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柠檬黄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2024-11-24 09:10:5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柠檬黄的味道》以母女争吵、女儿出走为主线,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关注朦胧的早恋、网上聊天、离家出走等现实问题,展现了一群当代中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青春状态。虽然冠名是一部青春话剧,但实际上《柠檬黄的味道》不仅仅是给孩子们看的,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是全剧的重要主题。家长与孩子的冲突、孩子们和老师的相处、男女同学间的微妙关系,这些现实中的问题都在剧中得到了体现,组成一幅幅既富清纯诗意又有戏剧冲突的画面,让观众在笑声和泪水中感悟人生内涵。
这原台词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传达出了人物的最真的心理状态,因此也开掘出了意蕴的深度,使我们不得不引发一个思考:人与人之间多一点理解、宽容与爱该多好啊!而这也正是《柠檬黄的味道》的劝善的一个道德指向。
当然,这部青春剧也是一曲青春的赞歌。当基本的戏剧冲突化解之后,全剧便进入了浪漫的尾声。在“青春的感觉是什么?”的叩门声中,终于响起点题的主题曲——“青春,是柠檬黄的味道,有点酸甜,有点苦涩,让你一直回味在心中忘不了……”

回答2:

近年来的儿童剧有低龄化、魔幻化倾向。成人剧也忽略中学生群体。因此,在看到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青春剧《柠檬黄的味道》的时候,首先想到了它的开拓青春戏剧题材的价值与意义。
少男少女的中学时代,是青春的开端,他们开始幻想、追梦、开始爱美、玩酷……乃至情窦初开。
《柠檬黄的味道》的剧作者没有回避少男少女的情感世界。非常值得称道的,是在伦理评判与审美把握上所表现出的恰到好处的分寸感。当然不能提倡中学生早恋,但少男少女间的朦胧的爱慕之情却是美丽的,是不应该受到伤害的。所以,剧作者让剧本男主人开开接受了这样的合乎情理的认识:“梅老师告诉我,不要去有意早恋,因为年轻担负不起太多的承诺,可万一碰到了你认为就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你就埋在心里,努力做人,在将来的时候……”
对待网络,剧作者也秉持一种很达观的态度。青少年迷恋网络自然不好,但网络世界毕竟也是青少年抒发精神能量的一个广阔天地。剧作者设计了一个饶有意味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纠葛不断的陈麦、米未母女,一当他们用各自的网名——卡布其诺和冰淇淋进入网络世界,却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柠檬黄的味道》就是以陈麦、米未母女因一次误会发生冲突导致女儿离家出走开场。剧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这种普遍存在的代沟。米未的那段独白很是精彩——
其实我是很爱我妈妈的,可我和她一起的时候怎么就是另一种样子呢?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就无缘无故地对她大喊叫,好几天没和她说话,晚上,我睡在床上,妈妈走进来了,我闭上眼睛装睡,妈妈坐在我的床边,好一会儿,我感到她轻轻地抚摸着我,她的手好轻,好柔和,我好想转过身来抱住她,可我没有,我屏住呼吸,在心里叫着:妈妈,妈妈,泪水打湿了我的枕头……可是第二天我见到她,仍然冷冷的,还是不想和她说话。
这原台词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传达出了人物的最真的心理状态,因此也开掘出了意蕴的深度,使我们不得不引发一个思考:人与人之间多一点理解、宽容与爱该多好啊!而这也正是《柠檬黄的味道》的劝善的一个道德指向。
当然,这部青春剧也是一曲青春的赞歌。当基本的戏剧冲突化解之后,全剧便进入了浪漫的尾声。在“青春的感觉是什么?”的叩门声中,终于响起点题的主题曲——“青春,是柠檬黄的味道,有点酸甜,有点苦涩,让你一直回味在心中忘不了……”

