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爸爸的区别
就本意上讲,“爸爸和父亲”这两个词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那么既然没有什么区别,它们为什么没有把其中的一方融合掉呢,这明显不符合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说“爸爸”是主观称呼,“父亲”是客观称呼,似乎又说不过去,毕竟在日常生活中这两个词是混着使用的。例如,你主观的称呼可以用“爸爸”,你向别人介绍时你也可以说“我爸爸怎么样”,这并不感觉不舒服,反而很自然。
我去翻阅了一下字典,发现“父亲”要比“爸爸”年老的多。就成语方面讲,带“父”字的成语有三十个左右,而带“爸”字的成语却找不到一个。所以我说“父亲”要比“爸爸”年老的多,当然这个年老不仅仅表现在这两个词的历史上,还表现在另一种形式中——我们的思维。在我们的大脑里,仿佛有种惯性思维,那就是“父亲”比“爸爸”年老。不知道你注意到这点没有,你信你可以想想看,看看在你脑子里是不是“父亲”比“爸爸”更年老一些。“父亲”的年老表现在读音上,由于“baba”比“fuqin”的读音简单,所以从我们牙牙学语的第一刻,“爸爸”就成了我们读音的教科书,而“父亲”只能等到我们长大了才会偶尔说几次。这样延续下去,“父亲”自然比“爸爸”年老了许多。
“父亲”要比“爸爸”更亲情。当我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我们根本就不能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在“慈母严父”的中国式思维中,我们也就更不明白作为一个父亲对我们的沉默寡言的爱了。我们往往会因为年少无知和青春的叛逆与父亲发生种种冲突,甚至说出一些让他很伤心的话、做出一些让他很恼火的事,把他当成我们的敌人,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爱着我们,为我们构思也许我们并不喜欢的未来,为我们铺平人生路上一段又一段的坎坷,就这样他一会儿扮演设计未来蓝图的工程师,一会扮演勤劳的清道夫。可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是不被我们真正理解的,直到我们长大,或者为人父母之时,我们才能真正明白父亲这个名词的真正意思,才真正明白了这是亲人的意思,这是血溶于水的意思。而这些是“爸爸”不能相比的,单纯的想“爸爸”这个词在我们脑海里是一个带着你玩耍,哄你,宠你的形象,更多的是一种朋友的味道,没有“父亲”那种长者的味道。
所以从另一个方面讲,“爸爸”又比“父亲”平和亲近的多,“爸爸”是平易近人的,而“父亲”有种不怒而威的威严。在古代“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诗•大雅》,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眜。——《春秋》,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另外“父”还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凡事只要一“美称”和“尊称”了,就会产生距离感,有了距离感在心里就疏远了,又加上这些“父”是一些有才德和年老的,威严这个词自然就不立而耸了。而我们对“爸爸”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他始终是以一个大朋友的形象存在的。
其实“爸爸”和“父亲”是没有差别的,都是亲人,而且是一个人,我不过是无聊,胡乱写下这些玩意,就当是纪念一下我们的“爸爸”或者“父亲”吧。
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