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鼎鼎大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的名作,发表于1876年,讲述的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事。在小序中,作者还特别交待:“本书记载的冒险故事大多实有其事,其中一两件是我的亲身经历,其余则是儿时与我同窗共读的男孩们的经历。”
精力充沛、调皮倒蛋的小男孩,从来都是恶作剧的高手。不过以今天的眼光看来,生活在160多年前的汤姆·索耶,仍然有望在恶作剧的华山论剑中争得“天下第一”的美号。恶作剧不但是汤姆的一种标志性活动,甚至可以说是他成长中主要的生活方式。
“汤姆!”——
随着波莉姨妈一声经典的世纪呼唤,汤姆就冲破一切烦闷,冲入到有史以来最快乐的童年喜剧中。
他正在小房间里偷吃果酱,被老太太搜出来,人赃俱获。鞭子高高举起——眼看大祸将临——
“哎呀,快往后瞧,姨妈!”
这个肯定在史前时代就已经用烂了的鬼把戏,又一次骗过姨妈,汤姆转身翻过院墙,逃之夭夭。连老太太都为自己再一次落入圈套而感到好笑,她实在拿这个心爱的小外甥没办法。为了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她决定好好管教一下这孩子。
因为逃学、打架的劣迹,在一个美好的星期六早晨,汤姆被波莉姨妈强迫粉刷院墙。汤姆正感到世界是多么空虚无聊的时候,别的孩子跑来了。天才的创意总是伴随着绝妙的演出。汤姆像一个艺术家似的“表演”刷墙,引来同伴莫大的兴趣。他们哀求汤姆给自己一次“表演”机会,汤姆看在贿赂的份上“很不情愿”地让出刷墙权。全村的孩子排着队来刷墙,每个人必须拿一件小玩意儿来交换刷墙的机会。很快围墙被刷了三层之多,如果有足够的灰浆,汤姆肯定能让全村的孩子破产。
上面这点事迹,只是汤姆的热身运动,整部长篇小说都是他的辉煌战史,很难一一而足。不过最出风头的一次,恐怕要属他和流浪儿哈克等一帮人跑到荒岛上当“海盗”的故事。他们在岛上玩得很开心,可村里人以为他们都死了,非常沉痛地举办追悼会。他们躲在教堂的楼座上,听完自己的葬礼追悼辞,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会场。我敢保证,你肯定没有经历过如此感人、如此热闹的追悼会。
虽然汤姆被村里人公认为最顽皮的孩子,但他本性善良、勇敢,更有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冒险劲头儿。他和哈克在一个午夜去坟场游逛,意外撞见了一起强盗杀人事情,他克服了巨大的恐惧,在法庭上指证罪犯,一夜之间成为英雄。而最后在一次冒着生命危险的探险中,他和哈利找到了强盗埋藏的宝藏,更是成为全村人的偶像。
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肯定是大众非常愿意接受的。特别是美国人这样一个崇尚自由和冒险精神的新生民族,他们特别愿意给孩子讲述这样类似的故事。通过冒险致富,可以说是大多数美国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在恶作剧大王汤姆的身上得以实现,汤姆长大后肯定能成为一名“模范乡绅”。这是典型的美国式的感动。
不过一百多年来,汤姆的故事仍令全世界的大人和孩子感动,肯定是有道理的。每个人的阅读感受不同,获得的感动肯定也是不同的。比如就我自己而言,汤姆恶作剧的故事显然比他发财的故事更有趣,而读过多遍,每次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段汤姆“英雄救美”的故事。
汤姆偷偷喜欢同班的女生贝琪,可是贝琪不知何故特别讨厌他。
有一天上学时,他无意间发现贝琪偷看校长先生藏在讲台下的书,贝琪慌张之间把一页撕烂了——这可闯下了天大的祸!贝琪哭着跑出去。隔天就闯祸的他觉得女孩子真是不可理喻——死不认账不就完了呗?
