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开旅行社是很简单的,只要有足够的钱!
二.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高明的社交手段!(包括你招揽客源的问题!这个是最重要的!)
四.如果是自己注册一个新的旅行社就比较麻烦,国内社放在银行的押金都要30-50万!国际社押金要150万以上!
五.挂靠就简单哈!如果有关系一分钱都不要!只要和某个旅行社老总关系好,直接用他的牌子就可以开业了!比如挂的中青旅,然后后面在取个某某假期就搞定!
六.要是闷并滑没有认识或者关系好的旅行社老总,那么就要根据想挂靠的旅行社的牌子是否名气大!大的挂靠费用就大!小的就少的多哈!这个需要蚂腊和对方具体协商!
挂靠的有利方面:
一、前期投资小很多,但也分为蔽则营业部和分社两种:
1.营业部资质:接受公司委托,依法接洽业务。(就是具备收客资格,可以收散客,签合同,订房订车订导游都没问题,但是不具备独立组团资质。虽然国内很多营业部都会偷偷私下自己组团,但是其风险很高的。
营业部的好处是:投资小,如果挂靠方不收你租金或者保证金的话,每年在运营方面的开支成本几乎是没有。
2.分社资质:可以合法开展业务,拥有自己的税务机,需要向旅游局缴纳5W的质量保证金。
分社的好处是:各项资质健全,自己组团也不用偷偷摸摸的,相对于自己注册品牌资金成本要少很多。相对于营业部也会风险小很多。
跟中青旅协商,挂靠只能是门市,散客和团队,不能有自己的线路,隶属于中青旅总部,费用方面自己协商
旅行社挂靠经营已经成为我国所特有的经济现象,且十分普遍。据研究,深圳在2001年有允许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十家,除一家旅行社没有挂靠营业部外,其他几家社均以各种形式由私人挂靠经营。
全市注册的挂靠营业部47家,而在营业部下又挂靠的分支机构则无法估算。旅行社挂靠经营历来是政府行政部门打击的对象。例如国务院办公厅于2002年8月发出《关于开展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中,第一项工作就是坚决打击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重点查处挂靠承包友余、变相转让旅行社经营权、超范围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那么何为旅行社挂靠经营行为,它为何屡禁不止,它对旅游市场到底有何危害呢?
一、旅行社挂靠经营的法律界定及旅行社挂靠经营的弊端
1.旅行社挂靠经营的法律界定
旅行社挂靠经营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或公民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其他企业法人名义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允许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或公民使用自己名义的企业法人为被挂靠人;使用被挂靠企业法人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公民为挂靠人。在旅游业中,各挂靠社对外自称是某旅行社的某个营业部(如国内部、外联部、业务部等等),每年向被挂靠社交付一定款额的保证金或按经营比例交纳“管理费”,被挂靠社则转让其企业性质和名称。各“营业部”在经营中均独立核算、自设账户、自备护照、自持公章和财务章,形成非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
2.旅行社挂靠经营的弊端
经营挂靠社的人员中,有一些是从大的正规旅行社中跳出来“单干”的,他们有一定的客户群和从事旅游业务的经验,但大部分人员则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往往是“打一枪,换一地”,出现问题则马上作鸟兽散。因此,这种经营方式存在着多种弊端,主要表现在:
(1)权利义务的不对等,给被挂靠社带来了经营风险。从表面上看,采取挂靠经营方式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但实际上,挂靠社在对外经营活动中,是合同的实际主体,享受合同权利,承担义务;被挂靠社是挂靠社对外名义主体,不享有对外经营合同的权利,也不承担相应义务。当一旦发生经济纠纷,第三方必然首先向作为合同主体的被挂靠企业法人追偿,此时体现的是被挂靠企业法人在承担义务上具有优先性。因此,挂靠社不用承担任何经济风险,只要缴纳一定的管理费;被挂靠社只享有收取相对较少数额的固定收益的权利,却要承担由此产生的债务、投诉等经营上的风险和义务。
(2)服务质量存在不确定性,消费者权益无法保证。一些挂靠社仅是租借宾馆的一个房间或一个临街的门面房,两张桌子一部传真机,为招徕顾客,千方百计压低报价,为了不做亏本生意只能在团队行程中做文章以获得盈利。若收的客人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时,则几家旅行社的客人拼在一起做散客拼团,即所谓“卖猪仔”。笔者曾在一个风景区工作过,当问起游客是哪个旅行社的客人时,游客有时会说:“不知道,一大早上车已被‘卖’过几次了。人家只说跟那个导游走。”这样的旅游行程顺畅则已,若有什么意外,游客都不知去哪里投诉,何谈权益保障。
