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奥大使有:邓亚萍和杨澜。
1、邓亚萍(北京申奥形象大使,世界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北京申奥成功,邓亚萍称“比拿奥运金牌还兴奋”。作为一名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曾参加了两届奥运会获四个奥运冠军,连续七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并两次出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成员。自称有着深切的“奥运情结”的邓亚萍像当年打球一样为北京申奥竭尽所能。
邓亚萍作为运动员的魅力是征服了观众和对手,她身上展现出的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的风采曾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在北京申奥过程中邓亚萍所做出的努力更令人想到每一个中国运动员的光荣和梦想。
2、杨澜(北京申奥形象大使,阳光董事局主席)
8年前,作为央视记者的杨澜赴蒙特卡罗主持欢迎中国申奥代表团的晚会;8年后,杨澜以“申奥大使”的身份来到莫斯科就北京申奥作陈述报告,其不俗的表现获得满堂喝彩。据悉,因为被认为是在海外具有影响的华人,且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气质、语言能力以及榜样的力量,杨澜与成龙一起最早被确定为北京申奥的形象大使。在国际奥委会考察北京时,杨澜担任文化部分的陈述。
扩展资料:
申奥歌曲
1、解小东——《为我加油》
这首由孙川作曲,带有摇滚风格的《为我加油》。这首歌的首演就是在“奥林匹克风”为中国奥运健儿赛前壮行的大型文艺晚会上,解小东把一辆650CC排气量的摩托车开上舞台,算是个大胆创新,灯光、音响、舞美及解晓东的演绎,一气呵成,完美震撼,气壮山河。解晓东的音乐风格一直就是大气、动感、活力。在今天听来,这首歌依旧很前卫。
2、郭峰——《实现梦想》
郭峰的音乐作品向来都是气势不凡,从《让世界充满爱》到《怀抱》,无不透着理想主义的印迹。针对全球华人“奥运到我家”的期盼,他干脆来了一个《实现梦想》。与以前众星捧月不同的是,这首歌将全部由业余歌手演唱,而他们又是来自于各行各业。郭峰说,申奥是全国人民的大事,每个人都应该为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那英——《奥林匹克风》
这是一首老牌“运动”歌,在10年前宣传北京亚运和为奥运健儿壮行的大型歌会上,由那英唱响过。只是当时那英刚出道,与她一起演绎这首歌的还有成方圆、解晓东等其他歌星。现在那英已为歌坛重量级人物,但她为申奥加油的劲头依然不减。就在不久前的《新北京新奥运》大型演唱会上,那英又一人高歌了这首气势磅礴的《奥林匹克风》。
4、毛阿敏——《好运北京》
毛阿敏亦是情牵奥林匹克的一名“健将”。8年前北京申奥的主题歌《好运北京》就是毛阿敏演唱的。其实毛阿敏还唱过另一首宣传体育精神的歌曲《光荣与梦想》。在去年为奥运健儿壮行和今年的北京申奥歌会上,毛阿敏都是以这首歌来鼓舞斗志的。
5、田蓓——《奥运北京》
“申奥有我一个”,这对歌手田蓓和演员李彬来说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前不久,由两人倾情演绎的最新单曲《奥运北京》在歌坛推出。田蓓是位很“怪”的歌手,在国外研修几年,拥有法律和理工两方面的学位,而李彬除主持一些电视节目外,还在多部电视剧中担任过角色,此番两人合作,是缘于为申奥做点什么的梦想。
6、武丹宁——《One world One Home》
这是一首英文申奥歌,中文名字是《一个世界,一个家园》。曲作者是一位23岁的年轻女孩——中央音乐学院四年级学生武丹宁。据报道,如果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这首英文歌曲将被确定为奥运会的主题歌;就是申办不成功,此歌也将作为中国申奥的主打歌被隆重推广。
7、徐沛东——《出发》
曾创作过《篱笆墙的影子》等乡村歌曲的徐沛东,面对一日胜似一日的申奥浪潮,也有些坐不住。终于,一首以北京申奥为主题的新歌《出发》面世了。他说,本来想弄成群星联唱的形式,唱得“气壮山河”一些,但又觉得这样总有些流于形式,还是实在点好。如同歌名《出发》一样,看似平和,其实注入了许多内涵。
8火风——《我爱你,中国》
从“大花轿”上下来的歌手火风,现在也走进了“申奥”的行列。他推出的歌曲是《我爱你,中国》,由歌坛老将侯牧人作词作曲。火风说,这首歌虽然与以前的《我爱你,中国》歌名一样,但旋律和内容将更加“中国”。同时,《我爱你,中国》的MTV在6月初向外推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申奥
中国2000年申奥失败 到底是谁没投北京的票
作者张清(曾任北京奥申委副秘书长兼外联部长)
1993年9月23日,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北京以两票之差痛失2000年奥运会承办权。在最后一刻,究竟是谁没把票投给北京?这是个不少人关心的话题。在我国第一次申奥时,本书作者张清是奥申委的成员;在我国第二次申奥时,他又担任北京奥申委副秘书长兼外联部长,他的说法自然值得重视。
各轮表决的票数
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对申办2000年奥运会举办地表决的第二天,忘了是谁递给我一份国际奥委会蒙古委员马格万先生提供的全会各轮表决票数的汇总情况。这应该是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发布的材料,我略加整理如下表。
从下表可以看出,前两轮有89名委员参加表决,后两轮只有88名委员参加。那时候,各申办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均有表决权,但每轮表决完并不公布票数,只宣布被淘汰城市名称。第一轮淘汰了伊斯坦布尔,从表中可以看到伊斯坦布尔的7票分流给北京5票,曼彻斯特2票。第二轮淘汰了柏林,柏林的9票主要流向悉尼。第三轮淘汰了曼彻斯特,它的11票主要给了悉尼。每个人都能从表中的票数流向悟出不少东西。
我们在看到这张表后,一致认为,北京所得的43张票中,大多数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委员们的票。一些同志认为,柏林的9票主要是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委员的票。这部分票在北京和悉尼之间最终选择了悉尼。因为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摩纳哥全会前两三年或国家解体或社会改制,不少委员受意识形态影响,而选择了悉尼。第三轮表决后,我们都不会怀疑,曼彻斯特的11票会主要流向悉尼,因为这11票主要是英联邦国家的委员。
是中国台北代表?