终于校长发现了,他从来没有这么恼怒过,杀气腾腾地盯着班上的学生。
“是谁把这书给撕了?”——“本杰明·罗杰斯?”——“约瑟夫·哈泼?”——“艾米·劳伦斯?”——“格雷西·米勒?”……这是一种真正的折磨!每个孩子都战战兢兢地摇头,眼看着就要轮到贝琪了。
“贝琪·撒贝尔?”贝琪的脸因为恐惧而变得惨白!就在这时,英雄汤姆一跃而起,大声嚷道:“是我做的!”当然,他也领到了自己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惩罚:一百鞭子和放学后两小时的留校。不过这一切比起贝琪惊讶、感谢和崇拜的目光,简直无足痛痒。
他做梦还记得贝琪最后对他说的话:“你怎么会这么伟大!”
马克·吐温创作汤姆·索耶的故事,表面上看纯粹是为了娱乐,就像一个人永远忘不了一些童年往事,忍不住要把它们写出来才安心。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这本书里挖掘出许多深邃的思想来,但也不必非这么做不可,它的天真质朴足以让我们忘记许多对世界的忧虑。
在汤姆之后,马克·吐温还创作了一部续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般来说,续集往往不如原书好,但这本书是一个例外。有许多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非常推崇这部续集,它也被列入最经典的成长小说中,不少人认为它的文学价值远远高于汤姆的历险故事。虽然我不完全同意,但也非常能理解这样的看法,因为它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前面说到,汤姆和流浪儿哈克发掘了一笔宝藏,他们平分了这笔财产。有钱的汤姆虽然还是个调皮鬼,但因为他的财富人们怎么看他都顺眼,他渐渐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正常”的孩子。可是哈克不能忍受“正常”的生活,他成功放弃了所有财产,与一个逃跑的黑奴一起开始了逃亡生活。他们沿着喧嚣奔腾的密西西比河一路流浪,看尽世俗百态,体验人情冷暖。
哈克的这段经历是真正的历险故事,与此相比,汤姆的历险更多的是孩子气的想像故事。虽然同样贯穿着幽默的情节和对话,成人读者同样能捧腹大笑,但对于孩子而言,这两个故事是不一样的。说的直白些,哈克的故事没有汤姆的故事那么好玩,因为它写的是大人世界里活生生的现实。
马克·吐温出生在密西西比河边,长在密西西比河上,他对美国人的这条“母亲河”特别迷恋。在哈克的历险中,他借助这位流浪少年的经历讲述这条河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热爱。这个故事所带来的感动是另外一种感动。后来曾获诺贝尔奖的作家福克纳对这部小说极为推崇,他也为这条河写了一篇小说《野棕榈》,继续讲述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故事。这两部小说,堪称密西西比河故事之中的扛鼎之作。
立意轻松的作品更容易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对于大人和孩子都一样。汤姆的故事比哈克的故事更受孩子们的喜爱,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汤姆·索亚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起接受姨妈波莉的监护。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让波莉姨妈无可奈何,而他也总能想尽办法来躲避惩罚。一天,汤姆见到了可爱的姑娘贝基·撒切尔,她是撒切尔法官的女儿。汤姆一见到她就对她展开了攻势。而他的爱似乎也得到了回应。镇上有一个孩子叫哈克贝利·费恩。他的父亲总是酗酒,父母一直打架,因此他跑出来自己生活。他看起来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大人们都不喜欢他,可汤姆和他却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约好晚上一起去墓地,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他们看到鲁滨逊医生、恶棍印第安·乔和喝得醉醺醺的莫夫·波特。在他们混乱的厮打中,印第安·乔把医生杀死了,然后又嫁祸于被打昏的波特身上。汤姆和哈克被吓坏了,立了血誓决不泄密。波特被捕以后,汤姆十分内疚,经常去看望他。此时的汤姆事事不顺,贝基生了他的气,不再理睬他,波莉姨妈也总是呵斥他,他觉得没有人关心他。子是,汤姆、哈克和村上的另一个孩子一起乘小船去了一个海岛。