回答3:

  青春的抒情
  □童道明
  近年来的儿童剧有低龄化、魔幻化倾向。成人剧也忽略中学生群体。因此,在看到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青春剧《柠檬黄的味道》的时候,首先想到了它的开拓青春戏剧题材的价值与意义。
  少男少女的中学时代,是青春的开端,他们开始幻想、追梦、开始爱美、玩酷……乃至情窦初开。
  《柠檬黄的味道》的剧作者没有回避少男少女的情感世界。非常值得称道的,是在伦理评判与审美把握上所表现出的恰到好处的分寸感。当然不能提倡中学生早恋,但少男少女间的朦胧的爱慕之情却是美丽的,是不应该受到伤害的。所以,剧作者让剧本男主人开开接受了这样的合乎情理的认识:“梅老师告诉我,不要去有意早恋,因为年轻担负不起太多的承诺,可万一碰到了你认为就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你就埋在心里,努力做人,在将来的时候……”
  对待网络,剧作者也秉持一种很达观的态度。青少年迷恋网络自然不好,但网络世界毕竟也是青少年抒发精神能量的一个广阔天地。剧作者设计了一个饶有意味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纠葛不断的陈麦、米未母女,一当他们用各自的网名——卡布其诺和冰淇淋进入网络世界,却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柠檬黄的味道》就是以陈麦、米未母女因一次误会发生冲突导致女儿离家出走开场。剧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这种普遍存在的代沟。米未的那段独白很是精彩——
  其实我是很爱我妈妈的,可我和她一起的时候怎么就是另一种样子呢?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就无缘无故地对她大喊叫,好几天没和她说话,晚上,我睡在床上,妈妈走进来了,我闭上眼睛装睡,妈妈坐在我的床边,好一会儿,我感到她轻轻地抚摸着我,她的手好轻,好柔和,我好想转过身来抱住她,可我没有,我屏住呼吸,在心里叫着:妈妈,妈妈,泪水打湿了我的枕头……可是第二天我见到她,仍然冷冷的,还是不想和她说话。
  这原台词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传达出了人物的最真的心理状态,因此也开掘出了意蕴的深度,使我们不得不引发一个思考:人与人之间多一点理解、宽容与爱该多好啊!而这也正是《柠檬黄的味道》的劝善的一个道德指向。
  当然,这部青春剧也是一曲青春的赞歌。当基本的戏剧冲突化解之后,全剧便进入了浪漫的尾声。在“青春的感觉是什么?”的叩门声中,终于响起点题的主题曲——“青春,是柠檬黄的味道,有点酸甜,有点苦涩,让你一直回味在心中忘不了……”
  《柠檬黄的味道》健康,阳光,抒情,色彩缤纷,很适合青少年观众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成年观众也会喜欢它,因为他们也曾年少过,“青春”过。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青春飘逸着“柠檬黄的味道”
  □余 林
  青春剧《柠檬黄的味道》以它独有的文学个性,镶嵌在《中国话剧百年剧作选》长廊里,无论是阅读还是观看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对这部作品的舞台呈现,那种强烈的青春气息,会使人进入对当代年轻人的生命青春有着一种新的理解、新的感悟。“生存模式的渐变”兴许正是我们现存生活的特征。这里对青春的生存模式,做了一次有限的文学透视。青春,似乎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语,丰富的生命故事被这一部著作凝注在“柠檬黄的味道”上,“有点酸甜,有点苦涩”“有点清新,有点绚丽”。生命的青春期,既有它的纯美,又有它的不确定性,谁能让自己心中的纯美本色得到归属,谁就扮演着青春圣洁的角色。《柠檬黄的味道》是以戏剧独有结构,让人们遨游在青春圣洁的天宇,同舞台上的中学生们在青春的跑道上一同经历,一同苦思,一同分享青春阳光的魅力。
