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国的应试教育,遭到了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猛烈批评,尤其是最近山西出了个小发明家牛培行之后,这种全面否定应试教育的呼声更高,似乎牛培行的事例成了对中国应试教育批判的典型教材,网上甚至还出现要求取消高考文章,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中国的应试教育是有他的缺陷,但也不能全盘否定,自从我们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在应试教育中我们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目前有的已成为各个领域的核心力量。没有应试教育就没有这么多年来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也支撑不起我们祖国这些年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一个国家要进行一种怎样的教育必须要明白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的国情,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不同,我们采取的教育模式自然也不同,而且应试教育是最公平和公正的,在我国现行的国情下,离开了公平和公正,素质教育就一定会变为教育腐败和教育堕落的温床,因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人为的成份很大,而素质教育一般又是以围绕城里的孩子而进行的,如取消应试教育的话,那些农村的孩子,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孩子如要进大学的话,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堪称是素质教育的最高水准,我本人也当过几个学生创新发明的辅导老师,深知其内幕,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二等奖可保送上大学,而且各省的政策不同,即便获了省奖也有种种优惠,其“竞争”的激烈是外行人无法想象的,当然我这里讲的“竞争”不是学生与学生,作品与作品的“竞争”,而是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评委,评委与评委的“竞争”。对那些高考无望的学生来说,获胜就可去上名牌大学,但大赛组委会每年给每个省参加全国赛的名额少的可怜,少的省七八名,多的省十几名,还的分小学,初中和高中,最终到每个年级段,实际能参赛的只有几名,而在学校或区里评比时,一般没什么评委,只要作品差不多都能送到市里或地区参赛,而市地乃至省里就有了评委会,但每个评委会也只有三五个人,于是乎;拉关系,找后门的“竞争”就随之产生,“竞争”完市地的,再竞争省里的,一般市地的评委有时也兼任省里的评委,即便不兼也互相任认识,而且每个评委都有自己要照顾的对象,几个评委互相关照,不等评比,实际上也基本内定,于是每年比赛的时候也就成了市里省里评委们创收的大好时机,而那些辅导老师与家长串通一气, 他们为了自己日后的相互之间的利益,根本不顾及在参赛的学生选手的内心所产生的黑暗影响,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参加比赛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学加分,在那些辅导老师的心目中,他们所辅导的学生参加比赛拿名次,就是为了学校能够从科协每年获得一笔资金或者保住科技示范校,自己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奖金,而一些家长,也不考虑对孩子日后的影响,拿自己的发明或别人的发明冒充学生的作品参赛,有一些集体项目,更是家长与评委联手上演的双簧,不是由家长选题,挂几个孩子的名字,就是由一个人发明,另一个人搭个名字而已,并由搭名的负责花钱跑关系,而学生参赛的作品几乎很少是学生自己做的,大部分是由家长或学校花钱由工厂来做,这样的作品,只能叫做工厂的产品。我辅导过一个叫王浩辉学生,父母都下了岗,因他每天骑一辆旧自行车上学,车胎常破,有一次补胎时看到旁边有弹簧,他就想到把弹簧直接装入自行车外带里,不怕车带被扎或跑气,和我说后,我让他作一个样品,准备参赛,但他因家贫困,就找了一个旧自行车外带,用废钢丝自己绕了一个长弹簧装了进去,学校区里顺利通过,然而,刚进市里就被淘汰了,理由是,做的作品禁不住实用检验,一个孩子的作品,能说明原理还不够吗,如要实用,不就成了产品吗,那他们还不如开工厂去,后来这个学生还是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
在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大赛上,江苏徐州有一个作品叫三用手榴弹,一名高二的学生,一无指导老师,二无实验设备,怎么能够研制出一种高危的爆炸军事用品呢?人们心中自然怀疑,于是家长专程去南京设法摆平了大赛组委会的关键人物程为民,致使大赛中出现了公开邪恶的舞弊造假活动,直到现在,还在有人上告被称为“黑哨”的评委程为民。在1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广西队一个叫陈XX的二年级小学生和他四年级的同学莫XX发明了一种科技含量极高的“道路自动管理系统”,以低年级学生制作出如此高科技的作品,其强烈的反差吸引了众多的眼球,面对如此科技含量高的作品参观者纷纷咋舌称奇,我上前故意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任凭辅导老师在那里怎么着急的提醒,但这两孩子对该发明的解说不是背书,就是解释不了,低头不语,当时成为各参赛队议论的焦点,是典型的家长代替的幕后之作。在澳门举行的二十一届全国赛上,山西也有一篇论文《黄河中游古代交通探索———以黄河山西省段历史遗迹为主的区域调查和保护设想》被评为了一等奖,但三个来自不同的三个学校,平时并不认识,这时却走到一起的女孩在黄河边考察一月,说给你听你信吗?那不是家长的替代作品又能是什么呢,就连大赛评委澳门大学的教授冼伟光也非常怀疑,尤其是一些选题非常艰深的课题,如涉及到纳米、克隆、基因转化这样的高科技,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也超出了一般中学生在校能够学到的知识,但这其中有多少是参赛选手自己完成的呢?
