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德,即个人的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从其对个体的功能来说,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则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的第二身份证,虽然生活中以貌取人的还是有的,但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才是他真正的形象。
做到有品德、有修养,首先需要礼貌。俗话说礼貌是修养的外衣,如果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能够优雅大方,那么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则是美好的,并且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也可以把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好坏分为下面六个等级:
一、损人损己——这种人简直比禽兽还不如,好像虐待狂那样,只爱用责骂和伤害的方式来求满足自己心中的情欲。他们损伤别人,对自己也没有任何益处。例如:杀人然后自杀。
二、损人利己——这种人是害群之马,根本谈不上修养。他们为了达到自利的目的,不择手段,使用欺诈和损害众生的手段,或者从事杀害动物职业。
三、不损人、不利己——这种人像行尸走肉一样的地醉生梦死。譬如只知拼命去做一些无意义的工作,或游手好闲,专干无聊的勾当虚度光阴。
四、不损人、只利己——这是修养最起码的工夫。又可分为两类:
1、假利己——工作赚钱是假利己。赚来的钱换得物质享受,这是消福,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梦,得不偿失。
2、真利己——读书明理以后,自己闭门思过,下功夫修养品德和锻炼心性。
五、利己利人——先求利己,站稳自己的脚跟以后,再兼善天下。
六、舍己利人——舍己不以为苦,利人永不疲劳。牺牲自己,帮助别人,这是菩萨的风范,是难能可贵的。
优良品德修养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进力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品德
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其道德行为整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道德特点和倾向。个人品德既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化,也是个体作为主体对社会道德的认识、选择以及实践的结果,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活动个性化了的道德特质。个人品德是“内在的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实现最终都要诉诸个人品德。基本要求是: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里遵守家庭美德做一个好成员。
个人品德,即个人的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从其对个体的功能来说,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则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的第二身份证,虽然生活中以貌取人的还是有的,但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才是他真正的形象。
做到有品德、有修养,首先需要礼貌。俗话说礼貌是修养的外衣,如果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能够优雅大方,那么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则是美好的,并且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就是个人的品行和道德,包括行为上的,性格上的,品行上的,个人品德一定要得体,才能让人对你有好的印象
简单说:勤奋刻苦,勤俭自强,正直善良,克已奉公,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