  戏剧文学的灵性,在于形象的个性感,《柠檬黄的味道》追求形象语汇的总体结构,这可能与作者是一位舞台美术家有着本性的联系。舞台上最核心的冲突,是母亲伤害了自己的女儿,“出走”和“寻找”成为结构主体。但是以往生活的回溯,又成为展现人物境况和生活细节的重要手段,那种“逝去的光阴才最具诱惑力”在这里巧妙地推动着戏剧流程,同时也展现着青春气息的生活律动。五个中学同学之间固然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但彼此之间萌生的心灵上奇妙地律动,是属于这个特殊年龄段的,无论是剧作,还是舞台呈现,都是那么清新,又那么具有寓意。它既有着在这个领域里的传承,又具有在这个领域里的现代意识。开开骑着自行车送米未回家,米未问起开开的父亲,得知开开的母亲已经去世,这时舞台上飘起了小雨,米未用身子挡着开开最心爱的吉它,开开拿起衣服遮在米未的头上,俩人会意地在雨中笑了。这时吉他声声,蓝色的夜,蒙蒙的雨,构成的是一幅青春的画面。这样的形象细节也还表露在卉伊送给苗可的彩色玻璃瓶上,一种青春的萌动如同是一首诗,含着一种朦胧美。在这类青春律动的信息中,最直接也最有冲撞力的是这部戏充分调动了网络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陌生者之间的沟通,甚至可以超越亲情。他们彼此之间交流是无障碍的。米未出走之后,是把自己的苦烦无保留地同网友交流,岂不知这个网友竟是她的母亲。因为作为网友,母亲也有诉说不完的苦烦。网络空间是《柠檬黄的味道》一个重要的结构语汇,“生存模式”在这个现代生活领域,具有着一种难以替代的力量,生活既然已经进入这个空间,生活也很本能的在这个空间里找寻答案,当母女在这个不见面的彼此之间,进入新的认知时,它的感动力是那么的强烈,它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亲情只有以信任,理解和交流作为前提,才能成为一种超越血缘的精神寄托和自觉要求”。
  青春剧的青春气息,自然难以回避青春的生命本能和由此构成的生命文化,《柠》剧以巧妙的叙述手段,让我们意识到少女初始的“月事”,是青春潮在青春生命历程中的一次“精神胎记”。围绕着这个初始的“精神胎记”,两个少女之间构成了一段舞台细节,那就是米未告诉卉伊“来啦”,卉伊恭贺米未终于“来了”,“由一个女孩变成了少女”,米未要换上一条玫瑰红的吊带裙,把“来了”这个日子记在卡片上。这个被她称之为“青春卡”是柠檬黄的颜色。“元红”在这里有无意无意地成为一种心理仪式,它是那么的纯洁。一种现代少女的生理知识和心理健康恰当地作了表述。导演钟浩把这段戏处理的那么流畅,而且烘托出的是少女在这个特殊事态上的一种稚嫩的风趣。
  “对作家来讲,语言应该是一切”,“没有好的语言,就没有文学”。《柠》剧编剧邱建秀重视这部青春剧的语言个性,这里把“颜色”和“味道”语言化了。“颜色”和“味道”成为一种生命体,这就为语言的构成,赋予了不少活力,诸如,“一个时尚的古板的矛盾混合体”“中学生是灰色和兰色的”,“怕酸的人感情敏感”……至于“青春的感觉是什么?”。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解释,犹如是青春的启示录,让人感动新奇。而柠檬黄的味道显得清新,又显得深遽,显得生活化,又显得戏剧化。理解与思绪把它留在了剧场里,形成的是一个难以忘怀的艺术空间。
  (作者系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青春的吟咏
  □刘彦君
  越来越多的戏剧和“青春”结缘了。“青春版”的打造,青年人的演出,“青春剧”的称谓,一类携带着青春特有的热情与渴望、率真与欢乐、叛逆和冲突的戏剧,从当代戏剧的边际角落,向着我们漂流而来,使我们越来越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而在这一批同类型的戏剧中,青春剧《柠檬黄的味道》显得别具一格。
  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平等的现代人文意识,是创作者赋予这部剧作立意的可贵之处。内容依然是成长的故事,人物依然是即将成人的青年,但是,《柠檬黄的味道》却没有重复很多青春剧的主题,没有让孩子们向成人世界的规则认同和皈依,也没有将成人社会的价值标准天经地义地凌驾于青年人的价值观念之上,而是让二者始终处于一种相互教育的位置上。在用成年人引导孩子们社会化成长的同时,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呼唤尊重,呼唤信任,呼唤成年人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这一立场体现在叙事策略上。