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篇,你看行不行,望采纳
第一篇:
了解关于梁思成的事迹后,思前想后总觉得要写些什么,梁思成是伟大的,梁思成是巨大的,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除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我觉得,高贵的精神与高雅的兴趣赋予了梁思成特殊的性格魅力,使他能够积极的面对人生旅程中的阳光灿烂和风雨挫折,成就了这么一位建筑伟人,也奠定了梁林这对情侣爱情的基石。
梁思成尽管是个不乏理智的学者,但也是个情怀博大的性情中人,性情中人富有激情,干什么事任凭性情支配,不一定时时事事深思熟虑,凭借激情,往往能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干出了出人意料的伟业。梁思成对自己从事的建筑事业中和中华古老建筑怀着深深的情与爱,为保护北京古城,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当权者争执,他对祖国,和人民忠贞不贰,吃多少苦也初衷不改,死而不悔,他关爱妻子林徽因和孩子,关爱学生,这在很多文章中屡见。
梁思成的童年是极为幸运的,他不仅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得以在大自然中畅游。幼时,梁思成居住在日本横滨,他时常跟随着姐姐到有着长长台阶的小山上去玩耍。在父亲的鼓励下他们游泳,爬山,七岁时就学会了骑自行车,这在当时是十分超前的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他赢得了十分超前的爱情,使他在一切艰难中战胜了人生中量大敌人。
梁林第一次见面就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梁思成后来在回忆与林徽因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时,话里流露着一种甜蜜和美好,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他一身。而林徽因呢,一直都是那么的富有朝气,广博扎实的学识,幽默的谈吐,豪无富家子弟的轻浮与作风,同样给年少的林徽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一个完美的结合,他们的结合无可取代。
梁思成再现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杰出代表,伟大建筑巨人梁思成波澜起伏的生命历程。深刻体现在梁思成身上所凝结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出其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令人感叹万千。
第二篇:听《梁思成与林徽因》这部记录片的片名时,像大多数人一样,首先冲进我脑海的是两人梦幻般的恋情。梁思成,林徽因留给世人的直接印象大概是童话般的爱情故事,却鲜有人会追寻两人在并肩前行的路上所遇到的风风雨雨。当从这部纪录片中了解到两人人生的坎坷与幸福时,心中的那种惆怅却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远去!为了什么?为了民国学者那赤忱的爱国之心,为了那个无法挽回的时代,为了那一点点消失的古老的印记!学业完毕之后的梁林在片中的归国之路表现得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但是在那个年代,一边是繁荣鼎盛的,尊重学识与人才的社会,一边是狼烟不断,山河破碎,社会动荡的局面。面对这些取舍时,梁林的选择毅然而果断,回到这个生我养我的土地。也许这是他们父辈的言传身教之下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因为谈到两人,无法回避的还是他们的父亲,一位是曾经参与百日维新的——梁启超,一位是林长民。他们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崇尚西学而又恪守中国传统的文化,秉承独立的民族品格。在这样的家庭背景的熏陶之下,梁林二位先生作出此决定自然在情理之中。而今的人却觉得不可思议,却却反映的是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缺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每个人都会说的豪言壮语,但是真正去实践的人又有几个?梁回到中国之后,发觉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却没有一个系统的整理。而且在外国学者研究中国的建筑史从不参考中国学者的研究,一方面是当时中国并没有具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本国研究者的本身对本国文化的忽视造成中国在这领域的空白。中国古代的建筑巧夺天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却没有完备系统的建筑理论,梁深感痛惜。1930年营造法社的成立为梁的建筑历史梦提供了契机。在梁林几人的足迹遍布华北,发现了一座座年代久远,结构精良的古代建筑,隆兴寺,佛光寺,广济寺........梁林陶醉在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古代建筑中,并不辞爬山涉水的劳苦把它们的数据一一描画。也许我们还不理解在苍茫的中国大地发现哪一座座的木建筑,究竟有何欣喜。但是,在一个建筑学家的眼里,那是如此的精美,如此的美到令人心痛!中国作为世界唯一一个不断代的古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与沉淀为后人留下很多物质与文化财富,从西北敦煌的飞天神话到北京巍峨的故宫群,从西安的古街庙寺到苏杭的亭台楼阁,从上古神话故事,四书五经到明清的小说,从夏商祭祖的暔暔戏到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我们中国有太多的值得我们去传承与发展的瑰宝,它们在时代的发展中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在人为干预下慢慢离去,有的禁不住时间的冲击渐渐风化。尤其是在如今商品化及现代化热潮中,多少珍品毁于国人的盲目大拆大建之中?我们这个崇尚西化年代,舶来品意味着潮流和品位,导致我们的城市建筑一切向西方学习,城市特色,民族特色荡然无存!因此,这个时代在呼唤着更多的梁思成出来,去保护我们古老的民族智慧结晶,并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设计出更多的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来。当今的城市发展方向雷同,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商品广告目接不暇,这是中国还是纽约?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对民族传统的认同,因为我们的血液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潜移默化地烙下了中华民族的印记。这也是为什么经济社会越是发展,我们对传统也是尊重,对传统文化也是爱护的原因所在。梁思成做到了,他满怀信心的加入了新北京的规划与设计,他一笔一笔地勾勒他心中的中国建筑的样子,他一步步丈量脚下的土地,他一次次不辞劳苦与危险地保护在政治运动中飘摇的文物。但是政治的复杂是这个单纯的知识分子无法理解与想象的,他在文物保护咋过程中除了考虑专业技术以外,还得考虑来自政治家的强力的手。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上某顶帽子,在那个年代是多么的可怕。政治的力量为什么要干预一个普通人对历史文化的忠诚与热爱?政治力量为什么会如此的蛮横与无理?政治力量为什么如此滥用却无法监管?当代中国消失了吗?没有,还没有,它还在某个隐形的角落监控着你的一举一动,稍不留神,它就会显出神威。我们都在抱怨我们的社会为什么这么少大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世界顶尖的人才?原因可能复杂多样,但是你无法回避的一个原因会在《梁思成与林徽因》里面找得到!说到大师,人们就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民国时期的大师群星璀璨,星光熠熠?的确,民国时期是大师涌现的历史阶段,任何用途的历史教材都无法抹去这一段深刻在民族脑海里的记忆!除了梁思成父子是大师外,林徽因先生也还是一位大师,而且林先生的身边总不少大师的陪伴。除了令人津津乐道的哲学家金岳霖和诗人徐志摩外,还和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夫妇结尾终身朋友。林先生总是以诗人文质彬彬显人,给人一种人比黄花瘦的感觉,事实上,林手经历的苦难远比常人要多。无论战争期间的家散人亡,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疾病缠身;还是和平年代的政治纠纷与压力,一个弱女子承受了太多太多。她一生发表了多篇诗歌,诗歌的意境深远,读者往往可以从中读出温情,细腻与柔韧!除此感性之外,还有理性的思维,雄辩的口才。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协助梁完成了《中国建筑史》中英版等等。人们热衷于感叹民国第一才女的魅力之外,同样倾倒于她那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完美化身!梁林的历史相去渐远,但是历史总会记得他应该记得的东西,无论人的力量有多大,都无法抹去那古老的印记!观后《梁思成与林徽因》心中感概甚多!无论怎样,你们依然是我心中的《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