北京以两票之差未能获得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权利,当时许多同志都在问,到底是谁没投北京的票?我们回到北京后,许多人也提出这个问题。直到今天还有朋友在问我,是不是萨马兰奇在关键时候没投中国的票?是不是朝鲜委员?是不是我国台湾地区的委员?等等,各种猜测都有。
其实,除非有国际奥委会公布原始档案,否则没人知道谁投了北京的票,谁没投北京的票,因为现场表决是秘密投票,不署名。对国际奥委会委员个人的投票取向分析,只能建立在长期共事和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
社会上猜测和怀疑较多的几个人,如萨马兰奇、朝鲜的金俞顺委员和中国台北的吴经国委员等人,确实是何振梁同志(当时我国惟一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时任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认为最坚决支持我们的委员。他的夫人、《人民日报》高级驻外记者梁丽娟老师在她的著作《何振梁五环之路》中曾澄清这个问题。萨马兰奇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根本不参加投票,就他的本意来说是希望北京能赢。对中国台北委员吴经国先生和朝鲜金俞顺委员,梁丽娟老师在书中写道:“中国台北的吴经国先生与何振梁有多次接触。这时澳大利亚也积极争取吴经国,甚至以要求吴经国支持为条件来同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商谈台湾地区的航班直飞澳大利亚问题。据吴经国事后告诉何振梁,去摩纳哥前,他的父母交代他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他在投票时,与相邻的哥伦比亚委员门多萨相互展示自己纸条上写的‘北京’。后来台湾当局确实派人传话,让他不要支持北京,但他没有那样做。会后台湾有人说吴经国没投北京的票,他未否认或证实,而是强调投票是秘密的。他对何振梁说,如果有一天国际奥委会的档案公开,可以证明自己是投了北京的票。在北京下次申办时,他将不顾其他,在一开始就宣布自己支持北京。”后来,在北京第二次申办时,吴经国先生果然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公开表示坚决支持北京,并多方帮助我们做工作,堵住了一些别有用心者的嘴。
还是朝鲜代表?
对朝鲜金俞顺委员,何振梁同志认为:“本来他已经离开体育岗位,不再担任本国奥委会主席而出任朝鲜驻罗马尼亚大使,一般已不参加奥林匹克的活动。但为了支持北京申办,他的国家支持他去摩纳哥投北京的票。”直到2006年11月,早已离开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岗位的伍绍祖同志对此问题不得不再次通过中央电视台站出来说明:“朝鲜的国际奥委会委员金俞顺同志曾是金日成主席的警卫员,我与他私交很好,我了解他,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肯定投了我们的票。”伍绍祖、何振梁这些体育界的老领导通过媒体和书刊的澄清,应是可信的。
至于说,人们的期望值与表决结果令人难以接受,则应归结于宣传的影响和我们的期望值过高。因为我们代表团在一线做委员工作的同志都认为,北京和悉尼是伯仲难分,胜负在一两票之间。但当时宣传掌控不当,媒体对内炒作过热。一位领导批评说:“外宣找不到切入点,跟不上去。内宣一直过热,冷不下来。”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只能赢不能输的局面,造成了过高的期望值和错误的心理导向。
还不错,希望你采纳。
我知道的有邓亚萍
2000年12月,邓亚萍再次成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与1993年的第一次陈述相比,2001年邓亚萍“心就安定多了”。
邓亚萍、桑兰、杨澜、成龙、巩俐
多给分哦!
2000年奥运会申奥大使是成龙
2000年10月26日晚,国际著名影星成龙从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刘敬民手中接过了北京奥申委聘请他"申奥形象大使"的大红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