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第三部分就得出最终的两个结论:其一, 人在改造对象世界的劳动中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作为人的作品的自然界才可能产生自然美。
马克思正是把文艺创作的美的规律用于说明人类劳动的特色。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⑶。美的形式是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审美活动的普遍必然性就来源于美的形式的普遍必然性。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为解释美的形式的根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美的形式的根源,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过程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但实践过程本身并不是美的形式,美的形式在于形式美与形式感的统一。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命题揭示的是美的形式产生的根源,也即解答了审美活动何以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问题。审美活动的普遍必然性来自美的形式的普遍必然性,美的形式的普遍必然性又来自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此,马克思认为人类生产的本质、发展趋势和最高形式是美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