作品以陈麦和米未这一对母女之间的误解和最终的理解设置为作品的贯穿构架,却没有正面展开母女之间的叙事冲突,而是在这个框架中,容纳了年轻人五光十色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让米未和她同学们的情事,涌溢在每一个场景和光影中,而母亲则始终被安排在一个被动的观看位置上。母亲成了一个被教育者,她的猜忌、担心、说教显得是那样迂腐而可笑,她甚至没有机会来证明自己的选择和行为的合理性。她和我们观众一样,是通过看,通过听,通过回忆和交流,最终理解并认同了青春的,最终被青年人的热情、善良、互助,被他们之间超功利性的情感所征服,所感动的。这种替代了“长者本位“的”幼体本位“,正是五四时期鲁迅曾经呼唤过的,也是这部作品与众多青春剧不同的地方。
  基于这一立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所感受到的特有快乐、迷失、呻吟、渴望,以及他们的性格侧面和心理层次,都被创作者丰满、生动而鲜活地展现在舞台上。这些感性经验的记录和见证,不仅改变了青春期戏剧创作处于无语状态的现状,不仅有效地扩展了戏剧表现中的内容边界,而且折射出了深广而繁复的情感内涵。这是一群处于临界状态的孩子们。一个微笑、一个鬼脸、一个手势,甚至一条吊带裙中都包裹着耐人寻味的心理内容。成长过程中隐秘的激奋,想让所有的男生都围绕着自己转的高傲,希望在女同学面前有面子的虚荣心,对家庭重负的担当,对人生变故的承受,对同性友谊的渴望,对异性的朦胧期待,特别是要“唱自己的歌“的宣言,都让观众们尽情地领略了这部写满了炽烈、兴奋,但却没有冷漠与淡泊字样的青春词典。
  铺展花样年华的同时,创作者也以从未有过的刺眼光束,照亮了家长们那些长期被忽视的精神暗角和心理偏执。偷听孩子们的谈话,偷看孩子的日记,跟踪他们的行动,监视他们的交往,动辄摆出一副权威和家长的派头,以不容质疑的口吻教训孩子。母亲所秉持的传统观念,导致了对孩子成长的极大束缚和压抑。这正是编导希望通过剧作引人思考的地方。看着这一对母女在关于早恋、关于和异性交往、关于穿吊带裙等问题上的争议,不禁让人想起《家》中横亘在高觉慧和他祖父之间的“代沟“。那是永远也无法相互跨越的深谷。
  当然,创作者的思考没有停留于此,而是进一步写出了家长的苦衷和无奈。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全球化经济时代生存竞争的严酷,使人们看到了潜藏于母亲焦虑和猜忌背后的人生梦想和社会责任。这样一来,母亲形象就有了巨大的象征意义。她以成人社会的准则要求孩子,渴望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成长,而女儿则试图叛逆和逃避母亲的意志。这种母女关系的扭曲,正反映出当下许多中国家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而爱的力量则是此剧开出的药方。母亲害怕女儿出走是因为爱,而女儿的回归也是因为爱。作品告诉我们,只有在情感的基础上,新的家庭关系才能建设,维系人伦关系的新纽带才能编织。而编织所用的经纬线,则是相互之间的平等、尊重和理解。
  剧作主人公的青春体验和母女关系,是以不断闪回的方式和视角构建的。观众跟随着米未的当下状态和生活片段的回忆一步步走进她的世界。这种当下状态和闪回场景并置的格局,为观众设置了两种观照模式,使青春的美好与母亲的怪异两两对比,相得益彰,从而更为鲜明地展示了母女二人由误会到理解的过程。
  二度创作简约、洗练,富有诗意,呼应着作品传递的青春信息。几块玻璃质地的透明条屏通过景物、颜色和光线的变换为一个个的现实场景奠定了清新、明朗的格调,三组高低不同的台阶或分或合,为表演提供了支点,也与条屏一道,构成了舞台完美的画面。虚拟的网络空间,则由黑色的背景以及舞台前方台阶上几把椅子构成。物质的时空空灵、写意,虚拟的时空直接、质朴,二者风格统一,便于穿梭、切换、并置,为人物心灵的刻画增添了视觉冲击力。
  此剧的音乐创作也十分精良,极大地提升了整体戏剧创作水准。也许是叫“青春剧“的缘故吧。从全剧音乐出现的次数、各段音乐的长度、音乐在配器上的结构,以及音乐与其他声音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其音乐使用似乎比其它话剧作品更多些。它们在表达剧中人物的情绪、渲染气氛、强化性格冲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尽现青春的笑脸
  □梁鸿鹰
  “展现青春的笑脸无须任何理由,因为那是青春最基本的魅力。”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这句发自肺腑的感叹,对青春的赞美溢于言表。青春让人怦然心动,但能否出色地表现青春的朝气、自信的魅力,历来是令人关注的题目。