可没过多久,他们便发现村里的儿门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搜寻他们的尸体。汤姆晚上悄悄回到了姨妈家,发现波莉姨妈正在为他的’死”悲痛欲绝。汤姆觉得十分惭愧。最终,他们三个人在村民们为他们举行葬礼的时候回来了。夏天来临时,汤姆便感到更加不安,因为法官将对波特的罪行作出判决。汤姆终于战胜了恐惧与自私,指出了印第安·乔就是杀人凶手。可凶手还是逃走了。后来,汤姆又想出了一个主意:寻找宝藏。汤姆和哈克偶然发现了印第安·乔和他的一大笔不义之财。但他们却不知道他把钱藏在哪里了。在贝基和同学们外出野餐时,哈克得知印第安·乔要去加害道格拉斯寡妇,因为她的丈夫曾经送他进过监狱。幸亏哈克及时报信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可印第安·乔再一次逃之夭夭。此时,汤姆和贝基在野餐时走进了一个山洞,因为洞太深而找不到回来的路,被困在里面。他们在山洞里再一次遇见了印第安·乔。村民费尽周折救出汤姆和贝基之后封死了山洞。后来汤姆告知村民印第安·乔还在里面。当他们找到他时,他已经死在山洞里了。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汤姆和哈克再次回到山洞里,找到了那笔宝藏。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在七十年代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富于幻想、追求新奇、聪明活泼、勇敢而富有正义。汤姆的好朋友夏克伯利·芬是作品中不可忽略的代表人物,夏克虽然是个流浪儿,但为人乐观,是一个心地善良、正直无私的孩子。他对美国资产阶级家庭那种“体面”、“规矩”的“文明生活”极不习惯,对学校的死板教育也感到厌恶,一心向往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总结一下!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汤姆·索亚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起接受姨妈波莉的监护。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让波莉姨妈无可奈何,而他也总能想尽办法来躲避惩罚。一天,汤姆见到了可爱的姑娘贝基·撒切尔,她是撒切尔法官的女儿。汤姆一见到她就对她展开了攻势。而他的爱似乎也得到了回应。镇上有一个孩子叫哈克贝利·费恩。他的父亲总是酗酒,父母一直打架,因此他跑出来自己生活。他看起来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大人们都不喜欢他,可汤姆和他却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约好晚上一起去墓地,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他们看到鲁滨逊医生、恶棍印第安·乔和喝得醉醺醺的莫夫·波特。在他们混乱的厮打中,印第安·乔把医生杀死了,然后又嫁祸于被打昏的波特身上。汤姆和哈克被吓坏了,立了血誓决不泄密。波特被捕以后,汤姆十分内疚,经常去看望他。此时的汤姆事事不顺,贝基生了他的气,不再理睬他,波莉姨妈也总是呵斥他,他觉得没有人关心他。子是,汤姆、哈克和村上的另一个孩子一起乘小船去了一个海岛。可没过多久,他们便发现村里的儿门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搜寻他们的尸体。汤姆晚上悄悄回到了姨妈家,发现波莉姨妈正在为他的’死”悲痛欲绝。汤姆觉得十分惭愧。最终,他们三个人在村民们为他们举行葬礼的时候回来了。夏天来临时,汤姆便感到更加不安,因为法官将对波特的罪行作出判决。汤姆终于战胜了恐惧与自私,指出了印第安·乔就是杀人凶手。可凶手还是逃走了。后来,汤姆又想出了一个主意:寻找宝藏。汤姆和哈克偶然发现了印第安·乔和他的一大笔不义之财。但他们却不知道他把钱藏在哪里了。在贝基和同学们外出野餐时,哈克得知印第安·乔要去加害道格拉斯寡妇,因为她的丈夫曾经送他进过监狱。幸亏哈克及时报信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可印第安·乔再一次逃之夭夭。此时,汤姆和贝基在野餐时走进了一个山洞,因为洞太深而找不到回来的路,被困在里面。他们在山洞里再一次遇见了印第安·乔。村民费尽周折救出汤姆和贝基之后封死了山洞。后来汤姆告知村民印第安·乔还在里面。当他们找到他时,他已经死在山洞里了。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汤姆和哈克再次回到山洞里,找到了那笔宝藏。
