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风声音的拟声词有,嗖嗖,呼呼,哗哗,萧萧,呜呜。
一、嗖嗖 [ sōu sōu ]
象声词。
管桦 《小英雄雨来》三:“子弹向他头顶上‘嗖嗖’地飞来。”
袁静 《伏虎记》第三回:“走在路上,冷风嗖嗖,一家人冻得直打哆嗦。”
《当代》1981年第1期:“它们白色的尾巴一撅,象齐发的箭,嗖嗖跳了过去。”
二、呼呼 [ hū hū ]
1、象声词。形容鼾声、风声、着火声等。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他走到门口,可是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
《十月》1981年第1期:“﹝我﹞直立在卡车上,风从我耳边呼呼地吹过。”
2、常形容行动急骤,气势盛大。
《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当时只听得城上一片嘈嚷,说:‘小埝漫咧!小埝漫咧!’城上的人呼呼价往下跑。”
三、哗哗 [ huā huā ]
1、喧扰,乱哄哄。
2、形容声名大起。
四、萧萧 [ xiāo xiāo ]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
2、萧条;寂静。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五、呜呜 [ wū wū ]
1、歌咏声;吟咏声。
2、象声词。多形容低沉的声响。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他娘却坐在热炕头上,呜呜摇着纺车。”
形容风声音的拟声词有,嗖嗖,呼呼,哗哗,萧萧,哗啦。
风,读音:[fēng][fěng]
释义:
[ fēng ]
1.空气流动的现象。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
消息,传闻。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
指民歌、歌谣。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
[ fěng ]
古同“讽”,讽刺。
出处:
立春条风。出自《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出自《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出自《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出自《史记·律书》。
今日不凤(风)?出自《殷虚文字甲编》。
例句:
一阵阵风吹来,带来凉爽,吹走夏日炎炎酷暑。
当一阵阵风吹来,是放飞风筝的好时候,广场上聚集了很多风筝爱好者。
风来了,风把叶子吹起来了,风又偷偷的藏在了树后面了。
春风拂面,“吹面不寒杨柳风”,每年乍暖还寒的季节里,人们首先感到春意融融的,恐怕就是拂面而来的“风”了。
只有用排除万难风雨无阻的心去行走,才能到达彼岸。
拟声词释义:
嗖嗖[sōu sōu]
释义:象声词。
例句: 风吹在身上冷飕飕的。
呼呼[hū hū]
释义:象声词,形容风声。
例句:他怒睁着眼,额角的青筋随着呼呼的粗气一鼓一张。
哗哗[huá huá]
释义:喧扰,乱哄哄。
萧萧[xiāo xiāo]
释义:形容马嘶鸣声。
例句:萧萧远韵和于乐,密密清阴意在人。
哗啦[huā lā]
释义:形容东西流下的声音。
例句:铠甲的哗啦声和干戈相碰的金属声已经能听到。
参考资料
阿凡题:http://hanyu.afanti100.com/hanyu/dict/profile/b24891983d095e5d3c2edf5e3c996948
有哗哗、呼呼、嗖嗖
有呼呼,哗哗,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