  与国内大部分表现青少年生活的戏剧作品一样,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青春剧《柠檬黄的味道》也基本上是由成年人主导创作,即由成年人写剧本,由成年人导演,由成年人设计,创作完成后也主要听取的是成年人的修改意见。因此,在思想表达、艺术呈现等方面,必然会带有一些成年人思维模式造成的痕迹,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与我们目前的戏剧创作生产机制紧密相联。在目前这样少儿题材文艺创作不可能由青少年自身主导的情况下,如何真正把握好青少年生活的律动和真实心理,而不是想当然地进行生编乱造的创作,着实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的确,青少年生活是有着诸多共性,这些共性大都缘于成长的烦恼。由于成长的飞跃,世界在他们面前突然展现迥异于过去的面目,他们渴望沟通,他们有过剩的能量要释放,他们生理的突变造成了心理的困扰,他们急于了解一切,但认知能力尚不足,他们一方面极度自信,另一方面又极度自卑。他们要摆脱父母的约束,但又处于父母的掌控之下,他们要冲向外部世界,但外部世界又往往向他们呈现出狰狞的面目。他们的生活中有冲突、有生命的生长与呼吸,可以构成文艺创作的极好素材。相当程度上讲,青春题材文艺作品的难点,也许主要并不是如何抓住青春期的特点,如何刻画出青春的本质,以及如何突显出青少年的个性,而是创作者怎样才能搭建起与青少年现实生活沟通的桥梁,与他们在情感上、思维方式上,真正建立起深层次的密切关系,从而实现作品、观赏者与作者各得其所。
  青春剧《柠檬黄的味道》的成功之所以令艺术工作者欣喜,也得到了观众普遍欢迎,最主要是因为抓住了当代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的本质特征和趋向。“青春都是美好的”,创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始终着重正面展现青少年的青春、快乐与阳光,以他们的正直、合作、执著感染人们。我们看到,剧中的女生米未活泼开朗、朝气蓬勃,虽然父母不和,处于分居状态,但她始终把别人的欢乐、把集体的荣誉放在首位。米未的好友卉伊温柔漂亮、多愁敏感,带着对苗可的朦胧好感参与集体的每项活动,以集体的荣誉为最高荣誉。由深圳外语学校新转来的男生Kiddy阳光幽默、聪明好胜,他的到来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原本与米未是小学要好的同学,他在球场“秀球”引起一片喝彩,很快融入到了新的环境中。苗可倔强好强、性格暴躁,由于Kiddy的加入,而产生的无端烦恼和冲撞,在米未的调解下而很快冰释。有美术特长的夏木则敦厚热情、乐于助人,用自己的力量默默地为集体作着贡献。几个孩子为了学校组织的DV大赛,一起搞了个青春组合。与此同时,他们各自经历着自己的烦恼。米未与母亲因误会而爆发冲突,愤然出走,在网吧向一个叫卡布其诺的网友倾吐心声。失去母亲的Kiddy最近和他的同学们发现自己的父亲罗匡正在与班主任梅肖谈恋爱,这使他一度情绪低落。苗可的苦恼是父亲母亲下岗,全家生活陷入窘境,为了给自己买球鞋,父亲做工扭伤了腰,母亲在给人家做小时工,这使苗可倍感压抑。几个同学一起为苗可想办法,夏木给行人画素描为苗可筹钱,米未到Kiddy家求他做老总的父亲为苗可的父亲安排工作。大家在欢乐中前进。最后,米未发现网上与自己聊得十分投机的原来就是自己当面无法沟通的母亲陈麦。罗匡经过努力收获了梅肖的爱情。苗可的父亲凭着自己的厨艺在罗匡的公司里找到了工作。五个小伙伴的青春组合进入比赛前三名,大家在欢乐的气氛中唱起了自己的心声:“柠檬黄的味道你可曾品尝到/有点酸甜,有点苦涩,让你一直回味在心中忘不了……柠檬黄的味道/那是,那是一种青春的味道”