汤姆幼年丧母父死,由姑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姑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后来,汤姆、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在法庭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喜欢的女孩贝琪·撒切尔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在山洞里看到了印江·乔。最终,汤姆靠牵着绑在石头上的风筝线探路,找到了出口,走出了山洞。村里人发现他们,他们讲述了在洞中的经历,之后,村人用铁板堵住了山洞口。汤姆和贝琪告诉村里人在山洞里见到了杀人犯印江·乔埃,当村人在洞中找到印江·乔埃时,他已经死了。最后,汤姆和哈克重返山洞,找到了一笔宝藏,成了这个村的小英雄。人们都感激他。
这是鼎鼎大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的名作,发表于1876年,讲述的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事。在小序中,作者还特别交待:“本书记载的冒险故事大多实有其事,其中一两件是我的亲身经历,其余则是儿时与我同窗共读的男孩们的经历。”
精力充沛、调皮倒蛋的小男孩,从来都是恶作剧的高手。不过以今天的眼光看来,生活在160多年前的汤姆·索耶,仍然有望在恶作剧的华山论剑中争得“天下第一”的美号。恶作剧不但是汤姆的一种标志性活动,甚至可以说是他成长中主要的生活方式。
“汤姆!”——
随着波莉姨妈一声经典的世纪呼唤,汤姆就冲破一切烦闷,冲入到有史以来最快乐的童年喜剧中。
他正在小房间里偷吃果酱,被老太太搜出来,人赃俱获。鞭子高高举起——眼看大祸将临——
“哎呀,快往后瞧,姨妈!”
这个肯定在史前时代就已经用烂了的鬼把戏,又一次骗过姨妈,汤姆转身翻过院墙,逃之夭夭。连老太太都为自己再一次落入圈套而感到好笑,她实在拿这个心爱的小外甥没办法。为了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她决定好好管教一下这孩子。
因为逃学、打架的劣迹,在一个美好的星期六早晨,汤姆被波莉姨妈强迫粉刷院墙。汤姆正感到世界是多么空虚无聊的时候,别的孩子跑来了。天才的创意总是伴随着绝妙的演出。汤姆像一个艺术家似的“表演”刷墙,引来同伴莫大的兴趣。他们哀求汤姆给自己一次“表演”机会,汤姆看在贿赂的份上“很不情愿”地让出刷墙权。全村的孩子排着队来刷墙,每个人必须拿一件小玩意儿来交换刷墙的机会。很快围墙被刷了三层之多,如果有足够的灰浆,汤姆肯定能让全村的孩子破产。
上面这点事迹,只是汤姆的热身运动,整部长篇小说都是他的辉煌战史,很难一一而足。不过最出风头的一次,恐怕要属他和流浪儿哈克等一帮人跑到荒岛上当“海盗”的故事。他们在岛上玩得很开心,可村里人以为他们都死了,非常沉痛地举办追悼会。他们躲在教堂的楼座上,听完自己的葬礼追悼辞,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会场。我敢保证,你肯定没有经历过如此感人、如此热闹的追悼会。
虽然汤姆被村里人公认为最顽皮的孩子,但他本性善良、勇敢,更有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冒险劲头儿。他和哈克在一个午夜去坟场游逛,意外撞见了一起强盗杀人事情,他克服了巨大的恐惧,在法庭上指证罪犯,一夜之间成为英雄。而最后在一次冒着生命危险的探险中,他和哈利找到了强盗埋藏的宝藏,更是成为全村人的偶像。
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肯定是大众非常愿意接受的。特别是美国人这样一个崇尚自由和冒险精神的新生民族,他们特别愿意给孩子讲述这样类似的故事。通过冒险致富,可以说是大多数美国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在恶作剧大王汤姆的身上得以实现,汤姆长大后肯定能成为一名“模范乡绅”。这是典型的美国式的感动。
不过一百多年来,汤姆的故事仍令全世界的大人和孩子感动,肯定是有道理的。每个人的阅读感受不同,获得的感动肯定也是不同的。比如就我自己而言,汤姆恶作剧的故事显然比他发财的故事更有趣,而读过多遍,每次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段汤姆“英雄救美”的故事。
汤姆偷偷喜欢同班的女生贝琪,可是贝琪不知何故特别讨厌他。
有一天上学时,他无意间发现贝琪偷看校长先生藏在讲台下的书,贝琪慌张之间把一页撕烂了——这可闯下了天大的祸!贝琪哭着跑出去。隔天就闯祸的他觉得女孩子真是不可理喻——死不认账不就完了呗?
