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有很多历史原因,
首先,清朝是满族建立的,辛亥以后清朝倒台,所有的历史责任就全部推到了满族人民头上。
这样造成民国初期的排满现象,满族人的旗学全部被关闭,社会上严禁满族人使用满语,捉住按汉奸论处。因为在达大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满族年轻一代无法得到本民族的语言教育,所以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满族人会满语的人已经不多了。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代本来有着比较宽松的民族文化环境,但56年以后社会情况骤然紧张,左风大行,本已提上日程的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工程半徒废止。
文G期间,再一次对满族人民进行了残酷陷害,当时全国各大省市内的满族人,尤其是满族知识份子无不遭到清洗。包括著名的人民作家老舍先生都被逼自沉。那10年期间东北各地本保持满语的满族村落遭到分散或清洗,会满语的老人或被弄死或被关押,到1979年全国敢承认自己会满语的满族人不过2000人。
改革开放以后,环境逐渐宽松了。但关于少数民族语言基础教育的问题却一再拖延。全国大多数学校基本只教汉语,教少数民族语言的学校很少不到教育系统的5%。而能够教满语的学校全国只有两所,满族新一代人更是难以接受到本民族语言教育。
所以今天满族人大部分不会满语了。
---------------------------------------------------------------------------
满族人民是十分珍视自己母语的,虽然这100多年来满族文化几经破坏,但今天的满族人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母语。虽然今天学校不教,国家不投钱,但自1980年以来,民间自发组织的满语学习班一直没有停止过。
老一代的满族人自己出钱自己讲课把母语教给下一代年轻人,而且这些学习班从来都是免费的,学习者一分钱都不用掏。今天满族人民通过网络教学,邮寄满语教材,也都是免费的,全部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传统服务。 今天在满族知识份子当中只要是会满语的都会得到同胞的尊重。
---------------------------------------------------------------------------
正如自然生态多样性对地球家园的重要意义一样,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保证一个国家人民智慧与创新力的源泉。保护各民族文化就如同保护我们家园的生态环境一样,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满族人数少,在清朝的时候,虽然是满族人的天下,但是汉族人是最多的,如果满族人不溶于汉族的话,是很难执掌天下,满族人也要学汉语,随着时间的演变,所以清朝也就不会坚持200多年了,还有就是等近代中国的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使得国语(汉语)普遍化,后来满语就慢慢地消失了 还好,现在除了东北极少老人会讲满语外,还有新疆伊犁查县锡伯族很多人会讲与满语相近的锡伯语,其实就是满语的方言,但是也仅限于中老年人,年轻人说满语的人很少了。。个人认为,保护满语比较困难,因为没有这种语言生存的土壤,失去了现实意义,保存满语还是比较现实的。。
还保护?不被剿灭就算好事了
其实,清朝被推翻之后,汉人终于翻身做主人,之前受到的奴役一股脑的都发泄了出来,他们处处排斥关内的满族人,由于满族人的名字独特,很容易辨别哪些是满族人,所以汉族人对他们处处排斥,不光是没了以前的荣耀,就连生活都难以为继,工作都很难找到,如果看到是满族人,可能会直接被拒之门外。所以其中相当部分的满族人就改变了自己的姓氏,因为汉族与满族的主要区别就是名字,如果改了名字,可能混在人群中很难被人认出来,也方便生活。所以很多满族人就在茫茫人海中消失不见了
首先在乾隆时期有大批满洲族人开始学习汉语,到大清国末期除了东北地区、新疆地区、和南部的个别满洲守军还会满洲语外,基本其他满洲人只会一点或全部忘记,中华民国以后,各政权因为历史原因打压满洲民族,倒是满洲族自身语言文字不能得以发展和民族内部学习,所以满洲语现在很少有人会说
还好,现在除了东北极少老人会讲满语外,还有新疆伊犁查县锡伯族很多人会讲与满语相近的锡伯语,其实就是满语的方言,但是也仅限于中老年人,年轻人说满语的人很少了。。个人认为,保护满语比较困难,因为没有这种语言生存的土壤,失去了现实意义,保存满语还是比较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