  作品揭示出随着时代的变化,向上的、阳光的新一代青少年的美好的心灵。在描摹他们的行为、语言的同时,更加注重他们的行为能力和品行表现。创作者善于通过展现当代青少年和父母、老师之间沟通,一步步触摸、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本来,在成人的眼睛里,孩子永远是孩子,似乎永远长不大,需要永远听从“大人”的指挥和命令。实际上,孩子的心灵未被污染,他们智力的发展、他们品性的进步,远远超出了我们“大人”的想像,他们有着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有着自己处理外部世界矛盾的办法,即使不成熟,也是行走在理性的道路上,有着自己充分的合理性,必须得到尊重。最近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位20多岁的小作者在谈到自己的新作时说,他写的是一部“作为父亲的使用说明书”式的作品,他想让父母那一辈看一看,孩子懂得的并不比他们少。在《柠檬黄的味道》里,每个小伙伴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创作者不夸大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而是通过师生情、同学情、父子情和母女情,来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构成一个青少年的诗意的生活氛围,表现了成人与少年人格的平等。
  该剧格调清新、诗意盎然,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唯美情调。
  (作者系中宣部文艺局文学理论处处长)

  青春的味道
  □蔡体良
  猛一问我:“柠檬黄的味道是什么?”我会被蒙住的。宛如猛一问我:“生活的感觉是什么?” 在那一瞬间,我也同样会不知所措的。我在观看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青春剧《柠檬黄的味道》中,就给我出了这样的课题。虽然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但是要做出准确的回答,标准化的回答,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了。包括在我看完该剧后,剧中给我的回答。不过,我还是赞赏剧中年轻人的感受。我认为在这个课题上,找到过分理想化的、让人人都满意的答案,是幼稚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剧中那些年轻的学子们刚刚进入青春的躁动期,他们自觉的或不自觉地希望,从心理的和生理的、生活的和社会的不同层面探究“青春”的奥秘以及种种困惑。于是他们经过一段小小的生活风浪的冲击、体验之后,他们共同找到了这样答案:“青春是柠檬黄的味道!”用他们充满着诗意的、浪漫的语言说:柠檬黄是淡淡的,是纯纯的;它很清新,很连心。如果细细地品味的话,有几丝酸酸的,甜甜的;还有一点苦涩的味道。它就是青春的味道!
  这个剧的舞台,正是以这个年轻人关注和感受的视角,拨响了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琴弦,热烈、梦想、朝气乃至叛逆,便成了这个青春剧舞台的主旋律、主色调。剧中的米未、开开、苗可、卉伊和夏木五位同学,各有自己的色彩,很难说他们身上哪些是优点哪些是弱点,自身是互补的,他们之间也是互补的。以米未为例,她有自己的理想和激情,也有自己的困惑和迷失;她向自己挑战,也向身边的生活挑战。她因妈妈的误会而出走的比较极端的行为,比较典型地展示了当代“小愤青”的共性。然而,剧中更多的是展示了他们的个性,他们的欲望,他们对生活的判断,他们在成长中的烦恼。比较早熟的开开已在尝试爱的滋味,真挚的苗可面对困境的坦诚令人感叹,卉伊的热情,夏木的专一等等,构架了一幅幅诗意和浪漫的画面。从而,在这个柠檬黄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成人与孩子的沟通,年轻人之间的理解,师生间的情谊,唱响了一曲让生活和世界充满爱的颂歌!
  青春剧的舞台,无疑需要更多的阳光和雨露,需要向上和热烈的生活气息。《柠》剧的舞台展示,也是洒上了“阳光”和“雨露”。欢快的音乐,动态的舞台节奏,尤其是舞台外部造型的配合,使演出整体的形象更为显明。这是一台多场景的演出,舞台场景流动多变、时空转换灵便瞬即,就会让舞台“青春”起来。运用舞台面上平台位移是—个方面,舞台上空悬挂玻璃条屏,是一次比较大胆的创造。无论它的不同方位的组合,构成不同的抽象的造型样式:还是运用灯光手段,渲染气氛和色彩,营造不确定性的朦胧感,更是将舞台带入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这种形象语言,与其说提供了一定环境因素,也在折射、演绎年轻人心灵中的色彩。
  柠檬黄,青春的味道,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的,也是属于大家的!