终于校长发现了,他从来没有这么恼怒过,杀气腾腾地盯着班上的学生。
“是谁把这书给撕了?”——“本杰明·罗杰斯?”——“约瑟夫·哈泼?”——“艾米·劳伦斯?”——“格雷西·米勒?”……这是一种真正的折磨!每个孩子都战战兢兢地摇头,眼看着就要轮到贝琪了。
“贝琪·撒贝尔?”贝琪的脸因为恐惧而变得惨白!就在这时,英雄汤姆一跃而起,大声嚷道:“是我做的!”当然,他也领到了自己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惩罚:一百鞭子和放学后两小时的留校。不过这一切比起贝琪惊讶、感谢和崇拜的目光,简直无足痛痒。
他做梦还记得贝琪最后对他说的话:“你怎么会这么伟大!”
马克·吐温创作汤姆·索耶的故事,表面上看纯粹是为了娱乐,就像一个人永远忘不了一些童年往事,忍不住要把它们写出来才安心。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这本书里挖掘出许多深邃的思想来,但也不必非这么做不可,它的天真质朴足以让我们忘记许多对世界的忧虑。
在汤姆之后,马克·吐温还创作了一部续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般来说,续集往往不如原书好,但这本书是一个例外。有许多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非常推崇这部续集,它也被列入最经典的成长小说中,不少人认为它的文学价值远远高于汤姆的历险故事。虽然我不完全同意,但也非常能理解这样的看法,因为它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前面说到,汤姆和流浪儿哈克发掘了一笔宝藏,他们平分了这笔财产。有钱的汤姆虽然还是个调皮鬼,但因为他的财富人们怎么看他都顺眼,他渐渐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正常”的孩子。可是哈克不能忍受“正常”的生活,他成功放弃了所有财产,与一个逃跑的黑奴一起开始了逃亡生活。他们沿着喧嚣奔腾的密西西比河一路流浪,看尽世俗百态,体验人情冷暖。
哈克的这段经历是真正的历险故事,与此相比,汤姆的历险更多的是孩子气的想像故事。虽然同样贯穿着幽默的情节和对话,成人读者同样能捧腹大笑,但对于孩子而言,这两个故事是不一样的。说的直白些,哈克的故事没有汤姆的故事那么好玩,因为它写的是大人世界里活生生的现实。
马克·吐温出生在密西西比河边,长在密西西比河上,他对美国人的这条“母亲河”特别迷恋。在哈克的历险中,他借助这位流浪少年的经历讲述这条河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热爱。这个故事所带来的感动是另外一种感动。后来曾获诺贝尔奖的作家福克纳对这部小说极为推崇,他也为这条河写了一篇小说《野棕榈》,继续讲述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故事。这两部小说,堪称密西西比河故事之中的扛鼎之作。
立意轻松的作品更容易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对于大人和孩子都一样。汤姆的故事比哈克的故事更受孩子们的喜爱,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是鼎鼎大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的名作,发表于1876年,讲述的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事。在小序中,作者还特别交待:“本书记载的冒险故事大多实有其事,其中一两件是我的亲身经历,其余则是儿时与我同窗共读的男孩们的经历。”
精力充沛、调皮倒蛋的小男孩,从来都是恶作剧的高手。不过以今天的眼光看来,生活在160多年前的汤姆·索耶,仍然有望在恶作剧的华山论剑中争得“天下第一”的美号。恶作剧不但是汤姆的一种标志性活动,甚至可以说是他成长中主要的生活方式。
汤姆的好朋友夏克伯利·芬是作品中不可忽略的代表人物,夏克虽然是个流浪儿,但为人乐观,是一个心地善良、正直无私的孩子。他对美国资产阶级家庭那种“体面”、“规矩”的“文明生活”极不习惯,对学校的死板教育也感到厌恶,一心向往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