(3)恶性竞争削弱内资旅行社的竞争能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的旅游市场体系与国际旅游市场体系将会全面对接。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的承诺,在2003年年底以前允许外商在中外合资旅行社中控股(这点中国已经提前做到);在2005年年底以前,允许外商在我国成立独资旅行社(以上两点中国已经提前做枝告余到)。与在规模、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经验上均具备完善的经营运作体系的外资社相比,我国的旅行社则是“小、散、弱、差”。旅行社“营业部”数量的增加则进一步加剧了旅游行业中的混乱局面。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加之竞相压价,如何能形成一个城市旅游接待业的品牌呢?又何谈与国际接轨呢?因此这种内耗的必然是削弱内资旅行社的竞争能力。
(4)逃漏国家税收。营业部单独进行税务登记,旅行社既缺乏将其税收猛滚统一交纳的热情,也缺乏营业部税赋缴纳的监督,相当多营业部存在假账目、假报表,其对税务部门或报零收入或报亏。因此形成税务部门和旅行社两不管的真空地带,逃漏税的空间很大。
(5)不利于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管理。这种营业部的经营形式给挂靠人带来的经济利益,对于挂靠与被挂靠双方都是心照不宣的。因此,一些大社中的业务骨干,难免会对“单干”有所向往,在客户群、人际关系、经济实力等条件成熟时,付诸实施,使旅行社这个本就人员流动性较大的行业更是“岁岁年年人不同”。
二、旅行社挂靠经营方式形成的原因
1.双方经济利益的驱动
从挂靠经营者角度来说,申请挂靠的人多是多年从事旅游行业的旅行社业务人员或一些“老导游”。他们大多是有稳定的客户群作保障,有一定的业务功底作基础,也有一定的资金,但还不足以向旅游局交纳质量保证金,或者交纳以后,再无流动资金,无法正常开展业务,怎么办?申请挂靠在一个大社下,解决掉这些障碍,并且挂靠在大的国际社下,既有响亮的招牌,又能做出境业务,而这一块的利润率要远大于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利润率。
从被挂靠社的角度来看,向旅游局交纳的质保金占用了旅行社大量的资金,想要开拓市场,也要资金的投入。而向挂靠者出借经营资质,通过收取可观的管理费,则可以缓解资金方面的压力。
2.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行社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旅行社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是旅游行政部门对旅行社年度排名的主要评判依据。这就促使各旅行社把挂靠自己的各营业部的业务量也合并到自己的报表中,作为自己在收入和接待人数方面的数据来源上报旅游行政部门,以保证自己在地方乃至全国的行业排名。这种单一依据的评价模式又怎能不促使挂靠营业的“遍地开花”呢?
三、对于旅行社挂靠经营方式的解决对策
1.建立企业诚信机制,改革旅行社评价标准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为各个旅行社建立诚信档案,一旦发现旅行社有违法转让资质的行为,则给旅行社降低一个诚信档次,给予经济处罚并向社会通报。改革对旅行社的评价标准,除了以接待数量和营业收入为依据外,还要对旅行社的诚信状况、服务质量、游客投诉加以综合量化考核,以此作为旅行社行业排名的依据。
2.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举报制度。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尽可能多的向受众提供信息,引导游客和居民正确消费,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鼓励对于挂靠行为的举报,同时注意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及时查处违法经营。
3.对旅行社行业加以引导,鼓励有一定条件的挂靠营业部合法经营
随着法规的不断完善,挂靠经营模式不可能长期存在,对于不少的挂靠者,他们在挂靠别人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完善自我,争取独立经营。随着我国的入世,对外资旅行社承诺的逐步兑现,外资旅行社进入中国市场的脚步不断加快,如果一味对内资社加以限制,也不利于促进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可以参照中旅总社的“控股并购”模式或广之旅的“品牌特许加盟”模式对各挂靠营业部加以引导,使其成为各旅行社的分社或报名收客点,走国外大批发商与小零售商的垂直分工路线。
在外资加速进入中国旅游市场的今天,国内的、尤其是有一定规模与声望的旅游社,若仍然以自己的挂靠社经营业务的简单累加来巩固自己在行业中的排名与地们,则无异于“杀鸡取卵”。虽然旅行社集团化经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必将是我国旅行社业未来发展与壮大、并与外资社竞争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