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心理很多人会有,其根源可能有以下三点:
一、童年被过分溺爱
事实上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一个人个体潜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实是三岁前。民间也有说法叫“三岁看老”,其实是同样的道理。
我觉得在孩子三岁前大人应该注意的有:
1.定规矩,从婴儿开始植入良好的习惯。
这段时间孩子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大人只要能够对孩子的哭声产生脱敏,就能够很好执行正确的教育方法。
比如孩子哭闹的时候不能给予满足,相反孩子平静的时候才给予满足,这样可以让孩子形成哭闹无用的潜意识。
可惜很多人总觉得孩子还小,舍不得孩子哭,要什么满足什么,没有原则,没有规律,觉得孩子长大了道理自然就懂了。其结果就是让孩子养成坏脾气与坏习惯,甚至影响终生。
2.严厉,树立威严。
从婴儿期开始在孩子心目中植入自己威严的形象非常重要。很多大孝子都回忆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如果这个时期让孩子觉得你好说话好欺负,那么你今后的教育孩子也不会当一回事。
比如该严肃的要严肃,不能毫无原则的一副嬉皮笑脸。有的大人,特别是爷爷奶奶,被孙子愤怒的打骂还觉得可爱,舍不得哪怕表情严肃一点,其实这是害了孩子一辈子!
3.陪伴,多给予拥抱。
安全感和心理健康最好的植入就在婴儿期。多给予陪伴,多给予抚摸和拥抱,对于孩子一辈子的心理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是由于以上三点的缺失,导致长大后对家人缺乏尊重、敬仰、温暖和情感,性格上耐心不足,容易迁怒他人,并对逆境产生不适应感。
二、受到外界伤害,从内部寻求发泄
还有一种可能,由于曾经受到外界的强者的伤害,却无能为力,也不敢反抗,只能通过对家人凶,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就是俗话说:挑软柿子捏,窝里横,软土深挖。
如果是这样,性格上是比较内向的,没有自信,有一定的社交恐惧,特别对于陌生人要天然的恐惧感。道理很简单,不知道对方底细,不敢乱来。而对于至亲,反正知根知底,怎么着也得顺着我!
三、童年受到家庭管束太多
还有一种情况,由于小时候受到家庭管束太多,而无法反抗,特别是这种管束往往是大人的一种情绪的无理宣泄,比如酗酒的父亲回家无理由打骂等,这些容易导致孩子性格的习惯性叛逆。那么长大后,无论家人说什么,他习惯性第一件事情就是反对!
我哥就是这个心理,对家里人不亲,对外人很好。我认为可能是童年在家里没有得到很好的爱和关怀,对家庭有点排斥感,步入校园和社会后,会把这种缺失感寄托到外界。所以就会出现这种心理
这是讨好别人的心理。这种人会认为别人都是好的,自己人都是差的,所以对自己人很鄙视。
对外人客气,对家人凶就是典型的窝里横。总站在外人的立场说话,显得他十分明事理,其实是愚蠢至极。
这就好比饭店老板免费给你一碗面,你就感激的不得了,而你妈妈给你做了十来年的饭,而你却没有任何感觉。因为许多人觉得从外人那获得好处很难,总是被外人利用,嘲讽,戏耍。从家人那得到好处很容易,容易之后,就不知道珍惜,时间久了,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习惯了索取,就忘了感恩。(或者这么说,一个人,他家人天天给他钱,如果有一天没给,他就会记恨;一个人,如果天天被外人“揍”,有一天外人没有“揍”他,他会感激。)而你进入社会后,和外人打交道最多,所以,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人性也是这么个人性,大部分人都是趋利避害型。人与外人一旦有利益关系了,这两个人的关系就很难说清楚了,互相获利时比家人还亲,争夺利益时,就像敌人一样。这是什么心理?这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