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是桩始终未解的疑案,许多民众、学者的推测都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明。对此,我整理了几种常见的说法: 一、毒死康熙说 《大义觉迷录》曾记载:“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皇帝就崩了驾。”不过,康熙曾说:“北人于参不合。”那么他是不会喝人参汤的,胤禛作为一个孝子,事不会违背皇父的好恶,而自讨没趣,况且,若真有其事,雍正不会让这在为自己辨诬的《大义觉迷录》中公开。所以用人参汤毒死康熙事不可信的。 二、“传位于四子”说 这应该是炒得最热的一种说法了吧。《大义觉迷录》中也有所记载。不过,按照当时行文习惯,应当写作:传位於皇四子,那又怎么改呢?况且,如此重要的遗嘱,应当同时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汉字可以修改,满文又岂能把“十”改为“于”?雍正也说过:“岂有将欲传大位之人,令其在边远数千里外之理?”所以不能证明康熙事篡位。 三、玉牒易名说 雍正名为胤禛,十四爷名为胤祯,“祯”字有两种读音:一读zhēn,一读zhěn。雍正即位后,命他的兄弟将名字中的“胤”字改为“允”字,以示避讳,而惟独将胤祯的两个字都改了,改名“允禵”。有人说,这也说明康熙其实是传位于十四,因此雍正对他敌视。并且,“祯”改为“禛”很容易,于是又有了“玉牒易名说”。然而,雍正做了皇帝之后,为了显示唯我独尊,将皇十四弟的“祯”改为“禵”,不能证明雍正因篡位而改其名。 四、口授末命说 很多学者指出:隆科多当时不是大学士、也不是领侍卫内大臣,官阶只是九门提督、胡军统领,以他的地位而言,他不够资格成为康熙临终时的惟一受命者。况且,康熙病重之时为什么不召集大臣王公们一起来听他的“口授末命”,而只把传位之事悄悄告诉隆科多一人?《皇清通志纲要》、《永宪录》中都不见记载。因此,雍正有可能是篡位。 五、临终口谕说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中记载:“寅刻,宣召三皇子、七皇子、八皇子、九皇子、十皇子、十二皇子、十三皇子共七位阿哥和隆科多进宫,向他们宣谕:‘四皇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胤禛闻召驰至。巳刻,趋进寝宫。上告以病势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禛三次进见问安。戌刻,上崩于寝宫。”有人认为上述是伪造的,既然将继位大事告诉七位兄弟和隆科多,为什么不告诉当事人胤禛?况且,《皇清通志纲要》中,没有记述七位皇子在病榻前听到康熙遗命的事,反而写些“时领侍内大臣六人”某某某,“大学士五人”某某某,其中都没有隆科多的名字,可见这段记载事伪造的,雍正有可能事篡位。 六、死无对证说 有七位皇子在畅春园康熙病榻前听到传位口诏的以及隆科多“口授末命”之事,事雍正登极以后第七年才由雍正下令写在《大义觉迷录》中的,当时跟雍正争斗的重要敌对人物几乎都已经死亡,若此时编造出康熙口授《传位遗诏》的事,已经是死无对证了。为什么雍正不在即位时就公告天下呢?所以,雍正很有可能是篡位。 七、杀人灭口说 十四爷回京奔丧,对雍正的态度相当不寻常,而雍正最后将他监禁,是不是“先帝欲将大统传与允禵”的旁证?雍正其他敌对兄弟几乎没有一个得到善终的,这算不算事早年继位之争的“秋后算账”?这些问题在以前都认为事雍正夺嫡或篡位的证据,尤其是对雍正继位在内外又有拥立大功的隆科多和年羹尧的悲惨命运,颇为耐人寻味。这似乎也证明雍正是篡位。 八、不入东陵说 有人说雍正帝死后不葬在清东陵,而葬在清西陵,说明他得位不正,不愿意、也没有脸面在地下见他的祖父顺治、父亲康熙。这一点,可以看作一种民间的说法,但不能作为雍正得位不正的历史根据。 呵呵,希望能够帮到你、、