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的意思

要详细哦!!
2025-01-06 19:29:5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扩展资料

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创作背景

本篇文章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讲明君治理国家要有办法,全文分为六章,分别从“忠言逆耳”、“民为利/士为名”、“以身作则”、“诚信”等方面论说,至今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作者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 。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韩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学生,秦国丞相李斯师兄。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约公元前280年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当时六国战乱纷飞,为了躲避霍乱,韩非一家只好逃到了驻马店的一个村落中。作为贵族子弟的韩非从小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振兴家族,富强韩国。因此,小小年纪就单独一人周游列国,一路上努力的学习各家的思想。

韩非有严重口吃,但却是文笔流畅的优秀作家。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

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

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陈述其中利害。 

秦王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韩非。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始皇帝,被拒绝。后来始皇帝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风格。韩非的《孤愤》、《五蠹》、《说难》、《说林》、《从内储》五书,十万余言,字里行间,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

回答2:

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说明】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回答3:

【发音】
zhèng rén mǎi lǚ

【释义】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示例】
你可千万不要学~。 否则会闹笑话的!

【用 法】
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

【反义词】
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灯 谜】
河南人买鞋

【原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课文版】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究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dù),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白话文典故】

古时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鞋,就在家里把自己脚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来到了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里忘了带来了,就说忘了带尺寸,回家拿来尺寸再买,所以就往回走。旁边的人问他,你给自己买鞋,为啥不直接试试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干啥?郑国的那人就说,我宁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适,脚却不一定准确。后来人们就用“郑人买履”来形容和讥笑那些不顾客观实际,搞教条主义的人。

【中心思想】

《郑人买履》讲了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在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到了集市上却忘记拿尺码,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码再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他却回答,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现实的人。

郑人买履,郑人是谁呢?

■郑人买履,嘲笑郑人的经典

郑人买履的故事出自《韩非子》,讲郑人买鞋,到了集市忘了带事先量好的尺寸,回家去拿,返回时集市已散,结果鞋没买成。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拿脚试穿,他说:“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韩非子是拿寓言来讲道理,但为什么偏偏与郑人(今属河南)过不去?他完全可以说“从前有个人想买鞋”,不需要点明这个笨蛋的里籍。韩非子绝非等闲之辈,他在这里眼睁睁地说“郑人”一定有他的道理。我想如果韩非子在这里明确使用“郑人”是出于故意,那要么“郑人”在当时就是被人们嘲讽的最佳对象,郑人就是笨蛋的代名词,要么就是他个人与郑人有什么过节儿。

■郑人逃暑,为什么笨必称郑

这个故事出自《苻子》,也上过中学课本。随手从网上找一段白话文:
郑国有个人(文言文就是郑人)躺在一棵大树底下乘凉。太阳在运行,树影在移动,他也在不断地挪动凉席,免得被太阳晒着。到了晚上,月亮从东边升起来,慢慢地向西边运行,树影也随着缓缓移动。这个郑国人还像白天一样,不断地挪动凉席,躺到树影下面。结果,他的衣服全被露水打湿了。
《苻子》的作者苻朗是前秦人,但他的书中大多是先秦故事。本则故事中,又一个不幸的郑人成为被嘲讽的对象,看来不像是韩非子与郑人有什么过节儿,更像是郑人天生就有点问题。

■郑人爱鱼,郑人成了符号

郑人爱鱼出自明初学者宋濂的一则寓言,用白话文表述大意是这样:郑国有个爱惜鱼的人,放了三只盆子在厅堂之中,装上水,弄到鱼就养着它们。鱼刚脱离网的困苦,很疲惫,浮到水面上喘息。过了一天,鳍尾开始摇摆。郑人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没多久,喂食谷末和麦麸,又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有人说:“鱼以江为活命之所,像这样呆在一勺水中,遇上一个每天玩弄它,还说‘我爱鱼我爱鱼’的人,鱼不腐烂的少啊!”郑人不听。没过三天,鱼全都鳞片脱落而死,郑人者才感到后悔。
这则寓言出于明代,从宋濂的生平为人来看,他对河南人绝无偏见,而寓言中之所以使用郑人完全是一种文学创作上的需要,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目中,郑人就是一个寓言角色,就好像狐狸代表狡猾,狮子代表凶残,郑人嘛,当然就是代表笨。

■为什么要跟郑人过不去

为什么很多古代笑话中郑人都成为被嘲讽的对象?抛开时代较晚的郑人爱鱼来看,前两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批评拘泥不化的人,郑人买履是郑人拘泥于鞋的尺码,郑人逃暑是郑人在晚上拘泥于白天的经验。再看看韩非子中关于“郑人”的其他笑话: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批评的是郑人拘泥于形式而忽视实际。

回答4:

郑人买履 [ zhèng rén mǎi lǚ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 zhèng rén mǎi lǚ ]

  •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出 处

    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例 句

    至今,不相信自己,只按教条办事,像~的人还大有人在。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生搬硬套

    典 故

    古时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鞋,就在家里把自己脚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来到了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里忘了带来了,就说忘了带尺寸,回家拿来尺寸再买,所以就往回走,但集市已经关门。旁边的人问他,你给自己买鞋,为什么不直接试试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干啥?郑国的那人就说,我宁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适,脚却不一定准确。

    成语接龙

    履足差肩 肩背难望 望风披靡 靡有孑遗 遗珥堕簪 簪笔磬折 折胶堕指 指山卖磨 磨穿铁鞋鞋弓袜小 小鸟依人 人情之常 常胜将军 军法从事 事与愿违 违天害理 理屈词穷 穷而后工工力悉敌 敌惠敌怨 怨天忧人 人云亦云 云蒸霞蔚 蔚然成风 风起云布 布裙荆钗 钗横鬓乱乱作胡为 为国为民 民胞物与 与世推移 移东就西 西食东眠 眠思梦想 想入非非 非我族类类聚群分 分别门户 户枢不蠹 蠹国嚼民 民穷财尽 尽诚竭节 节外生枝 枝词蔓语 语重心沉沉著痛快 快意当前 前襟后裾 裾马襟牛 牛刀割鸡 鸡骨支床 床上施床 床上叠床 床上迭床床下牛斗 斗鸡走犬 犬马之疾 疾声厉色 色飞眉舞 舞文弄墨 墨迹未干 干名犯义 义海恩山山中宰相 相得益章 章甫荐履 履舄交错 错落参差 差三错四 四海飘零 零敲碎打 打滚撒泼泼天大祸 祸福之门 门可罗雀 雀角鼠牙 牙白口清 清宫除道 道合志同

    百科释义

    报错

    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墨守成规。

回答5:

译文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扩展资料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创作背景本篇文章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讲明君治理国家要有办法,全文分为六章,分别从“忠言逆耳”、“民为利/士为名”、“以身作则”、“诚信”等方面论说,至今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作者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 。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韩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学生,秦国丞相李斯师兄。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约公元前280年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当时六国战乱纷飞,为了躲避霍乱,韩非一家只好逃到了驻马店的一个村落中。作为贵族子弟的韩非从小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振兴家族,富强韩国。因此,小小年纪就单独一人周游列国,一路上努力的学习各家的思想。韩非有严重口吃,但却是文笔流畅的优秀作家。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陈述其中利害。秦王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韩非。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始皇帝,被拒绝。后来始皇帝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经死了。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风格。韩非的《孤愤》、《五蠹》、《说难》、《说林》、《从内储》五书,十万余言,字里行间,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