保荐人制。
目前实施的通道制基本上还是一种带有计划经济分配色彩的政策,通道的分配完全由管理层掌控,通道的调整也由管理层进行。通道制的实施改变了证券公司发行业务的竞争格局,使得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通道的竞争,券商承销方案再好,没有通道也是白费。通道实际上形成了券商承销业务的瓶颈。针对通道制存在的种种问题,中国证监会正酝酿在年内推出保荐人制度。保荐人制度将进一步加大证券公司对发行上市的连带责任,增加证券公司发行业务的风险。
第三,自营业务收入。
自营业务收入是证券公司传统业务收入之一,一直是证券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尤其是在二级市场走势向好的时期,自营收入更是占了总收入很大的比例。
由表2、表3我们可以看出,自营收入比重随着二级市场走势疲软而有所下降,而在二级市场走势良好的2000年,中信证券自营业务收入达到了1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48.44%,接近一半。对于宏源证券这样的小券商来说,自营收入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使在市场开始下跌的2001年,自营收入占宏源证券总收入的比重也达到了47.26%。与大券商相比,中小券商更注重自营收入,因为在自营上大家的竞争是平等的。
从中信证券和宏源证券的自营业务情况看,中信证券的自营规模从1999年以来逐年递增,虽然增幅不大,但是其与净资产的比例却频繁波动,但一直保持在80%以下。而宏源证券1999年的自营规模却超过了警戒线。在1999———2002年中,中信证券最高一年的年收益率达到了56.23%,最低的只有0.64%,同二级市场走势高度相关。
第四,资产管理。
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务起步于1996年。在当时,由于没有明文规定,各证券公司都处于探索阶段,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方式:固定回报型、保底分成型及全权委托型。
表9和表10反映的是中信证券和宏源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情况,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从2001年中开始市场持续下跌,但是中信证券和宏源证券的受托资产仍然实现了增值,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其他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从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我们不难看到延长委托期限或无法收回委托资金的消息,这无疑是委托资产受到了损失,而且损失还不小,致使证券公司无法如期履行合约。
1975年美国废除股票交易固定佣金制度,各券商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管理业务作为以收费为基础的业务创新,使得券商得以摆脱传统的以交易为基础的经纪业务的限制,成为券商收入的重要来源。2002年中国证券业也进入了浮动佣金时代,资产管理业务会像美国一样创造辉煌吗?我们拭目以待。
第五,基金公司投资收益。
九十年代初,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一批投资基金。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批基金运作并不规范。1997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揭开了中国投资基金业规范发展的序幕。从1998年3月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截至2002年底,中国共有21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开业,管理着71只基金共1219亿元的资产。
基金管理公司的成立让证券公司多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而基金管理公司稳定的管理费收入所带来的稳定的利润也为证券公司度过行业性危机提供了一点点帮助。虽然这部分利润的规模还很小,但是对于一些亏损的证券公司来说,这也是雪中送炭啊。例如中信证券在1999年发起设立长盛基金管理公司,出资2000万元,占其注册资本25%。2001年,长盛基金管理公司实现净利润5320.77万元,中信证券可实现投资收益1330.2万元。2002年,实现净利润3578万元,中信证券可实现投资收益715.6万元。
第六,息差收入。
长期以来,息差收入在营业部的收入中占到1/3-1/2,因为投资者将资金存入证券公司,获得的是活期存款利息,目前年利率为0.72%;而证券公司将资金转存银行,获得的是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为1.89%,券商可获得利差1.17%。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证券市场沉淀的保证金总额约为5000亿元,这样,券商每年获得的利差收入约为58.5亿元。全国2900家营业部,平均每个营业部获得利差收入将近200万元。客户保证金息差收入在证券公司的利润表中体现为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或利息收入,从表2、表3我们可以看到,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是证券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在2002年市场下跌的情况下,中信证券的金融企业往来收入规模仅次于经纪业务收入,其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30.26%。而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趋势,无论是中信证券还是宏源证券,从2001年开始,金融企业往来收入占比迅速上升。这也说明市场越是低迷,金融企业往来收入占比就越大,对证券公司的意义也越大。
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证券公司有:
1、中信证券(上市公司,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海通证券(于1988年,中国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国内行业资本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证券公司之一,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广发证券(中国市场最具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上市公司,国内资本实力最雄厚的证券公司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招商证券(百年招商局旗下的金融证券领域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十大证券公司品牌,拥有国内首个多媒体客户服务中心,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