  (作者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汪 泽
  由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青春剧《柠檬黄的味道》自上演以来,广受观众好评,特别是在家长和老师们之间产生了较强烈的共鸣与反响。我认为,该剧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它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品质,使其更容易走进观众的心灵,从而架起一座沟通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
  《柠檬黄的味道》顺应了当今年轻人渴望被理解、被欣赏和尊重隐私、尊重个性的心理,以这种特殊心理为起点,开始演绎戏剧故事:开场不久,舞台上响起的一记响亮耳光,把观众的心揪了起来,作为知识分子的母亲陈麦,为什么会粗暴地向乖巧伶俐、活泼可爱的中学生女儿米未动手?她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逐渐释然,同时也对这对母女之间的误解深感遗憾并反省自身,陷入深深的思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之下父母的共同期盼。但表现在行为上,《柠》剧为我们展示了几种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作家陈麦与丈夫之间本就缺乏理解沟通,丈夫有时候宁愿睡在办公室里面也不愿回到家中,夫妻关系一度十分紧张。作为母亲的陈麦,对女儿米未看管得既紧且严,甚至不惜侵犯女儿的隐私——偷看女儿日记,偷听女儿电话,甚至当女儿去男同学家时也要带上录音笔,把谈话内容录下来供她“审查”……另外一位主人公中学生苗可,是一位好强而孝顺的男孩,由于父亲的下岗,使他更加懂得家人对他的无比关爱和良苦用心。父母为了他的健康成长,宁愿自己喝稀饭也要让儿子每天能喝上一碗排骨汤。懂事的苗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业余时间里去当网管赚钱,让人可钦可敬。至于长在单亲家庭的Kiddy,更是一位新潮帅气、聪明好胜而又不乏幽默的阳光男孩。由于母亲早逝,Kiddy与父亲罗匡可谓相依为命,两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演绎了至真至性的人间真情。罗匡当然也希望儿子出人头地,但却从不蛮横干涉儿子的个人生活,而是对儿子充满了信任与鼓励。作为儿子的Kiddy,也理解丧偶的爸爸下班后的那份孤独寂寞。当他无意中发现新的班主任老师梅肖与爸爸罗匡是一对相互爱恋的恋人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代他爸爸向老师提出求婚,并把戒指送给老师。尽管他仍旧深深地怀念已经去世的妈妈。他之所以这样做,全是因为对爸爸深深的爱与宽容。而梅肖也是一位充满了爱与责任的老师,她对罗匡一往情深却不轻易表露,一切只是为了Kiddy的感受。观众在看到罗匡、Kiddy与梅肖这种和谐相处的一幕时,无不为之心动,在发出会心的微笑的同时,也对Kiddy父子之间的理解与开明充满了敬意。由此可见,彼此的信任是他们能够理解与沟通的基础。
  编导别具匠心地设置了米未离家出走后在网吧与她母亲聊天的场景。米未跟名叫“卡布其诺”的网友聊得非常投机,她们之间互相倾慕,却全然不知虚拟世界中的朋友竟然就是生活中的亲人。在现实生活中相互猜忌和轻视的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却是最知心朋友。生活的戏剧性在舞台上得到活灵活现的呈现,让观众忍俊不禁之余感慨良多。当妈妈最后知道让她发火的那句写在纸条上的“最爱最爱的人”原来就是自己,而女儿也发现无话不谈的知心网友居然是自己不愿搭理的妈妈时,戏剧的发展在这里被推向最高潮。原来母女双方对彼此的爱一直存在,而且是那么浓烈,欠缺的其实只是一座沟通的桥梁……
  比较难得的是,在这部戏剧中,始终贯穿着可贵的平等意识。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在呼唤平等、尊重与理解。只有保持平等的心态,才能更好地交流与沟通。编导们并没有单纯地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生动的故事,自然地表达出这种理念。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同学之间的理解、师生之间的情谊以及人间的真爱,组成一幅幅既富清纯诗意又有戏剧冲突的画面,让观众在笑声和泪水中感悟人生内涵。
  《柠》剧的剧情结构简洁完整、内涵丰富,多处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其间的悲喜交替,把观众牢牢锁定在剧情所表达的感情氛围之中。该剧的舞台设计、语言、舞蹈以及穿插的歌曲都十分成功,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给观众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故事衔接也相当巧妙,场景转换流畅、自然。
  当然,《柠》剧也并非尽善尽美。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略显粗糙,在人物深层心理的表现方面还有些欠缺,在情节的设置方面还可以做得更为精彩。但不管怎样,作为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青春话剧,在直面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与真实心态,准确把握住时代脉搏等方面,还是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系中宣部文艺局艺术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