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关于宽容的小故事

2025-01-04 02:05:4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宽容的故事一:佛家禅语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宽容的故事二:六尺巷

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确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宽容的故事三:总理轶事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宽容的故事四:婚姻往事

一位老妈妈在他50周年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为了我们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项的时候,我都愿意原谅他。"有人问,那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呢?她回答说:"老实告诉你们吧,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地列出来。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让我气得直跳脚的时候,我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吧,他犯得我可以原谅的那10条错误当中的一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婚姻的漫漫旅程中,不会总是艳阳高照,鲜花盛开,也同样有夏暑冬寒,风霜雪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如果能像那位老妈妈一样,学会宽容和忍让,你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你的身边。

在人生中,宽容实在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互相宽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千年共枕;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宽容的故事五:香烟故事

有一次,几个哥们一起去一个朋友家看球。

男人看球,总离不开香烟。直到球赛结束,才发现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抽了三盒烟。朋友的妻也一直在旁边陪着我们。但是,她竟然什么也没说。只是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打开窗子,让新鲜的空气进来。我们觉得很奇怪。你怎么就不管管他和我们这么抽烟?一个哥们儿问道。

朋友妻微微一笑,说:我也知道抽烟有害身体健康,但是,如果抽烟能让他快乐,我为什么要阻止?我请愿让我的丈夫能快快乐乐地活到60岁,而不愿意他勉勉强强地活到80岁。毕竟,一个人的快乐不是任何时候或者金钱可以换来的。

我们再看到这个朋友的时候,他已经戒烟了。问为什么,他憨笑着说:她能为我的快乐着想,我也不能让自己提前20年离开她呀。

回答2:

宽容的故事

李文忠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怆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通过上面的例子,设想一下除去其它因素,归集到一点:主人公

后来有所作为,与当初长老、老师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的潜意识,纠正了他们人生之舵。

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那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反之,长老若搬去椅子对小和尚“杀一儆百”也没什么说不过的,小和尚可能从此收敛但绝不会真正反省也就没以后的故事。同样,老师对学生的恶作剧通常是大发雷霆继而是狠狠批评,但也因为方式太“通常”了,就很难取得“不通常”的效果。其实这都涉及到一个问题即管理,所谓管理说到底就是理顺人与人的对应关系,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真正上档次的管理是一门艺术。

摘自生活时报

宽容小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

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 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 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彭德怀度量宽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 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 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 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 宏呀!”
耶稣:你 们 听 见 有 话 说 , 当 爱 你 的 邻 舍 , 恨 你 的 仇 敌 。 只 是 我 告 诉 你 们 , 要 爱 你 们 的 仇 敌 。 为 那 逼 迫 你 们 的 祷 告 。
基督教突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犹太教律法,也是一种宽容

回答3:

1.诸城南关,有一条巷子,叫西施巷。这巷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是出像西施那样美丽的姑娘吗?不是的。缘由在这里呢-----
早年间,这里住着两家大户,一家姓王,一家姓臧。臧家这年垒墙,依仗家里主人在京里做大司马,把墙基紧挨着王家铺上了,只留半米宽的一条小胡同。这使王家很不方便,修房子扎不开架子,下雨排不出水,王家指责臧家说:“古往今来,一家打墙,两家方便,可你们却叫我家走窄巴路,这不是欺人吗?”
臧家很蛮横地说:“只要不垒到你们地皮上,你们就管不着。”
王家热力也挺大,主人在京城里是翰林院学士,咽不下这口气,立即派人去京里送信,要王翰林给撑腰,把臧家的新墙拆了。
不久,送信的人返回来了,带回了一封家书,家里人拆开一看,里边写了四句话:

千里捎书为堵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还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里人细琢磨了这四句话,觉得在理,就把原来挨着臧家的那段旧墙拆了,缩回三尺,另垒了一堵墙。
臧家一见这光景,很奇怪,细细一打听,原来是这么回事。也细想了想,觉得自己也不对,就把刚垒的那段墙拆了,缩回三尺,另起了一堵墙。
两家这么一让,巷子很宽敞,人们都说他们两家风格高,有施舍精神。由于该巷座落在一条大街的西边,后来,人们便称这条巷子为西施巷了。

2.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

小和尚怆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

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通过上面的例子,设想一下除去其它因素,归集到一点:主人公后来有所作为,与当初长老、老师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的潜意识,纠正了他们人生之舵。

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那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反之,长老若搬去椅子对小和尚“杀一儆百”也没什么说不过的,小和尚可能从此收敛但绝不会真正反省也就没以后的故事。同样,老师对学生的恶作剧通常是大发雷霆继而是狠狠批评,但也因为方式太“通常”了,就很难取得“不通常”的效果。其实这都涉及到一个问题即管理,所谓管理说到底就是理顺人与人的对应关系,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真正上档次的管理是一门艺术。

3.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