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 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这个可以吗?
如果你问我,我在乎什么?我可能很难回答你。金钱权贵,健康财富,我觉得都很重要。可是问我最最在乎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我的父母,我的家。”
我是个很恋家的人,我承认。家对我来说不只只是吃饭睡觉的地方,它还是我的避风港,每当在外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想不通的事。我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回家。我不是逃避,只是我知道父母会比我更有阅历。每每和他们交流完后,我总会觉得茅塞顿开。所以我在乎他们的意见。
父母在我出门前的叮咛,感冒发烧时的照顾也使得这个避风港更加的牢不可催。
可是时光飞逝,父母也渐渐有了白发,有了皱纹。这些点滴无不深深地刻在我心里。因为在乎,所以每当我看到,我总会觉得无比的酸楚。
渐渐地我意识到现在是我撑起这个我最在乎的避风港的时候了,我不能再让父母操劳下去了。
可能有人说我太没出息了,总是活在自己的小窝里。可是我却觉得不尽然。如果你对你的家没有眷恋,对父母没有感恩之心的话,你还怎么对自己所做的事业、社会负责呢?
我的家,虽然只是浩瀚天地中的一部分,可是我在乎。因为这份在乎这份爱,我会对它负责,用同父母一样的爱去呵护它、保护它。
正如同,对待这个社会。
你想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你需要才华,需要能力。可是最至关紧要的还是你要在乎它。很难想象一个不在乎社会的有“才”人,会对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他可能有很聪明的大脑,是个富得流油的人。可是他也可能为了节省自己几分钟甚至几秒种的时间,而毫不留情地把痰吐在地上。他可能为了炫耀自己的家财去再买一部新车,可是他却没有想到他已经有过一部车。他的那些买车钱,可能已经足够为灾区、希望工程建造一个又一个的学校图书馆了。他可能会用他聪明的大脑想到偷税漏税等等……这一切都缘于他的“不在乎”。因为他不在乎他人,只在乎自己,他极有可能做出违反法律道德的事,他也不会有好结果。到时他的家人会为他伤心流泪,他的家庭也会变得支离破碎。
反过来说,那些向外支教的大学生远离家乡,背负着父母的期望,社会的期望翻越许多困阻到灾区支教。那里哪比家里好,风沙会使他们的肤色变得暗淡,皮肤变得粗糙,可是他们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那些小孩的前途,他们在乎的是那些小孩是想让自己家的生活过的好。当然,那些大学生不会倒下,因为远在家乡的父母会为他们支起大大的坚定地信念。
在乎,是一个很积极的态度。因为我在乎我的家,所以我会好好努力。
因为在乎,我会用爱心去对它负责。无论对待什么事,我都会觉得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