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与水质、器具、火候、技巧的关系
1)水质
陆羽在《茶经》一书中早已阐明,茶与水的关系极为重要,他指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他根据前人论点,把全国宜于煮茶的水分为二十个等级,还把泉水细分为七级。经过历代帝王、文人、雅士的品题附和,中国的名泉有北京的玉泉山泉、济南的豹突泉、镇江的金山泉、无锡的惠山泉、杭州的虎跑泉等等,并被命名为“天下第一泉”“天下第二泉”等雅号,用这些泉水泡茶才是好茶。当然,现在时代不同了,仍沿用这种方法分类,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只能说茶与水的关系很密切。
水有软、硬之分,是以水中含的矿物质和氧化物多与少来区分。
硬水——每升水中含有八毫克以上钙镁离子。
软水——每升水不到八毫克的钙镁离子。
天然水中只有刚下的雨水、雪水是软水,其余的多是硬水,用软水泡茶,色汤明亮,香味俱佳。用硬水泡茶使茶叶中某些成份氧化和凝合,导致茶汤变色,特别是红茶,失去鲜味;如水中所含铁离子多于万分之五,茶汤变黑,又苦又涩,不能饮用。
(2)器具与火候
器具指的是煮水用的炭炉、水煲、燃料等, 煲水使用铜煲、锑煲容易起化学作用,而且有铜臭异味,最好用瓦煲,既可保温,又可以保持水质原味。在农村中往往使用松柴、杂草等燃料,煲了来的水带有焦青异味,最好用木炭为燃料,其次是毂壳、粗糠、蔗渣、牛、马干粪等,易于掌握火候。现在城市生活中,一般使用煤气、石油气、电炉,关键是不要用火过猛,把生水煲成死水便失去了水味。
(3)煮茶技巧
茶圣陆羽是个煮水泡茶的能手,他认为水要“三沸”,第一沸既微闻水声, 第二沸边缘有如涌泉连珠,第三沸则如波涛鼓浪。过了三沸则属“老水”不宜泡茶,以现代科学眼光分析,不无道理。因为不同的茶叶所含的化学成份,如茶多酚、咖啡碱、蛋白质、维生素等等物质构成茶叶色味也不同。一杯理想的茶汤,必须掌握不同茶叶的质与量的多寡,与水的比例,水温高低和泡水时间的长短,比例协调才能芬芳可口,甘醇润喉,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一般来说,泡绿茶水温应掌握在摄氏80度C左右, 全发酵的红茶水温须摄氏100度C,冲茶时提高水煲增加冲击力,去掉浮沫等。
这样才能使茶叶的各种化学成份充分发挥, 不致破坏或降低,煮水冲茶看起来很简单,没有什么技巧要学,但泡出来的茶要达到“色、香、味、形”四绝俱全,则非一日之功。
(4)茶具(结合实物解释)
茶具是指茶壶、茶杯、连盖的茶盘而言, 是盛茶的必要工具,不包括煮水的炭炉和煲水的水壶在内。
============================================
煮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把水烧开,杯子里放适量茶叶,开水倒一半,五分钟后等茶叶沉下一点,再倒一半.就能喝了.每次不要喝完,否则再倒热水,茶味很淡.也就是兑着喝.无需煮沸.喝茶要享受泡茶的乐趣,让茶汁慢慢析出。
煮茉莉花虽然茶色汤明亮,香味浓厚。但高温下使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流失。100度的沸水冲泡,去掉浮沫杂质,更加芬芳可口!不妨试。
茉莉花茶不需要煮,直接用水泡就行了,90度左右的水是最佳的~
水烧开。直接泡5分钟~!花茶泡久了味道变的~!本人亲自试验的效果不好你抽我~!按我的方法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