可以这样说,凡是集体项目中,不是一个学校,一个年级,一种性别的学生参赛,百分之百有假,凡是个人作品,大都也应是灵感一闪后的作品,而象那些不是孩子能够闪现出来灵感的,基本上也可以肯定是幕后的作品。
然而,一些真正高水平的好发明又能怎样呢,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2006 年度国际中学生创新成果展上,小发明家潘立群获得了国际中学生创新成果大奖,他的作品是一个可以解决色觉障碍者驾驶车辆时分辨交通信号灯的发明,被授予最高奖“最佳国际优秀项目奖”,是本届创新展评中获此殊荣的唯一的中国选手。然而他却无缘在高一或高二时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二等奖,因此他被拒绝在了大学校门之外。(虽然后被山东大学破格录取)而文前提到的牛培行,我在看电视时就想,牛培行既然这么优秀,我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为什么没听说过呢?上网一查,果然厉害,牛培行一个人就有三项作品入选省里,但三项作品却没一项参加过全国大赛,他那被美国人买走的鞋琴专利,竞然还被中央四频道环球360选中对全世界华人播放,因我知道;各个大企业高工们的发明都梦寐以求入选四频道的,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易,但就此发明,也只是获得了省级的一个三等奖,而被美国人买走的另一个专利虹吸管,查遍报道及名单也未能查到,电视里报道的那个引来千万投资的节水发明,也仅仅获得的是个省二等奖,而牛培行的另一个发明物理电池,虽是一等奖,但也只此而已,在山西参加全国比赛的名单中是查不到 “牛培行”这三个字的。另一个被好多媒体报道的小发明家刘东方,他发明的“感知盲道”的论文,在中国建设部优秀期刊《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第1期上全文发表,编辑部同时配发“编后语”给该论文予以高度评价,并对刘东方愿将其“感知盲道”成果无偿献给中国残联的崇高精神予以高度赞赏, 但他的这个发明也只是获得了一个省级的二等奖,无缘参加全国赛。
近几年来,在所谓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各校纷纷看中了学生们的各类创新发明,于是各类发明获奖的证书也成了新宠,各种创新大赛也逐步多了起来,然而请大家仔细调研一下,在省里或市里这类比赛中获那些高等奖的,是普通学生多还是比赛组织者或与比赛组织者有关系的子女多。以上举的这些例子还仅仅是比赛,如要上大学不考试,而以所谓的素质招生的话,真能招上人才来吗?那谁知道还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这就是中国素质教育所引发的一系列后果。
然而,不仅如此,素质教育在农村还未必能真正开展的起来,因素质教育花的钱要远比应试教育花钱多,那些已成名的少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城里人,就拿韩寒郭敬明来说,他们能买的起很多的课外书,也有条件上书店和图书馆,而牛培行的航模飞机及那各式各样的工具,也肯定花钱不少,且还有卖的地方才行,这都不是一个农村孩子所能够享受得到的。
我们社会行为的道德准则就是公平和公正,无论素质教育的结果多么诱人,也不应该逾越这一原则,将学生们放在一个起跑线上,用考试的办法来衡量每一个学生的优劣是最公平和公正的,我敢说,如我们国家一旦实行了所谓的素质教育,取消高考,那么,现在在校的百分之八十的农村大学生和贫困生,都将进不了大学校园,而那样所引起的社会矛盾要远比现在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大的多
你是脑子被猪啃了?你不怕你演讲的时候乱石头、酒瓶子砸死那你就放心的讲吧,没人会拦你的!
你要是换个立场我可以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